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中国戏曲舞美教育,怎么办?如何教?

2020-12-17 发表|来源: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作者:曹林

最近一段时间,中戏、国戏、上戏这三大戏剧院校都在搞校庆,各自往前追溯,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45年的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中国戏曲学院成立于1950年,初名“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高等教育走过了一个艰辛、坎坷,同时也是蓬勃发展的道路。20世纪上半叶的“富连成”科班,1930年代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田汉于抗日战争初期开始创建的“四维戏校”等等,这些培养戏曲专门人才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个教育思想脉络,对新中国戏曲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积淀了相当丰厚的经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之前被称为“戏剧戏曲学”的学科分类,从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被删除,在新增“艺术学”门类的“戏剧与影视学”中,已不见了“戏曲”二字,我们惯称的“戏曲舞美”被“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所取代。也就是说,各个院校的舞台美术系都面临一个在更加广阔的专业边界中寻求个性发展的境地。

中国戏曲学院的舞台美术本科教学始于1982年,从史若虚校长主抓筹建,到八十年代王荣增校长主政时期走向完善,后来朱文相、周育德校长力争建设硕士点,并在1995年招收了首批舞美专业研究生。前后这一段时间,基本上奠定了戏曲舞美高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对舞台美术系的后续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现有资料,可以推想舞美系首任主任段纯麟的心理路径,他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要沿着中国戏曲美学传统的脉络,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特色办学之路。段纯麟(1919-1991)先生1938年至1941年先后就学于国立艺专和上海美专,之后从事教学与教育行政工作。1942年开始从事业余舞美设计,后被台湾省博物馆聘为助理研究员,专门从事高山族艺术研究。1949年返回大陆后,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院、北方昆曲院、北京京剧团任舞美设计,设计过七十多个剧目,代表作有京剧《红旗谱》《正气歌》、昆曲《春江琴魂》《晴雯》等等,广泛涉及话剧、京剧、昆曲、梆子、越剧、歌舞等众多剧种以及电影艺术。其艺术创作风格杂糅了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元素,努力探索当代中国戏曲舞台空间的新样式。据作家周素子回忆录《梦里的情缘》描述,在八十年代担任过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顾问的段纯麟,早在五十年代就曾提议建立舞美同人组织,并创办专业刊物。遗憾的是,这些想法都被政治运动所打断。观察段纯麟先生自身的艺术教育、创作和学术研究背景,就不难分析、判断他创建戏曲学院舞美系时的思路。

图片
《戏曲景物造型概论》(编著:段纯麟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1年出版)

段纯麟先生经过八十年代的教学实践,完成了戏曲舞美设计教材《戏曲景物造型概论》(浙江美术出版社1991年8月版)。尽管这部著述规模并不浩大,但其核心理念却给后来者指明了方向。他在文章的开头就明确提出戏曲舞台美术,是景物造型和人物造型的相互依存,它与西方的舞台布景体系有关联,但不同。所以他主张建立健全独立的戏曲舞美教育体系,“为什么常常感到某些戏曲艺术在当前舞台上的景物造型(布景设计)总有一股‘洋’味呢?这种‘洋’味正是设计者在他的艺术生活中长期受西方艺术熏陶的结果,改变它是很不容易的,然而这种改变却是肯定的,必要的,否则就要破坏演赏之间的同心同构。往往是这样,在务虚的看法上还比较对头,表现手法上也矛盾不大,但是一动手、一动笔却是另一回事,总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正是由于受西方艺术的长期熏陶,不仅培养了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更重要的培养了西方艺术的审美观,审美情趣”(第43页)。基于这种理论基础,他在戏曲舞美教学的课程结构中嵌入了国画和传统图案课,引导学习戏曲舞美设计的学生接受民族造型艺术的熏陶。事实证明,这种视觉美学的养成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继任者赵英勉、张连等先生,又从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引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融入了包豪斯体系中的现代设计基础元素,把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基础课程和中外对比研究的专业训练体系。至今,戏曲舞美高等教育体系经过四十年建设,已经搭建起比较完整的架构,成为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对段纯麟先生的理解和研究还远远不够,至少在学院的发展史里缺乏完整描述。

图片
《中国戏曲服装图案》(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7年5月版

上世纪五十年代,戏曲舞美教育方面的教材和著作文献稀少,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戏曲舞台装饰的汇集整理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马强、夏阳、鲁华绘制,东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编辑,梅兰芳题写书名的《中国戏曲服装图案》(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5月版)。这套活页图册收入各式手绘图案73幅共60页,大部分是从传统戏曲服装和民间刺绣实物临摹而来,个别图案是新创作品,经过加工整理编绘而成。书中前言中说:“这个集子是从中国旧有的戏曲服装和民间刺绣实物以及个别同志的创作中选择比较好的、适合于目前普遍需要参考的图案,加以组织整理编绘而成的。

书中的图案,一般说来,是始于文武老生、小生和各路旦角服装需要的。按照中国戏曲服装的分类来说,它是适于应用在蟒、帔、褶子、宫装、裤襖、开氅等等上面的”。马强先生1953年开始戏曲舞美的研究和设计工作,曾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在戏曲服装的设计上深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马连良先生的赞赏。值得关注的是,从八十年代中国戏曲学院舞美专业建立本科之后,一批具有戏曲院团工作背景的教师们,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充实、调整并完善,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用不同的切入点,逐步形成一个衍生的学术链。

在段纯麟先生的《戏曲景物造型概论》之后,谭元杰编绘出版了《中国京剧服装图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6月版),这部专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按照蟒、帔、靠、褶、衣五大类别,以中国京剧历史剧目的人物全身扮相的图谱形式,展示了京剧传统服装的145个品种,并根据京剧的特定规格绘有特殊穿戴32例,成为戏曲人物造型设计专业经典教材,目前已多次再版印刷。与此同时,张连的《中国戏曲舞美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版),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论述了戏曲舞台美术的时空特征、美学价值和处理方式,成为沿用至今的精品教材。

20世纪末,当时主管艺术院校的文化部意识到提升和规范高等教育教材的重要性,主持编撰了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系列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9月版),其中包括赵英勉主编《戏曲舞台设计》、谭元杰编著《戏曲服装设计》、张连编著《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等,在继承传统戏曲舞台要素的基础上,开始在观念上有所更新,强调创新意识,视野更加开阔,使戏曲舞美教育迈向一个新高度。需要强调的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戏曲舞美教育伴随着剧目创作的多元化而与时俱进。第二任系主任赵英勉1963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常年在戏曲院团从事舞美创作,曾主持过现代京剧《杜鹃山》的舞台设计。他曾担任过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的副会长,1980年代开始主抓戏曲学院的舞美系。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他出版了专著《戏剧空间的创造:赵英勉设计文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4月版),其中收录了几篇重要论文,如《假台框·新材料·形式感》《从四台清代戏谈戏曲舞美形式的多样化》《戏曲演出风格也要百花齐放》等等,不仅是对戏曲舞美创作现状的分析研究,也以敏锐的眼光审视戏曲艺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其重要理论著述是对教学资料的有效补充。

近十年来,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在李威、马路等教授的带领下,又沿着原有的特色办学之路,启动了舞台实践和拓展国际视野两个加速器,向更远方向迈进。在舞台实践方面,相继完成了“国家级戏曲舞台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等建设项目,以及“戏曲舞美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研究”等教育科研项目,“戏曲舞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应用”获得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

在李威、马路、陈娟编著的《戏曲舞美教育研究——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6月版)中,收录了《“文化自觉”语境下的戏曲舞台没计教学》《化妆设计效果图课程的新思路》《砌末的“语言”》《LED灯具在舞台的应用》等多个专业向度的论文,显示出对教学实践重视态度的一贯性。同期编撰的系列教材,对特色教学体系的建立起到了支撑作用,如党宁教授主编的、针对不同年级的《戏曲舞台设计》系列教材(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12月版),把庞杂的戏曲舞台文化进行分解阐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循序渐进的了解过程,从而达到编织传统美学之网的教学目的。李威教授的著作《自由的戏曲舞台》,结合自己的舞台创作实践,站在时代发展高度,从“一桌二椅”回望千年戏曲文化传统,重新审视既往的时空认知,极大地拓展了戏曲舞美理论研究的视野。

图片

在国际化方面,前辈们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中日舞美教育交流展”到九十年代引进的欧美专家参与专业教学,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从未间断。进入新世纪以来,舞美系的领导者把教育的国际化又抬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先后与美国、英国、瑞士、智利等多个国家的同类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其中与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联合搭建的“共同舞台”项目,多年来培养了数十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集中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李威、马路、冯海容编著的《共同舞台——国际舞美教育交流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3月版)收录了《四个欧洲剧场》《中美戏剧教育差异之我见》《英国专家灯光专业教学的形式与启迪》《欧洲绘画的转向》等论文,体现出新一代戏曲舞美专业教师的国际视野。伴随着舞台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今的戏曲舞台也发生了美学上的本质变化。这也要求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上与时俱进,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加强教材建设。马路和高圆圆引入国际最新教育理念,编著了《wysiwyg perform 现代灯光设计师专用软件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年7月版),被教育部列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不仅提升了国内同类专业的教材建设水平,而且从一个侧面推进了戏曲舞美向现代转化的步伐。此外,在教育的国际化话题上,中国戏曲学院比别的院校还多了一个功能,就是通过教育交流传播中国戏曲文化走向世界。这个功能对戏曲学院而言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所以舞美系的教师们近年来分别到国外院校,不仅是学习,更多的是讲授和传播中国文化。

面向未来,奋斗目标其实已经摆在那里了。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五大建设任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和“五大改革任务”: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关于评价体系,则提出六个考察方面,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其中人才培养占据首要地位。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由观演关系构建出独特的交流方式,并形成自身的艺术表现规律,中国戏曲学院的人才培养任务也由此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图片

如今,我国的舞台美术高等教育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引领着舞台空间发展的总体走向。舞台样式的多样化,使表演设计的价值得到新的认知和解读,传统的基础教学和创作训练方式受到挑战。当下,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所谓“新文科”,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今天的戏曲舞美教学,也应针对如何在延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创新观念融入专业教学而展开新的思考。由此,我有以下两个不成熟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从高校层级分类上看,我认为戏曲学院属于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大学。而观演关系构建起来的社会参与机制,客观上给学科建设带来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在戏曲舞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柔性引进一批具有舞台实践经验的专家进入课堂,以继续加强、丰富实践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应在科研上积极与校外演艺机构和装备企业合作,以弥补校内资源不足的缺憾,也会起到与横向专业相连接的作用。

二、中国戏曲有自身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其独特性,除此之外,也应借助更多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交叉学科相关联。整合资源,拓展舞美专业覆盖面。目前的戏曲舞美专业只是着眼于空间与视觉艺术范畴,而且专业方向划分过细。应该把听觉艺术、技术特效和新媒体介质的相关内容也都纳入教学体系,而且打通景物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以及化装等专业方向之间的壁垒,以创作和科研带动教学,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环境,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

(本文系作者参加中国戏曲学院70年院庆系列活动“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学术研讨会”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