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中国剧协未来五年工作设想

2020-12-18 发表|来源:中国文艺网|作者: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十四五”期间繁荣发展文化文艺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建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后五年,我们将迎来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广阔前景。中国剧协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各项文艺政策,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校准工作方位,科学规划、履职尽责、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努力推动戏剧事业和剧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引领广大戏剧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从2014年10月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到2020年9月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 10月回信勉励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文艺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批示指示,为新时代戏剧事业和剧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后五年,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精神要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根据中国文联总体部署,加大全国会员培训工作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班、主题论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在戏剧界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同时协会将牢固树立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意识,走好第一方阵,用心抓好党建工作,全面落实好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管理。发挥好协会刊物及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平台作用,并与其他社会媒体开展广泛合作,积极发出戏剧工作者的时代之声。

(二)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组织主题戏剧创作和骨干人才培训工作,推出更多高质量戏剧作品

创作生产优秀戏剧作品始终是戏剧工作的中心环节。当下高质量的戏剧作品还不够多、不够精,从庞大的创作数量看占比还太小,“响动大、立不住、开台即封箱”的作品还不少,远不能满足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中国剧协将加大骨干创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团结引领戏剧创作者们保持创作定力,摒弃浮躁心理,沉下心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2021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推进《建党百年百部剧作典藏》编纂出版工程并举办首发式;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百年辉煌》大型戏剧晚会;参与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百部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当年还要举办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第17届中国戏剧节,我们将做好剧目遴选、改稿、提升、展演、研讨等系列活动,力求推出更多精品佳作。

进一步加大骨干人才培训力度。计划实施中青年戏剧骨干千人培养计划,涵盖编剧、导演、演员、戏曲音乐、理论评论等门类,提高培训工作针对性。同时采取线上线下培训融合新模式,加大对新文艺群体及基层一线戏剧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继续关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戏剧人才培养与作品扶持,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缓解人才断档危机。

今后五年,我们还计划开展“新时代戏剧精品创作工程” ,已申请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利用五年时间重点关注提升50部优秀戏剧作品,涵盖现实题材、历史题材、整理改编传统戏及其他各类题材。协会将用选优、育优、推优的有效措施,适时召开各种形式的剧本研讨会、创作辅导班、高级研修班等,充分发挥专家库优势对重点有潜力的剧作进行有效指导、研磨,努力推出一批传得开、留得下,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戏剧作品。

(三)优化评奖评论机制,进一步提升品牌活动影响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中国文联关于评奖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办好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评奖颁奖活动。把握正确导向,优化评奖机制,规范评奖程序,加强社会监督,打造品牌效应。同时创新办节模式、提高剧目质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学术水平、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梅花奖竞演、中国戏剧节、中国校园戏剧节、全国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全国小戏小品展演等品牌活动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在剧目选择上,这些品牌活动在重视重大主题、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同时,也将持续关注优秀的历史题材、继承改编传统剧目;除了抓好大戏的创作,还将注重短小精悍的小戏创作;并计划选编《百部经典剧作选》 ,为剧院团特别是民间职业剧团的剧目移植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此鼓励剧院团立足传统、夯实基础、贴近群众、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发展。

进一步加大理论评论工作力度。加强戏剧基础理论研究,重视探讨戏剧创作面临的普遍问题。我们评戏要讲真话,不以红包薄厚论质量,不以圈子生熟开坛场。深刻分析戏剧思潮和走向,积极组织热点问题研讨,编纂《中国戏剧发展报告》 ,策划举办“中国戏剧理论与美学体系系列研讨”“当代戏剧创作高峰论坛”“校园戏剧发展论坛”“民间职业剧团新创剧目交流会”“全国小戏小品新创剧目交流会”等,注重理论评论对创作实践的积极引导作用。强化《中国戏剧》 《剧本》 《中国戏剧年鉴》等刊物在推动戏剧创作和理论评论工作中的平台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扎扎实实开展理论批评、学术研讨、行业调研等活动,提高刊物的学术性、权威性。

(四)深入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为人民大众服务

继续办好梅花奖艺术团,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提升策划水平和节目质量,坚持开展“送欢乐下基层”“送戏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将更多、更好的戏剧节目奉献给基层群众。继续组织实施好“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 ,进一步建章立制、改进组织架构、完善监管体系、保证艺术质量。通过院线发行、惠民放映等多种形式,让全国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农村观众欣赏到更多的戏剧精品。充分利用节赛展演等平台,坚持低票价以戏惠民、还戏于民,使人民群众共享精神文化食粮。除此之外,充分发挥各地的戏剧之乡、创作基地的作用,为基层戏剧工作者特别是群众戏剧的创作排练演出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与服务。

(五)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加大基层调研力度。围绕“如何强化会员服务与管理”“如何有效团结引导新文艺群体戏剧工作者”“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民间职业剧团生存发展”等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基层戏剧组织发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关于有效推动剧协组织深化改革的建议和意见。在调研中紧盯问题、分析症结、改进作风,为进一步做好深化改革工作积累经验。

着力建立常态化会员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对新文艺群体戏剧工作者的联络服务力度,结合他们所处的市场环境、生存方式、艺术个性、思想状况等,努力探索出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对协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加强管理。规范导演艺术委员会、朗诵专业委员会的日常管理与活动开展。筹建中国剧协创作、评论、戏剧教育等专业委员会,探索建立委员会帮扶指导中青年戏剧创作、理论评论、表演人才及戏剧教育师资力量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行业指导作用。

改进民间职业剧团工作委员会工作。进一步开拓视野,加大联络服务覆盖面,提高话剧、小剧场民营剧团委员代表的比例;筹建相关专家委员会,提供创作移植、学术研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智力支持;继续做好培训、展演等品牌活动,并联络呼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对相对弱势的基层和民间职业剧团生存发展给予关注扶持。

持续推进“互联网+协会”工作。推动线上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协会评奖办节活动申报管理展示平台,完善网上会员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开办中国剧协“戏剧家会客厅”网络直播间,办好“云直播”“云剧场” ,加大对优秀戏剧家和戏剧作品的线上宣传力度。与有关平台合作,将小梅花、小戏小品等演出视频进行电视点播;与中国文联网传中心等单位进行合作,将梅花奖演员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与展示等。

(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紧紧围绕国家外交战略,大力开展对外戏剧交流,进一步拓展完善国际交流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剧协事务,履行作为国际剧协副主席国的责任与义务。围绕3月27日“世界戏剧日”开展各类主题戏剧活动。积极推介优秀戏剧作品参加各类国际戏剧节。建立健全与俄罗斯、日本、越南等国戏剧机构的常态化交流机制。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络交流,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形成对外戏剧交流基本盘。加大“请进来”力度,邀请优秀的国外戏剧作品及戏剧家参加国内各类戏剧活动,办好Be Se To (中韩日)戏剧节。积极组织国外戏剧资料翻译编纂工作。落实中央对港澳台工作要求,加强与港澳台戏剧人的各项交流与合作,壮大港澳台会员队伍。践行全国剧协“一盘棋”工作理念,加强与地方剧协、各类剧院团及戏剧院校的外事合作,建立健全外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同时积极探索运用线上交流模式,创新艺术传播理念与方式,为推动世界戏剧文化交流互鉴作出新的贡献。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前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戏剧家。相信广大戏剧工作者定能坚守朴素的从业理想,弘扬“戏比天大”的职业精神,充分汲取传统的给养,不断苦练内功,发挥工匠精神,将自己的热血、辛劳、智慧与汗水凝结为新时代的经典力作,从而推动中华文明血脉传承、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为不断开创中国剧协工作新局面、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根据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