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艺术创作应兼顾“老经验”与“新理念”

2017-05-2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芭蕉
配图 与文无关

近日,某剧院按计划启动剧目复排,并邀请原剧主创现场把关。但两三次接触后,担纲复排任务的年轻人发了牢骚,原因是原剧主创要求完全按照既往情节和程式来,对剧目不能做丝毫改动。双方各执一词,以致复排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公演时间一拖再拖。

剧目复排,旨在对以前的经典剧目或因各种原因未能加工提高的剧目,进行再完善。其实施的前提是剧目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或剧本本身质量过硬,其目的是通过二次加工创作出文艺精品。近年来,各地院团通过复排保留剧目,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复排正成为院团“传帮带”的重要抓手。

院团的“老人”与“新人”因剧目复排产生争论,表面上是由于各自对艺术创作理念的理解不同,实则反映的是艺术评价标准问题。双方由于工作年代、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对何为艺术精品的理解也不一样。由此,年轻一代在复排剧目时,难免会因一些新想法、新理念、新观点而与年长的文艺工作者产生不同看法。笔者认为,重新审视艺术评价标准,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艺术创作必须要反映时代的声音,要有新的理念,一味因循守旧不可取。其次,包括剧目复排在内的艺术创作需要年轻人进行创新、创造,但也不应该忽略老艺术家、艺术前辈的经验,二者应有机融合,互相取长补短。第三,艺术评价标准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根本一条不会变,即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否能代表民族风貌、引领时代风气。

一千位读者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认为,有创作争论是好事,但不能为了争论而争论,更不应因此耽误剧目创作进度。文艺工作者应有更高站位,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创作时多思索“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