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历史廉政戏创作更要贴近时代

2019-05-14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简言之
配图 吕梁市青年晋剧院演出晋剧《廉吏于成龙》获好评

近年来,以廉政为主题的地方戏曲作品不断涌现,他们或讲述历史上的清官廉吏,或聚焦廉政故事,烛照历史、观照现实。这一做法创新了廉政教育方式、拓展了艺术生产领域,在纪检监察、文化和旅游系统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反响。

不过,从最终效果呈现看,不少作品在创作时应当更加贴合时代气息、符合新时代特征。首先要考虑这些作品“为谁创作、给谁看”的问题,进而确定创作的现实性导向。党员干部是历史廉政戏的重要受众,这些人往往接受了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对历史文化、当前政治制度有着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舞台表演中动辄跪拜、平反冤假错案根源于“领皇命、受钦差”,查案“不讲证据只凭自由心证”已不符合现代人的认知。如果平反冤假错案源于“外有法律、内有良知”,查案过程中讲逻辑、讲证据,突出法律和良知,不仅贴合当代人的常识性认识,也能让艺术作品切实起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

历史廉政戏是为了以古喻今,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廉政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这个角度说,创作应当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如从思想上结合“为人民服务”“护法律、卫公平”,从内容上结合“官商关系”“扫黑除恶”“审案终身负责”等话题,让作品在贴近时代的同时引发观众的深思。

笔者还发现,近年来的新编历史廉政戏很多以当地的戏曲讲述当地历史名人、典故,加之在唱词中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为百姓喜闻乐见从而入脑入心。如山西推出的晋剧《廉吏于成龙》、山东日照推出的吕剧《清官秦国龙》、浙江新昌推出的调腔《甄清官》等,都是以本地的戏曲形式表现本地的历史名人,让观众很容易接受并有所触动。

历史廉政戏曲新作品虽然不断涌现,但还不够多,精品剧目、保留剧目还有待发掘。各戏曲主创应当更积极努力地创新形式,创作符合现实、昂扬向上的作品,避免演出“凑热闹”“走过场”,演员在台上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