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昆曲 > 资讯 >

全国人大代表柯军:借力“云上”生活,让传统戏曲“飞”起来

2020-05-27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秦丹华
“卸妆,唱戏”的直播现场

摘下华冠、卸去浓妆、换上素服……在完成一场题为“卸妆,唱戏”的直播后,全国人大代表、昆曲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赶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和去年一样,他再次带来了关于戏曲传承和院团发展的建议。疫情之下,柯军有了哪些新思考?记者带你了解柯军的履职故事。

“百戏盛典”:

给濒危剧种展示舞台、交流平台

江苏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从2018年起,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计划用3年时间集中展演全国现存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折子戏)。在2018年底第一批次剧种展演完之后,2019年初,柯军带着《关于打造“百戏盛典”品牌平台,促进所有剧种活态存续的建议》来到全国两会。建议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重视,如今,“百戏盛典”已经成为全国的戏曲盛事。

2015年至2017年,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并发布普查成果:全国有348个剧种,共241个剧种拥有国办团体,其中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团体;共有107个剧种无国办团体,仅有民营团体和民间班社,其中70个剧种仅有民间班社。

为了激发戏曲剧种活力和戏曲院团潜力,巩固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百戏盛典”计划从2018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国现存所有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折子戏)全部集中到昆山展演。

2018年,全国120个戏曲剧种汇聚昆山,155台剧目争相亮相。“参演剧目大部分为该剧种的代表性经典作品,既有黄梅戏、秦腔、川剧等流传范围较广的剧种,也有扬剧、闽剧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还有苗剧、安多藏戏等少数民族戏曲。”柯军说,“‘百戏盛典’不仅让广大观众同享中华戏曲百花园的芬芳,也让很多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剧种、在某一地区流行的稀有剧种、濒危剧种,首次来到这一全国性的舞台,与大剧种、大剧团共同亮相,呈现其独特魅力。”

柯军的建议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重视。时任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认为,“这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7月,“百戏盛典”再次汇聚了全国112个剧种118台剧目,并在第一次展演的基础上扩展为全面艺术的盛宴。

盛典推行惠民票价,最低票价为每张20元,并组织了“大小梅花同追梦”“我陪爸妈看百戏”“网眼看百戏”“听乡音叙乡情”等主题活动,吸引不同年龄群观看关注。盛典还推出了“游昆山 看百戏”文旅线路,吸引国内外特别是江浙沪游客来昆山看戏,游览江南古镇、品尝昆山美食。80岁的蔡志雄和76岁的周美君老夫妻俩在昆山连续看戏38天后才飞回成都。

2019年“百戏盛典”开启网络直播,吸引了诸多年轻戏迷。据统计,2019年盛典网络观看点击量共计3867万人次,微博累计阅读量超3.2亿次,抖音播放量超1.3亿,掀起一股观看戏曲演出、探讨戏曲传承、关注戏曲发展的热潮。戏剧人物画家钱新明通过网络直播观看“百戏盛典”,创作了20多幅画作。盛典上,“全国文化名家观摩百戏”活动邀请音乐学家、非遗保护专家田青和中国诗词大会评委、隋唐史学者蒙曼观摩百戏。两位专家盛赞“‘百戏盛典’了不起”,分别作的《戏曲的昨天、今天、明天》《中国戏曲与中国文化》专题直播讲座,开票后很快售罄,讲座赢得网上线下密集点赞。

两年间,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3次对“百戏盛典”批示,希望总结经验、深度开发、精心打造,将“百戏盛典”办出权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今年,“百戏盛典”升级为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目前相关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116个剧种参加展演。盛典为参演团队提供“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细之又细”的服务,努力实现参演剧种“一个都不能少”。

在延续2019年相关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百戏盛典”将进一步提升和丰富活动内涵,举办戏曲百戏文创展示周、百戏盛典港澳台文化周、戏曲百戏进校园、“戏曲百戏百人百画”作品征集展览、“昆曲故里看百戏”研学活动、“看百戏 游江苏”主题活动,建设戏曲百戏博物馆、百戏林公园等。

为了持续打造品牌,“百戏盛典”也在谋划未来3年的工作计划,“继续邀约全国348个戏曲剧种从东西南北轮番汇聚昆山,彼此交流,各自展示,实现剧种对各自地域局限的积极超越和自觉传播。”

艺术战疫: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发令枪响

疫情之下,居家抗疫的文艺工作者纷纷通过艺术创作服务人民、讴歌英雄、致敬白衣天使。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线下文化演出处于暂停状态,演职人员收入大幅减少。因此,柯军今年带来的第一份建议是《关于加大文化演出帮扶力度,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帮助演艺类企业渡过眼前的难关。

疫情期间,江苏省演艺集团根据中央和江苏省委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艺复工复产,开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艺术作品主题创作活动。

“作为演艺人,虽然无法奋战在一线,但是我们通过艺术战疫的方式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柯军说,众多艺术家迅速行动起来,以江苏抗疫事迹为创作源泉,积极投身文艺创作,陆续推出了苏州评弹《全民奋战斗瘟神》、歌曲《共克难关》《点亮生命》《有爱才会赢》《我们不会忘记你》、戏歌《冰融雪消又一春》、昆剧套曲《九转货郎儿 眷江城》、锡歌《待到山花烂漫时,共看祖国好风光》等20多部作品,展示了当代文艺工作者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充满激情的文艺情怀。

感奋于抗疫故事,编剧罗周在昆曲套曲《九转货郎儿 眷江城》的基础上,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昆曲现代大戏《眷江城》和京剧《眷江城》,剧情围绕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母子展开,充分表现了疫情中的亲情和大爱。由3个独立成篇的故事组成的京剧《出征前夜》,已于3月2日正式建组,讲述了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一线,与基层工作人员共同抗击疫情的故事。以被授予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邱海波等抗疫一线白衣战士的事迹为基础创作、即将投入排练的抗疫话剧《请回答2020》,剧本处于加工修改阶段。

艺术战疫之外,演职人员积极组织捐款、加入志愿者队伍。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石小梅昆曲工作室、贺绍伦戏曲工作室共同策划举办“2020春风上巳天·云看戏系列”昆曲演出第一期4场网络直播,同时展开线上募捐,观众累计付费2221人次,收入37001.99元汇入武汉协和医院指定账户。“钱虽然不多,但形式与意义值得肯定。”柯军说,“我相信还有很多战疫故事是我没掌握的。”

虽然剧院目前不能正常开放,但能做的准备工作仍有许多。江苏演艺集团一方面组织创作,重点创作排练抗疫题材作品,另一方面全面检修剧场设备,营造“安心剧院”,为后续高密度演出提供舞台技术保证;利用演出空档期优化现有票务系统,为后期实行24小时自助化购票做好准备,并与演出合作方、剧院承租方保持联系,安排梳理场次等事项。

3月10日起,江苏演艺集团旗下各院团陆续错峰恢复排练,歌剧电影《运之河》《鉴真东渡》拍摄前准备工作以及2020年集团重点剧目交响合唱《大运河之歌》、话剧《黑马河畔的白马村》等剧目的创作排练正在进行。“实际上,我们的创作排练是在疫情防控‘稳’字前提下略有超前,只要剧院一开放,就能立即为大家呈现最美的舞台艺术。”柯军说,“我们现在只等发令枪响。”

值得注意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文化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文化市场下滑明显。密闭空间聚集性文化活动全部暂停,文化演出处于休克状态,演职人员收入大幅减少。

“以江苏省演艺集团为例,集团尚存事转企改革遗留问题,演职员工基本收入保障还停留在改革初期的水平,原事业身份人员退休和一次性住房补贴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落实。遇上新冠疫情,一季度集团直属院团演出全部停止,剧场全面封闭,重点项目延期或取消,一线演员绩效收入与2019年相比大幅下降,部分员工生活出现困难。”

“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针对这种情况,集团通过预发场次补贴,保障演职员工基本生活。”柯军提到,集团持续多年拓展演艺产业的努力此时显现出成效,有效弥补了文化演出的产出缺口。

传承发展:

适应现代数字传播方式

疫情催生了“宅经济”“云经济”,传统戏曲更是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更广泛、多元的传播。这次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2020年春节后,超过2亿职场人在线办公,催生了“宅经济”“云经济”等许多新的业态和模式。线下停摆的演艺产业也通过“互联网+演艺”的方式,进一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疫情期间,江苏省演艺集团进行了许多线上尝试。4月3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春风入戏”昆曲线上演唱会在全民K歌APP登录,最高10万余人同时在线观看,同时在线观看平均超过8万人。“我们现在鼓励各种尝试,包括鼓励个人和各个院团去摸索建立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柯军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宅经济”会回到应有的节奏上来,但云上生活的扩张将不可阻挡。

柯军今年带来的第二份建议就是《关于支持创新戏曲现代传播方式,扩大传播效益的建议》,其中一方面就是要加快戏曲影视发展。“作为传统戏曲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戏曲电影代表着当今古典艺术推广与传播的新潮流,是拓展影响、培养观众的重要手段。”柯军建议将江南戏曲影视基地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摄制基地、中国戏曲影视摄制基地。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实施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影视创作计划,鼓励开设、制作宣传推广戏曲作品、传播普及戏曲知识的栏目节目,鼓励电影发行放映机构为戏曲电影的发行放映提供便利。位于宜兴的江南戏曲影视基地,自2015年起已成功出品了4K锡剧电影《珍珠塔》、4K琼剧电影《喜团圆》、4K扬剧电影《衣冠风流》、4K淮海戏电影《皮秀英四告》,2019年底又完成了4K锡剧电影《紫砂梦》的拍摄。

“从艺术形式上看,戏曲电影并不是‘戏曲+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简单相加。戏曲电影要达到的是在电影院里媲美剧院里的欣赏体验,以及电影中最微小细节的清晰呈现。它的拍摄生产不只是为了票房盈利,更是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数字技术留存优美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家风采。它需要保持戏曲特有的审美形态,因此对戏曲影视摄制团队和场地有较高的要求。”柯军解释说,比如,对正在参与《运之河》的歌剧演员来说,“触电”4K歌剧电影,需要有与舞台艺术不一样的表演分寸;而如何以现代人的视角、审美做参照物,以现代化的镜头语言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这是摆在摄制团队面前的另一挑战。江苏演艺集团的创作团队本次采用台上台下两种方式来拍摄《运之河》,以消除舞台录像的感觉。

“如今,江南戏曲影视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影视作品摄制、宣发体系,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分工明确的专业创作团队,并大力引进先进4K影视技术。”柯军介绍,基地除了承接来自全国的戏曲影视摄制,分销给院线、网络、电视等播放平台,还承接全国各地剧团及大中型文艺演出的舞美设计制作,并向外围拓展相关业务,如戏曲古风摄影、旅游休闲娱乐等,将戏曲、影视元素与科技、娱乐元素相结合,开发戏曲旅游演艺、戏曲影视穿越、戏曲嘉年华等体验项目,成为集观光、游览、体验为一体的戏曲主题文化园区。

【记者手记】

5月19日“卸妆,唱戏”的那场直播,舞台布置在露天的山水自然间,木制的亭台边没有任何布景,仅有一潭清水穿流而过。“演出场地在室外,以云上直播的方式,能够让古老的昆曲走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柯军说,“我觉得艺术的发展就是一个圆,‘最先锋’最终是为了回归‘最传统’。”

多年来,柯军不断尝试先锋昆曲实验,身体力行地探索着传统昆曲的继承与弘扬。同时,作为人大代表,他在广泛实践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为戏曲的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让戏曲与时代互动,借助新技术让戏曲走近大众生活,在疫情之下坚守、创新……正是在和柯军一样的戏曲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正在逐步打开局面,融入当下、走向未来。

京剧《谍战南京》    郜炜磊 摄
锡剧《董存瑞》    王薇 摄
歌剧《拉贝日记》    郜炜磊 摄
昆剧《夜奔》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