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演出市场受重创,用国家艺术基金“救市”的提案可行吗

2020-05-22 发表|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韩浩月

据报道,今年两会到来之前,有明星政协委员调整了三月份拟提交的提案,将重点转向演出市场的恢复,并建议出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制度。其中,第一个提案因为牵扯到整个演艺行业以及无数从业者的生计问题而分外受到关注。

面对疫情当中几乎全面停摆的演出市场,以及疫情结束后私营演出企业生存艰难的问题,这名委员提出动用国家艺术基金来救市,“从中拿出大部分或者全部资金再做一年的市场”。在国家艺术基金的使用方面,该委员2018年曾提出用其成立剧本创作专项基金,目前这一建议已经率先在北京落地,上述提案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这次他的建议也备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该委员是北京人艺的演员,即便受疫情影响,由于有财政拨款,基本工资还能发出。比起国营演出单位,他更担心私营公司的生存。报道中提到,据他了解,北京近10000家演出公司当中,私人公司占80%,这些公司在疫情压力下迫不得已另寻出路,通过云演出、云剧场等方式自救,虽然效果难说有多好,但起码为单纯依赖现场演出开拓了思路。

国家艺术基金能否用于演出市场救市?这在疫情没发生前可能性极小,因为该基金章程中有关“资助范围与方式”等相关条款中,都明确规定资金会主要用于艺术创作、传播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就是说,建议设立剧本创作基金是完全合理、也容易获批的,但“用大部分或者全部资金”救市,虽然有“特事特办”的说法在前,但能否得到通过并落实,仍然存疑。

这名明星委员急行业之所急,尽到了一名从业者以及政协委员的责任,但对于他的提案内容指向,还是做两手准备。如果获批,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如愿,也只能接受现实。演出市场在这个艰难的存亡关口,的确需要国家层面的扶持,但这笔钱究竟从哪里出、以何名义出,并没有准确答案。目前看,除了税务层面会有相应举措之外,其他诸如资金补贴、房租补助等恐难得到支持。

私营演出公司的自救已经开了头,这些企业手头有版权、有内容、有演员,或可在得到有限支持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所有,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积极参与网络这个新演出阵地的竞争。疫情不但改变了演出市场,也改变了影视业,更改变了观众的娱乐渠道、平台,新的娱乐观念已经形成,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市场也在逐渐形成。怎样在新市场上参与竞争,将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据报道,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些通过视频形式呈现的“付费电影”,以3元一部的价格获得了277万票房,完全由草根创作的视频内容展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这条新闻,或许会给诸多私营中小型电影公司带来刺激与启发。如果专业公司真能够认真地熟悉规则,那么凭借他们的专业优势,在竞争中会有更大的胜算。

当然,线下现场演出的魅力是线上所无法取代的,当疫情彻底结束之后,一切恢复如常是所有人的愿望。而在疫情防线不断被拉长的时候,积极争取恢复现场演出的同时,为未来与长久考虑,演出公司也得有明确的线上发展规划,不能在再次面临类似考验时毫无办法。

如果不能为私营演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那么国家层面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除了基本的优惠待遇外,还要重点关注创作鼓励、版权保护、制作与播出许可等能够让私营演出公司活起来的措施。相信在这些措施的激励与保护下,私营演出公司能够从多源头获得活水,保持继续走下去的信心与勇气。在恢复市场上,资金是一方面,信心是一方面,哪一面做足了,都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期待私营演出企业能够找到自己的存活与发展方式,让每一座城市因为有多样化文艺的存在,而更有活力与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