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当春乃发生

2019-03-13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高昌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他在听一位委员发言之后说道:“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中“明德”一词出自儒家经典《大学》的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则出自唐代杜牧的绝句《夜泊秦淮》。习近平总书记对古代典籍和古代诗歌的巧妙引用赋予了这些传统诗文情采飞扬的时代内涵,激活传统,焕然出彩,正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个实践例证。

2019年两会期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认真研究、总结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引起代表委员的热切关注。在新时代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认真研究、总结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成为摆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的重要课题。单纯死记硬背,往往会把传统文化弄得僵化。活色生香,才能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传承不是机械地复制粘贴,发展不是简单地顺流而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全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有什么新特点,发挥什么新作用,注意什么新问题?如何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一系列的问号,也确实应该引起我们认真而深入的思考。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光彩,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社会和人生提供了温馨而又丰厚的精神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民族复兴的坚强基石,是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古为今用,才能推陈出新,才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光彩,要有“讲清楚”的意识。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源泉。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光彩,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使我们的传统文脉在当代社会协调延续,有效传承。要将文献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之间的距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光彩,要善于辩证鉴别。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的文化基因,提炼蕴含其中的精神价值,萃取精华、扬弃糟粕,用拿来主义的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宝库开掘好、利用好。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光彩,要有全媒体思维。特别要注意选择能够为大众所易于接受的现代技术方式和方法,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品牌,开展多元化的融媒体传播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符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光彩,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要下真功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正本清源、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时代活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至今已经两年多了。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多有益工作,振奋人心,引人注目。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风骀荡,正是深耕和播种的季节。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春天里一定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茂,越来越生机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