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为民族铸魂: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2019-06-17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杜学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艺工作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文艺工作重要地位与重要作用的崭新论述,具有极为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文艺创作的题材、体裁、主题、风格当然是多样的、丰富的。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文艺作品,都要表现一定的情感内容与价值选择。不同的民族,由于其生活条件与生产方式不同,逐渐生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与情感方式。其外在表现为人的行为方式,内在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二者共同作用形成其文化的根脉,成为标志这一民族与那一民族不同特性的灵魂。尽管我们可以说,灵魂是人内在的存在,但这种内在的存在往往影响并决定人外在的行为。因而我们总是能够从外在行为中感受到内在价值的作用。判断一个民族的存亡,往往不是从肉体的层面进行。作为存在的人的肉体可能并没有消亡,但如果其内在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也就是文化特征消失,将导致这一民族的消亡。

但是,任何民族价值体系的确立,并不是固化的。它既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形成有一个不断完善整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实践的不断丰富,将使已有的价值体系趋于完善,或者将吸纳其它文化中与我有益、能够为我所用的元素使自己丰富起来,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求。这期间,属于特定民族基本的方法论、世界观、人生观将保持其基本形态。这是此一民族不同于别一民族的根本。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又会修正已有的价值观。这种所谓的“修正”,不是根本性的改变,而是适应性的调整。

特定的自然条件影响一个民族能够采用的生产方式。而一定的生产方式又影响了民族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了他们的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与基本的价值观,成为特定民族的行为准则,内化为他们不自觉的判断方式和认知标准。这种“不自觉”是一种潜意识的价值存在,往往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人的外在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如华夏地区的农耕民族相信天道,也就是自然之道。人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正因为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同,基本的价值观也有区别。当然,在这些区别之外,不同的民族还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如向善、崇德等。正因为如此,人类才有能够沟通、理解的可能,存在建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尽管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认同,我们还是不能否认不同民族之间的相异之处,在情感表达、伦理关系、道德规范、社会结构、方法论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既源于存在方式的不同,也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这种稳定性又影响了人的社会实践,使其表现出丰富多彩、各美其美的特性。在生存条件、生产方式还没有发生同一性改变的时候,实现价值认同的同一性就只能是一个过程。人们只能在差异中寻求相同相近之处,并由此而达成某种共同的目标。在这种差异中,不同民族有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自身社会组织,包括国家的认同,以及对维护自身权益的认同等。如果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之强制性地达成表面上的同一,仍然不能改变其实质上存在的差异。这种状况将使处于弱势的民族丧失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及机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非常复杂的。当某一民族或国家处于发展的前列时,容易使其他民族与国家产生模仿效应。处于落后地位者往往会片面地模仿先进者。先进者往往会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从经济、军事、外交,甚至政治等方面对后者产生影响,以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这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就是从文化,特别是价值体系上掌控话语权,形成判断是非的标准,并努力使这一标准在占据道德高地的同时,诱导其它民族或国家适应先发国家的利益需求。其结果很可能就是后发国家由于不切实际地、片面地接受别人的标准,使自己越来越处于丧失话语权的不利境地,进而失去前进的方向。这一现象在历史与现实中不乏其例,有着极为深刻的教训。目前的中国正面临着这样的考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日渐改变,国内外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相互碰撞、融合、新变。传统的价值体系能否适应时代的变革要求,外来的思想观念是否与我有益,既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又需要进行实事求是的鉴别。如何在变中不变、不变中求变,如何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与鉴别外来的有益文化,有效解决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做出艰苦的努力。

文艺工作是铸造灵魂的工作,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确立民族的价值体系承担着非同一般的责任。由于艺术作品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相对于其它形式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感染力,更易于被人接受。人们往往从艺术作品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感悟、启示,并形成或强化某种价值观。尽管有的人宣称自己并不是为别人写作,但作品一旦进入社会,其中透露的价值倾向就不再属于个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事实上并不存在纯粹的个人写作。对形成与巩固人们的价值体系而言,文艺的作用更为凸显。

现代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已经加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形成了更多的同一性。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仍然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不同于别人的发展状况。面对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们既要体察到时代发生变革的一面,又要把握特定地区、特定民族在自身文化、价值观等内在精神领域中不同于人的地方。这种内在的不同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们的社会行为,并预示了他们的未来。文学与艺术正是要发现并表达这种精神深处的存在,努力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与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体系。这既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在长时期内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在这一进程中,既形成了宝贵的文化传统,也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与现代性;既是自身实践的结晶,也是不断吸纳外来有益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强盛,总是以思想为先导、以文化为支撑的。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不断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用文学与艺术来表现中国人的价值选择,完善与提升民族的精神情感世界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作者为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