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要“返场”城市

面对农村戏曲演出市场的繁荣,戏曲院团被订单牵住了“牛鼻子”,不断地从城市送向农村,也正不断地从城市退回农村。戏曲如果失去了城市,明天也将会失去农村。戏曲要守住城市阵地,戏...[详细]

赵树理创作理念的当代启示

赵树理的创作理念为新大众文艺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他始终以普通劳动者自居,笔记本里记录的多是农事细节,如土地利用、种子选育等具体内容,这种将为农民解决问题置于创作之上的...

文艺评论就是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访中国文艺评论家

今年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评协)成立的第十一个年头,也是董耀鹏在中国文联工作的第十八个年头。可以说,董耀鹏见证了中国评协的创立与成长。而今,他不仅是一位见证...

走出剧场,如何“艺术”?

近一段时间,不少舞台艺术走下舞台、走出剧院,来到文博场馆、商圈、街区,来到百姓身边。此类探索实践蔚然成风,带给行业的思考也不绝如缕。 艺术生命之蓬勃,本不囿于一种形式或一...

让“民间沃土”与“艺术殿堂”相互成就 ——一个戏曲表演

李树建就是爱折腾!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话锋一转,不过,他确实总能把事情折腾成。 已过花甲之年的李树建是当代豫剧领军人物。他最近折腾的一件事是推动中国戏曲学...

社区舞台,戏曲传承的新沃土

近日,上海市徐汇区古四戏曲沙龙在虹梅街道举办2025年度上半年汇报演出。这场由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化盛会,不仅让社区沉浸在传统艺术的氛围里,更以十年如一日的文化坚守,勾勒...

坚守艺术理想,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肯定艺术家们长期以来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希望艺术家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做表...

地方剧种是地域文化的优良载体

观众在欣赏演出时,听乡音、看乡事、悟乡情,从而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回顾中国戏曲史,其繁盛的时代,也是与民间交融互动紧密的时代。 戏曲诞生于民间,也在民间成长并兴盛...

大力弘扬文艺评论的批评精神

文艺史证明,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就不成其为文艺批评。从现实看,批评精神不足是当前文艺评论的一个突出...

传统戏剧怎样更有“戏”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白蛇泪落金山》的丹剧,在江苏镇江西津渡小剧场演出后,引发热烈反响。许多外地游客、本地观众赞叹:丹剧原来可以这么美,白蛇还能这么演! 丹剧《白蛇泪落金山...

文艺新创造 彰显“酷中国”

在很多海外媒体和民众看来,文化是中国酷实力形成和提升的关键所在,独具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持续带给各国人民以惊喜,散发出强烈的吸引力 据报道,《哪吒之魔童闹海》将推出英...

书写人民心声,传承初心使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晓英、陈道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表示,新征程上,希望你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

要经验,不要经验主义

用发展变动的眼光看待传统、看待经验,自然而然地就会推导出守正创新、学古不泥古等结论。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验一旦运用不当就可能滑向经验主义的泥淖,对创作、评论产生...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520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