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编剧当以作品立身

2017-03-2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夕 君

最近,笔者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频繁看到某些编剧办班传授编剧技巧、经验的信息。恕笔者孤陋寡闻,此前未曾听说这些打算传道授业的老师写出过哪些观众熟悉并认可的作品。在网络上搜索一番后发现,他们的确没有写过几部作品,也算不上是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

与上述现象同样引人关注的是,有些在业内打拼多年的资深编剧,近年来流连于各类会议、论坛,却把创作放下了。

笔者以为,成熟编剧当然可以向后学传授经验,也有责任、有义务为整个行业的利益和发展出谋划策、振臂一呼,但是编剧的第一要务应该是作品,编剧当以作品立身、以作品服人。如果忽视了作品的创作,其他工作的价值恐怕也将大打折扣。

写作在本质上是艺术创造、精神劳动,与个人的天资、情感、阅历、灵感等密切相关,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写作是无法传授的。然而笔者也认为,艺术在成为艺术之前,首先是系统性的技术,技术是可以训练与习得的。如果想将系统性的技术传授他人,首先要求传授者自身技术过硬。教授编剧技巧的老师,要么应当对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影视的历史沿革、理论建设尤其是文本形态有深入研究,要么应当在创作实践上有丰富积淀或独特建树。如果两种条件都不具备,笔者不知道这样的老师有什么“干货”可以传授于人,遑论借此向学员收费。

与动辄开坛布道相比,资深编剧参加各类论坛、会议,以嬉笑怒骂的方式直指圈内弊端,为从业者尤其是基层从业者争取权益保障,为行业系统的良性运转献计献策,居功不小,值得尊敬。然而,编剧毕竟是编剧,创作应当排在第一位,不能以开会为主业,尽管开会比创作容易得多。创作铸就了编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在一定程度上,开会是对这种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消费和磨损,开会的方式、频率等若有不慎,还很可能滑向哗众取宠之境。

笔者欣赏以高满堂为代表的那一类编剧,他们长期深入生活、笔耕不辍,总有力作问世。他们很少出席商业性的论坛等活动,也不热衷于讲段子、抖包袱,他们在全国两会上发表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引人深思。

每个行业大约都不能缺少行业代言人,但同时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而不是齐齐挤在舞台之上、聚光灯下、话筒之前。试想一下,如果一位职业京剧演员因烹饪美食而闻名于世,那真让人摸不准,这是可喜还是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