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文艺的人民本体论

2017-05-24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列生
配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中国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推进特征的文艺思想命题,其中的重要命题之一,甚至可能是诸多命题中的前置条件命题,就是文艺存在的人民本体论,因为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具有普遍价值指涉的一般知识成果。作为知识成果,其命题指涉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知识史上的谱系定位与参照意义,不仅意味着理论本身的知识进展,而且更意味着它将在当代文艺场域会产生强大的实践张力。

马克思文艺学知识史,无论就逻辑起点还是历史起点,都充分展现出文艺存在本体追问的学理努力,这在早期文献诸如《论赫拉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异》,抑或《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可以寻找到富有说服力的阐论证据。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知识主张由于具有科学杠杆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它在将自身统辖于辩证方法论的同时,也以辩证的科学方法去统辖和审视分析一切人类文艺生存方式及其与时变化的动态进展。

这一递进如今就延伸至当代中国问题现场,更确切地说是中国文艺问题现场——这个文艺存在形态多种多样、文艺存在方式千变万化、文艺存在价值复杂纠缠、文艺存在背景全球化叠加现代的社会转型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存在本体追问,不仅要继续亘古以来的追问方式,而且还要呈现我们所在时空的特有方式,因而也就要求在迭代追问方式和叠合追问指向的过程中,形成这个时代本体追问后果的文艺存在阐释方案,并且力求这样的阐释方案,能够代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中国问题境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从而不仅具有知识谱系的填充意义、完形意义和拓值意义,而且以其强大的命题张力驱动当代文艺实践努力建构时代精神高度、民族气质亮度和精神家园厚度。

我们沿着这一思考脉络去研读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就不难发现,其“人民本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中国本体追问的命题形态,其理论建构意义和命题实践张力,足以使我们用本体论知识分析的学理方式去给予深度阐释和把握,否则就会出现命题指涉的意义流失与价值低估。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握入手,不仅确立“人民本体论”这一框架中的支撑性功能地位,而且还要求真务实地从学理分析入手,清晰阐释这一具有支撑功能文艺本体论命题的基本指涉,以及这一指涉的真实而且主要的意义内涵与价值超越性所在。

人民本体论对习近平总书记而言,不仅是文艺存在的本体追问知识后果,而且更是其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基本思想,是其治国理政宏大社会构想的内在依据与内驱动力。无论是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还是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无不是以人民作为社会本体核心作为其立论基点的。必须强调的是,之所以先秦时代的“民惟邦本”等一系列关联主张,还只能是社会存在人民本体论的历史思想资源而不是命题本身,不仅因为古典民本主义与现代民本主义之间有其内在不可逾越的价值鸿沟,也就是前者乃利益工具本体和被动社会存在力量,而后者则为利益价值主体的本体无条件优先性社会存在,而且还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作为利益价值主体的社会存在本体,其所统辖的社会存在范围以及处于存在支配地位的本体力量方式,都是古典民本主义不可相提并论的,并且就其全球社会背景与知识语境而言,社会存在的人民本体论意义主旨,也与西方国家公民社会本体建构之间有着诸多绝对不可通约的命题取向价值分异,其分异点,政治学家们会有十分精到的解析。

从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文本本身的叙事逻辑切入,则我们不难看到,文艺存在人民本体论的命题建构,是从“文艺需要人民”与“人民需要文艺”的辩证统一关系展开讨论的。文艺需要人民,是因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需要文艺是因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恰恰就是在这样一种简洁朴素的陈述方式里,隐存着内在而深刻的存在本体结构和本体价值关系,因为在辩证统一关系的两端,其所涉及到的关系结构在于,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方法论原则,那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由此而在无限的积极循环往复中推动社会历史的价值延伸与意义拓值。而这一原则所框定的世界事态,显然“人民”隶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与之相对应,“文艺”则无疑隶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彼此间构成辩证统一的互动激活关系,并且缘起互动的第一驱动力只能是社会存在。

如果我们从宏观观照位置审视问题现场,可以很容易穿越厚重的社会现象坚甲,并在穿越之后对社会存在本体进行深度把握与简洁归纳,那就是:几乎在一切等级型制垂直社会里,无论那些居高位置的神圣抑或他们的知识依附力量究竟说过些什么,人民从来就不是社会存在价值本体、利益主体和意志主体,从来只是作为被动的工具主体工具性地在绝对支配下以生命置换的形式创造着社会存在的基本需要。反观之,在新一轮的“不忘初心”社会继续革命过程中,我们不仅是阶段性“打虎拍蝇”地反腐防变,而更在于社会主义正义道路上“最大公约数”成为扁平社会的本体力量所在与主体价值所在。

在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和“人民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利益”的社会存在逻辑里,人民也就无条件是社会存在与自身命运的主宰者和支配力量本身。人类社会公平正义未来发展道路的“中国方案”,旗帜鲜明地体现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体现为人民作为社会本体与价值主体的人民本体社会存在方式。这不仅意味着一切仍寄希望于高居人民之上的形形色色社会投机者忘掉幻想,而且更意味着人民要有充分的主体自觉与本体自信,在永无止境的自我发展、自我进化和自我解放中实现中国的现实腾飞及未来梦想。“人民”和“社会”在这一逻辑结构里,无疑是高度意义叠合的社会存在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