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人物 >

晋剧表演艺术家“十三旦”王和齐去世 享年87岁

2023-05-1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晋戏宣

晋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有“山西梅兰芳”之美誉的“十三旦”王和齐先生于2023年5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享年87岁。

王和齐,男,1936年生,山西汾阳人。主工旦角,艺名“十三旦”,师从前辈艺人王培生(“毛毛旦”弟子)、冀增海、尹有生等,受教于艺术大师程玉英、丁果仙、牛桂英、梅兰芳等。曾任交城县晋剧团艺术指导、交城县政协委员,系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王和齐出生于梨园世家,父亲是知名票友,艺名“十四红”,三叔、四叔为祁太秧歌演员,王家戏班享誉十里八乡。王和齐9岁入科,进了吉庆园娃娃班,初学小生,曾在《汲水》《花亭》《打金枝》《天仙配》《芦花河》等戏中扮演小生角色,后改唱旦角,他扮相俊美,身段俏丽,备受观众喜欢。

1952年交城晋剧团成立,王和齐成为剧团的台柱子。1953年曾随团远赴井陉、包头、张家口、北京等地演出。尤其是在北京,他主演的《回龙阁》《天河配》等戏,连演两个多月,轰动京华,也有人称“小梅兰芳”。他的演出惊动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他们不但看了交城剧团的演出,程砚秋先生演出《陈妙常》时,还特意赠送了观摩票,请交城剧团的同行看戏。

王和齐没有顺利度过变声期,大炼钢铁中,每天上山背铁矿,身体原本瘦弱的他,力不从心,吐了血。曾经红极一时的晋剧名伶,几乎是痛不欲生。在变声期之后青衣、小旦的脆亮、甜润嗓音渐渐消失,改唱老旦,他全身心地在老旦行磨炼、雕琢决心走出一条新路来。先后演出了《火焰驹》《牧羊卷》《寇准罢宴》《杨家十小将大战洪羊峪》《寒桥记》等戏中的老旦,他出色的表演,合情合理的唱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艺术形象,成为晋剧舞台上老旦行的状元。1982年全省中青年演员调演中王和齐演出的晋剧《牧羊卷》中的朱母,以他生动感人的表演,得到专家们的赞赏,获演员一等奖。

王和齐从青衣、小旦到改唱老旦,演啥像啥,全是他在艺术实践中苦学苦练的结果。他利用赶台口,柱着棍子跟在马车后边练台步,在月亮地照着自已的影子练身段,有机会就和同行、票友探讨,切磋技艺。他的爱人魏兰英,原是张家口剧团的青衣演员,长期两地分居,王和齐带着一儿一女,为了生活,也为了艺术的真实,他硬是学会了做针线,蹬缝纫机、打毛衣。”文革”时期,一度时期他被迫改行,在交城一个饭馆端盘子当服务员,这期间,他也没有忘记苦练基本功,人们称赞“十三旦”是一个活脱脱的“阿庆嫂”。

王和齐不论是当主角还是演配角都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即使没有一句台词的王母娘娘,只要和观众见面他都提前一小时上台包头化妆细致熨贴做到提神、沉气、收腹、收臀全神贯注松弛彻带静静等候上场。

1984年,王和齐为学生任美莲、宋转转说戏。

王和齐不仅为交城县晋剧团培养了6届学员,而且陕西绥德、佳县、河北井陉、山西省戏校、太原实验晋剧院、临汾蒲剧院等艺术团体,也慕名而至,或登门求教,或聘请去辅导。王和齐不仅自已勤奋好学,更深爱学生,有求必教,诲人不倦。

角色不分大小,行当没有高低。老旦是旦行中的一个分支,但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王和齐之所以能成为晋剧舞台上出色的老旦艺术家,就证实了“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的老话,在电视剧《郭兰英》中,他扮演了一位教戏的师傅,表演的自然贴切,很符合生活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