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山西省京剧院 >

三晋京剧第一旦 ——单娜的舞台映像与山西省京剧院的发展

2020-10-22 发表|来源:中国戏剧杂志|作者:王馗

单 娜 

山西省京剧院领衔主演、一级演员、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团长

工青衣,拜师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

代表剧目:《西施》《廉锦枫》《生死恨》《凤还巢》《宇宙锋》《霸王别姬》等传统剧目以及《知音》《紫袍记》《陈廷敬》《文明太后》等新编剧目

第13届、第15届山西省戏剧杏花奖“戏曲表演奖”

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铜奖

第9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

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高端领军人才”

单娜生活照

山西是戏曲文化大省,梆子、秧歌、道情、落子、眉户、二人台、碗碗腔等众多乡土戏曲广泛分布各地,至今有38个活态剧种蓬勃发展。相对而言,京剧显得有些边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弱势。尤其是山西省京剧院在1956年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活力,在山西剧种剧团格局中独树一帜,也成为在中国众多京剧院团中备受关注的“省级重点京剧院团”,极具光彩地展示着“国粹”的艺术魅力。

《生死恨》饰韩玉娘

多年来,山西省京剧院向省外输出了李胜素、王越等众多优秀的艺术家,虽然不无人才外流的遗憾,但仍然以出人、出戏的平常心和进取心,持续不懈地培养新的人才,创造新的艺术佳作,稳定地让京剧艺术在山西戏曲文化、在中国京剧艺术中,保持着唯我独在的艺术定力。单娜,便是当前山西省京剧院最具代表性的青年领军艺术家。2011年以来,她主演的新创作品一次次地让人惊艳,也一次次地将山西省京剧院的艺术水准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廉锦枫》饰廉锦枫

像所有的京剧名角那样,单娜走过的道路充满痛苦和艰辛。传统艺术的精彩,总是从超越常人的功夫中产生。寂寞枯燥的练功,摒绝诱惑的忍耐,中规中矩的求学,都是舞台之外的戏曲演员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最终实现舞台瓶颈突破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京剧院广聘京、昆名家,为其时初出茅庐的李胜素量身定制作品。尤其是京剧大家梅葆玖先生收李胜素为徒,直接促成了在山西省京剧院中成立梅兰芳青年京剧团的创举,京剧梅派一脉由此深植于三晋沃土之中。山西省京剧院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艺术沉淀期,踵步李胜素之后,单娜接过了梅派传承的重任。

梅葆玖亲授单娜《西施》
《西施》饰西施

在她擅长的剧目中,有《霸王别姬》《宇宙锋》《凤还巢》《生死恨》《廉锦枫》《西施》《玉堂春》《白蛇传》《游园惊梦》等诸多梅派骨子老戏,其中很多也是当年李胜素及其他梅派传人的代表性作品。接续演出保留名作,这是京剧乃至中国戏曲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叠加了不同时期艺术家生命和艺术印记的经典保留作品,为青年演员成长为艺术家、为京剧院持续保持在观众中的影响力提供了艺术塑形的良好基础。用老戏、精品作为优秀青年演员打底的基础戏,最有助于以戏保人,推动青年演员更快地走向成熟。单娜的常演剧目单,形象地展示了京剧传统的精准传承在这位山西继起的青年名家身上的影响。

《白蛇传》饰白素贞
《霸王别姬》饰虞姬

“老戏新演,老演新戏”,是山西省京剧院基于剧院自身特定的生存环境及为寻求剧院生存空间而形成的创作宗旨而制定的艺术原则,在剧院的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果说,单娜用梅派老戏佳作为自己集聚艺术号召力,将老戏演成了属于自己个性风格的“新演”作品,那么她主演的众多新创作品则用自己积累多年的艺术功力,实现了以人保戏,进而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原创力作。单娜守定的这条艺术进阶之道,既是与她合作的京剧名家王越走过的道路,也是她的前辈大家李胜素走过的道路。

《陈廷敬》饰陈夫人

近10年中,山西省京剧院为王越分别创作了《紫袍记》和《陈廷敬》,剧中由他出演的狄仁杰和陈廷敬都是极具山西文化品质的历史人物,王越也因这两部优秀作品而跻身当代中国优秀青年名家的行列。同样是在这两部作品中,单娜的演绎可谓旗鼓相当,她用落落大方的艺术形象和韵味醇厚的梅派表演艺术,塑造了两个个性气质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在《紫袍记》中,她饰演武则天,将一代女皇在杀伐决断与柔软人性之间的心灵困惑与性格变化,做了酣畅淋漓的呈现。

《紫袍记》饰武则天

《紫袍记》聚焦的狄仁杰与武则天故事,是近年来戏剧舞台上的热门题材。山西省京剧院用京剧的艺术气质和独具山西情调的剧目风格,打造出了同类题材作品的最佳水准。该剧用《赐袍》《陷狱》《拜帅》《赏花》《无猜》《对弈》6场戏来表达“君臣际会行大道,紫袍佳话千古留”的主题,将盛唐君臣遇合中彰显的历史治乱之道,通过一件“紫袍”的去留存毁明白地展现出来。剧中固然以繁复笔墨描摹狄仁杰,展示他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刚直不阿,以生死捍卫国家安定繁荣的“真大丈夫”品节。但更应当注意的是,武则天的形象同样刻画得入木三分,甚至在专写狄仁杰的场景中,都能看到武则天无时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例如,《无猜》一场戏主要叙述武则天在立储大事的犹豫中,将信任投给狄仁杰,因此派上官婉儿把朝中高密信件转给狄仁杰,但是狄仁杰拒绝观阅,而武则天其实让婉儿当着狄仁杰之面,烧毁信件,君臣二人互信如此。这种前抑后扬的戏剧表达手法,仅仅通过婉儿手中的信件,就将不在场的武则天鲜明地塑造出来,其间帝王反复无常的心理世界以及从本心中给予股肱之臣的信任,都在简短的对白间得以显露。

剧中的武则天在杀戮中走上政治权力的顶峰,正如剧作开篇所吟唱的“武则天称尊诸王反,平叛乱殃及无辜万万千;神州大地血流遍,日惨淡杀声动地天”,正是在这种民众怨怒的前提下,武则天具备了其自身特有的颠覆李氏王朝的政治动机,以及千古一帝外衣下掩藏着的独特的女性心理。剧作从一个女性特有的视角出发,通过恩赐“锦袍”的举止,展现她对谏臣的宽容;又通过身陷囹圄的狄仁杰暗送锦袍的戏剧行动,展现武则天对于朝政的洞若观火;更通过锦袍题字,展示武则天经过多重考验最终达成对唐室旧臣的信任。尤其是《对弈》一场,已经心有灵犀的武则天与狄仁杰君臣,在面对还政李唐与否的政治选择时,从紫袍的金线刺绣,到紫袍在君臣间的扔与拾、还与毁,直到武则天接受狄仁杰的建议,最后无奈但也理性地选择了还政的结果,虽空怀遗憾,对着紫袍暗自神伤,流露出浓重的悲剧情绪,却也传神地显示了一代女皇果敢中不乏柔情、刚毅间饱含深沉思虑的复杂人格特征。应该说,一件紫袍成了武则天帝王心路的典型象征,在斑驳破碎的紫袍上,倾注了她与狄仁杰亲疏远近的各种因缘,蕴结了这位女性政治家独特的政治胸襟与丰富的人生经验。应该说,在这出武则天与狄仁杰心理角逐的对手戏中,单娜以梅派青衣的雍容华贵气质,通过恬静从容的唱功,展现了武则天身处政治伦理困境中独特的女皇个性,将武则天由盛年到垂暮半生间的人生体验,进行了合情合理的真切表达。

《紫袍记》之后,单娜驾驭舞台更加游刃有余。2019年首演的《文明太后》是专为她量身定做的原创剧目,该剧初上舞台,就显示出了上佳的艺术品相。

《文明太后》聚焦北魏著名的改革家文明太后(冯雁太后),用接近真实历史的构思,表现文明太后废除禁田令,推行均田制,用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冲破保守贵族势力的干扰,最终推动北魏政权走向强盛的传奇历史。该剧从纷乱芜杂的史实中寻找表现重点,通过冯太后与其子拓跋弘10多年的政治角逐,呈示母子深情间寄寓的“苍生为本”的政治历史主题。剧中的冯太后是一位锐意改革的女性政治家,面对拓跋弘等保守力量的抵制,为了解除禁田,推进北魏社会迅速发展,她主动选择深居后宫教养孙儿的闲淡生活。但是随后力推改革的重臣奕冲被斩,冯太后不得不积极寻求八王等进步贵族的支持,再度临朝摄政,扶持孙儿拓跋宏。面对因均田制而逐渐疏远的母子关系,冯太后与儿子拓跋弘陷入了选择的僵局,最终拓跋弘允诺推行均田,但自己却饮下毒酒,一段母子情深不永的悲剧最终成就了北魏历史的发展。

《文明太后》饰冯雁太后

剧作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做了较多的剪裁,紧紧围绕母子关系来呈现一个铁腕政治家顺应历史潮流的远见卓识,通过对冯太后多个人生侧面的细腻展示,艺术地再现了她的历史功勋。应该说,冯太后在10多年时间跨度的变化中,经历了前后两度摄政,在种种纷繁交错的场景中呈现出自己多重的情感侧面:她与小凤之间的婆媳情、与奕冲之间的政治友情,尤其是与拓跋弘之间的母子情,都很好地让人看到她没有为政治改革意志所掩的本真状态。种种流转在政治旋涡中的被动无奈以及荡气回肠的悲怆决心,都显示了她倡导的改革与人性相通的一面。这其实正是历史剧接通历史与现实,从而引发今人思考的生命智慧的体现。

必须承认,北魏的大历史是当代人比较陌生的领域,尤其是剧作在敷演这段历史时,基本遵守着历史真实的状貌和人物关系,这就让该剧在观众接受上面临较大的挑战。单娜在该剧中饰演冯太后,用其在新作品中驾轻就熟的艺术表现力,冲淡了人物形象的历史隔膜,以鲜明的性格与个性,完成了对这一女性政治家的塑造。她通过大量的板式唱腔,充分发挥扎实的唱功,让表演通过声情渲染,显示出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心灵世界。

在《归政罢令》一场中,正值盛年的冯太后,历经政治波折,让国家洋溢出盛世新生的朝气。单娜吸取了京剧以及相关剧种中表现类似的女性政治家形象的表演经验,在青衣行当的基础上,强化冯太后个性中来自贵族女性的端庄稳重和驾驭朝堂的英武气概,尤其是红衣金饰的礼服,庄严肃穆而又不乏热烈显赫,更加衬托出她在宫廷中自信果断、昂扬奋发的个性特征。该场戏将习用于小生、娃娃生等男性行当的【娃娃调】,作为冯太后初出场时极具男性化个性倾向的音乐,将人物巾帼不让须眉的神采充分呈现出来。第三场《隐忍不发》、第四场《肝胆相照》主要展示她经过多年隐忍后,与奕冲之间的君臣情谊,以及面对改革大势时运筹帷幄的练达与沉着。两场戏中的冯太后,以一袭青衣映衬出恬然静处、不形于色的个体状态。两场戏主要以【二黄】板式作为情感宣叙的手段,在生、旦行当不同的个性色彩中,铺陈彼此的情绪状态。其间多处旋律中糅入了山西地方戏曲和民歌音乐,使得青衣、须生传统板式的对唱形式呈现浓郁的地方风情,也显示出冯太后这一人物形象由地域文化所塑造出的个性气质。最后两场戏中,冯太后决然二度摄政,以强有力的手段推进改革,此时的她身穿黑色朝服,面对眼前的改革障碍,面对艰险的政治前途乃至隐然存在的死亡威胁,神态中充满凝重凌厉,表现出她因积极推行北魏改革而定格于青史的典型形象。尤其是第六场《推行均田》,拓跋弘的【西皮】板式与冯太后的【二黄】板式前后相接,彼此映衬,彰显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政治个性。在最后的母子对峙中,【二黄】板式的对唱形式,通过青衣与净两个行当强烈的音色差别,呈现了这场宫廷事变的悲剧意蕴,寓示出由此引动的历史走向,极具交响意蕴。

单娜在《文明太后》这部新创作品中,秉持着梅派中正平和、雍容华贵的流派个性,在特定的润腔手法和演唱旋律中加入了自身的艺术特点,延展着梅派艺术基于地方文化审美诉求而出现的新风格。她的嗓音天赋与梅派传承,让她为这部作品中的冯太后演绎出了浓郁的山西风情,也让一个北魏政治家在今天的舞台上,焕发出了属于这块土地人文质感的气质风采。这当然与朱绍玉先生广泛参考地方音乐,实现京剧音乐与地方审美趣味相互融合的作曲有关,更不应忽略的是山西省京剧院立足山西文化基础,发展京剧艺术、创新京剧艺术的实践经验在艺术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当山西省京剧院连续多年选择古装历史剧来展现对京剧古典品质的深度把握,并将这种经验付诸《文明太后》时,单娜及其声腔表演艺术必然走在突破传统的艺术前沿,也走在山西京剧在数十年积累中寻求创新的艺术前沿。

单娜以再现传统又富于个性的京剧声腔表演艺术,成功塑造出文明太后这位伟大的历史女性,她的艺术实践表明,只要立足传统、找准方向,这个时代的京剧艺术家就可以完成那些本该做到但又常常难以真正做到的艺术探索和突破创新。

单娜生活照

显然,走向艺术成熟的单娜,已然成为今天山西京剧界旦行艺术最优秀的一个,她的京剧艺术创造必然会带来山西省京剧院的持续发展,也必然在山西京剧的传承发展历史上,留下属于她的映像。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