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发展须更重视经典老戏、行当戏传承
2024-09-27 发表|来源:《中国戏剧》|作者:顾春芳2021年5月18日是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这期间昆曲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重视以及各界的合力。但是在我看来,昆曲的保护和传承依然不容乐观,我以为昆曲的当下困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大量经典老戏失传,昆曲演员会的戏越来越少。传字辈传承了大约566出折子戏,现在还能演的有多少?据2017年周秦教授在《昆曲的遗产价值及保护传承》这篇文章里的统计,各昆剧院团累计教排并演出的折子戏不到250出。很显然,昆曲和很多地方剧种一样也面临着经典老戏的失传。第二,近年来昆曲传承剧目比较重视小生、闺门旦,行当不够齐全,一些行当正在消失。因为《牡丹亭》成功了,就一窝蜂地演出《牡丹亭》,这不是明智之举,昆曲的传承发展需要重视行当戏的传承,不能只有生旦戏。因为要申请艺术基金,就把全部力量投入排演新戏,这势必导致无人去传承经典老戏,久而久之根基就毁了。
非遗保护是保护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传统,不能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是非遗保护的死敌。非遗保护工作就是要沉住气,一个行当一辈子可能就传承了几十个戏,这样的速度相较于快速的现代社会确实很慢,慢得似乎见不出什么成效。但如果没有这种慢,昆曲就会面临失传,如果没有这种慢,这个时代或许就会显得肤浅。我们向世界承诺保护昆曲这样人类绝无仅有的“非物质遗产”,首先应该把优秀的经典剧目保存好、传下去,而不是任其轻易流失、变样甚至毁灭。文化在不断发展,新戏是剧种延续的枝条,编创者更应超越名利,发奋精进,努力成就新的经典。
(原载于《中国戏剧》202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