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人物 >

怀念刘元彤

2020-08-19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常启钊
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长,刘元彤演出《汾河湾》(民国)
图为刘元彤为李胜素指导剧目。

刘元彤老师是我最敬仰的戏曲艺术大家。他不但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中国戏曲界久负盛名的导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

刘老师坐科于京剧富连成科班,1936年9月5日与京剧“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一同拜在了梅兰芳先生的门下。1937年在北平童伶选举中曾荣获银盾和银牌。1946年10月参加晋绥军区平剧院,加入了革命队伍。后来转战于西北野战军第三军文工二团、总政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四团、银川市京剧团、山西省文化局戏研室、山西省实验晋剧院。1972年任中国剧协山西分会第二届副主席。1978年任山西省文化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他曾是一位优秀的梅派青衣,更是一位全国知名的优秀戏曲导演,他的戏曲理论、舞台表演艺术、导演艺术造诣高深,倍受人们敬重。他成功地导演过三十多台大戏,他指导过的戏曲演员不乏名家大腕和梅花奖获得者。

我是一个普通的晋剧打击乐演奏员,有幸进入高人云集的山西省晋剧院,有缘享受刘老师那博大精深的艺术熏陶,真的是无比荣幸!

刘老师深奥的戏曲艺术造诣,让我对他倍加崇敬和仰慕。他身上绽放出的艺术魅力,加深了我对戏曲事业的热爱,因此,我对刘老师的排导活动倍加关注。

我崇拜他对每个戏曲故事和剧中人物的独到理解,喜欢欣赏他在排导过程中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每在他老人家给晋剧院排戏的时候,我都紧随在他的身旁。

刘老师的排戏过程是一个展现他杰出艺术才华的过程。观赏他的排导,更是一个艺术享受和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观赏刘老的导戏艺术,使我对戏剧艺术的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刘老师不仅是舞台人物形象的设计者,更是舞台演出艺术和剧本与生活的精彩解释者。

我清楚地记得,他在排导古装传统戏《血手印》时,他对小旦、青衣及各个角色的理解和人物情感的表现方式的构思和设计是那么准确和精致!每一个动作和每个情节的表现手法,都用规范的基本功技艺来加以体现.....。“刑场”一场戏中:王桂英寻找林昭德的动作设计,就体现了他对故事和人物的精确理解。我记得王桂英由王爱爱老师扮演,那一招一式,一词一句,唱念做舞,手眼身法都是按照剧本中对人物特定的要求,入情入理地加以设计。当王桂英在刑场寻找林昭德“数桩”时,一边唱:“一呀一,一二一,一二三、三二一……”,一边用青衣一进一退的碎碎步、小碎步、半步圆场、一步圆场等手段来表现人物的焦急心情。这些动作看起来不过是简单的几步台步和身段,竟把功底深厚的王爱爱老师,走的一身水、一身汗。刘老精益求精的导戏风格和善于精雕细刻的导演艺术让人敬佩;王爱爱的学而不厌的好学精神更令人折服。这是一场大家与大家的排导精典,这是一幕精彩的排导花絮......

我映像最深的一次排练是在晋剧院一团排练折子戏《芦花》时的情景。那是一次带乐排练,当扮演闵德仁的马玉楼老师唱到“在庭前我骂一声不孝的闵瞬儿”的(滚白)时,我和武场老师们在这儿的一段击乐演奏竟让刘老师感动的流下泪来。这几声充满激情和技巧的演奏,体现在悲愤欲绝的滚白唱腔之中,体现在马玉楼老师的激情演唱之中。悲怆的声腔把“滚白”的悲声悲韵,人物的悲愤之情,让武场击乐衬托的无比精致感人。这段演奏赢得了刘元彤老师的好评,让演员的感情也融入到了整个故事的悲情之中。我想,他不仅仅是对我铙钹演奏技巧的肯定,更认为武场家具此时的激情演奏,更符合此时人物的情绪,符合剧中的情境,符合他老人家在导演设计中想要的乐队效果。这就是业内人常说的,一个好的演奏员,必须按照剧情的需要而演奏,不是为演奏而演奏,更不是不按剧情需要而单纯的卖弄。我认为艺术的高雅与否,不仅仅是让人们看的高兴,能让欣赏者产生共鸣、能打动人心,能让懂行的人欣赏和喜欢更加重要。事实证明,我的演奏技巧切合了刘老师所导剧中人物情感宣泄的要求,符合他设计的人物和故事意境的要求。刘老师眼含热泪对陈晋元老师说:“启钊的铙钹拍的确实是不错!他会用乐器演奏出人物的情绪和故事的气氛来,的确是名有才的演奏员”。“晋元,好好培养吧,大有前途......”。

晋剧的武场,鼓板主要在唱腔中体现技巧与功法,铙钹却是武场器乐中最能体现激情效果和击乐技巧的一件武场乐器。刘老对我的赞许和夸奖,我至今难忘,至今回忆起来,让我依然感到欣慰。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记忆犹新。

回首一生,我见过的名人很多,结识过的大家也不少,所以受教颇丰,因此有很多感动。

刘元彤老师是我一生中最钦佩的老师,他的身影、他的音容在我心中还是那么亲切,他的教诲让我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