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文艺抗“疫”是不可忽视的精神战场

2020-02-14 发表|来源:文旅中国|作者:采薇
配图

“竹板这么一打啊,您了往这儿看,虽然屏幕看不见,可情谊咱不断”“您出门戴口罩,要分清正反面,回家勤洗手,要养成好习惯”——近日,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专门创作了一段天津快板,普及疫情防控知识、鼓舞信心斗志,受到了不少网友的欢迎,结尾一句“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站,咱胜利后再见”更是让人为之一振。

梳理相关新闻不难发现,不只是冯巩,很多文艺工作者也都积极投身到了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当中。

在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临时增加、从未彩排的诗歌朗诵《爱是桥梁》将亿万民众的心瞬间凝聚在了一起——“春节到了,春天也就不远了,让我们再相逢 !隔离病毒,但是绝不会隔离爱!”

2月2日,中国文联、中国视协、中国音协、中国影协、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文联联合创作的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会赢》首发,王力宏、成龙、肖战、吴京、沈腾等演员、歌手深情献唱,用歌声“凝聚民族的力量”。

在陕西,秦腔演唱出来的疫情防控知识在乡村的大喇叭里循坏播放,“莫要聚餐太危险,刘邦不赴鸿门宴,不戴口罩的快躲远!”这浓浓的乡音,是朴实无华的叮嘱,也是下沉到最基层的抗疫力量。

除此之外,各地也涌现出了不少以“抗疫”为主题的书画、摄影、诗歌等作品,诸多文艺工作者虽然无法奔赴抗疫一线,但都在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为抗疫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对此,有个别网友不以为意,认为一些文艺作品只是“华而不实”的应景之作,对于疫情阻击战似乎没什么作用。

这种观点其实是忽视这场战斗的复杂性。突如其来的疫情,既考验着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也考验着我们精神上的承载力和行动上的协同性,而后者离不开诸多文艺作品的团结和鼓舞。从一幅画到一首歌,从一张照片到一篇散文,从一则顺口溜到一支短视频,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人、感染人,引发共鸣,起到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这场全民抗战中,病毒是我们唯一且共同的敌人。如果说奋不顾身的医护人员是先锋战士、踊跃捐钱捐物的群众是战略后方,媒体记者是传达真相的“情报员”,那么文艺工作者就像是“吹号人”,鼓舞每个人在病毒面前不抛弃、不放弃,始终保有希望。而这场战斗越是艰难,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也就愈加重要。

1942年,毛主席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提出:“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2014年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从“同心同德”到“同呼吸、共命运”,这几十年来,我们的文艺工作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敏锐地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当他们无助时,给予他们温暖;当他们彷徨时,给予他们希望。庚子年初的这场战斗,我们被迫应战,但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此时此刻,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应勇敢迎战,承担起一个“文艺兵”的重任,坚守精神战场,为战胜疫情积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