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兴衰 匹夫有责

2020-11-21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安奎
图为寿阳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演出剧照 资料图

百戏盛典已在昆山连续举办3年,全国348个戏曲剧种在这里展示演出,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党和政府重视戏曲工作政策的落实,意义深远重大。它体现了广大戏曲工作者的责任感,也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一般的汇演、展演,人们可能多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着眼,而百戏盛典特别提醒我们要强化剧种意识。中国戏曲由数百个剧种组成,这是我们民族艺术的显著特色,它表现出戏曲艺术的多样性之美,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中国哲学思想。各地方剧种有自己特有的价值,只有各剧种共同发展,戏曲的整体才能健康发展。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党和国家对民族艺术高度重视,这为戏曲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各剧种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尽相同,有的剧种甚至濒临消亡,即使生存状态较好的剧种也必须居安思危。要让各个剧种健康发展,需要各地、各剧种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

各个戏曲剧种有共同的美学思想,但在声腔音乐、表演动作、艺术风格方面又各有个性。唱有不同的腔调,念用不同的方言,做、打则各有不同的风格和套路。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剧种中呈现的人物形象和作品格调都有显著不同。越剧里的梁山伯是文雅的书生,二人转里的梁山伯则如憨憨的农夫(多用丑角扮演)。京剧《断桥》以韵味悠长的唱腔取胜,而婺剧、川剧则唱腔火爆、彪悍。这些艺术特点与各地域、各民族的独特审美爱好紧密相连。正像一首“花儿”所唱:“从小就爱听这个调,苦辣酸甜都是它。”“走过千山和万水,喜怒哀乐都是它。”各剧种的艺术特点和美学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承载着乡风民俗、伦理道德等厚重的文化因素。348个剧种在昆山同台献艺,可以起到促进各剧种之间互相吸收、交流借鉴的作用,中国戏曲一直是在互相交流借鉴中发展的,但更重要的是启示我们必须保持和发挥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如果与别人混同,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各地方剧种在如何传承发展方面面临不同的问题,如古老剧种徽剧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有些新兴剧种是由曲艺、民间歌舞等艺术形式发展而来,还保留着清新活泼但却稚嫩的特点,要不要向行当齐全的大剧种学习;发展中怎样保留自己的优长……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讨和解决。

戏曲兴衰的重任要由戏曲人来承担,每一个剧种的兴衰责任则主要由本地人和本剧种的人来承担。特别是一些流布地域较小、方言特色较强的剧种,其艺术特点外地人并不熟悉而且很难掌握,它们的创作和发展主要依靠本地人和本剧种的人。近年来,各地为了更快地见成效,常常邀请全国知名编剧、导演来帮助创作,这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把培养本剧种的创作人才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只有将熟悉本剧种的艺术人才培养起来,才是艺术发展的长久之计。为不熟悉的剧种进行编剧和导演的艺术家应首先存敬畏之心,认真向这些剧种学习,彰显这些剧种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昆山是清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这是后人对顾炎武的话的概括,“匹夫”指普通人、单个个人),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百戏盛典在昆山举办体现了昆山人弘扬顾炎武的担当精神,也激励着广大的戏曲工作者。全体戏曲人自觉地承担起戏曲兴衰的责任,我们的戏曲事业就一定能蓬勃发展。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