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综述

2021-02-06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孙蕊

汇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图为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剧照

文艺吹响时代前进号角,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聚焦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涵盖电影、电视剧、戏剧、广播剧、歌曲、图书等文艺门类的50部精品力作,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省文艺、出版创作新成果,彰显了山西文艺工作的旺盛生机与活力,反映出山西文化强省建设的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日益繁荣活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创作融入壮阔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山西转型发展蹚新路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精品力作迭出,以传世之心打造精品力作,努力攀登艺术高峰

奋进新时代,山西文艺工作者努力攀登艺术高峰的脚步从未停歇。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文艺创作的外部环境、整体生态持续向上向好。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切实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和团结,建立起有实力、有潜力、有良好风气的作家艺术家队伍,激发了文艺创作活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

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的正是全省范围内从2016年至2020年间新创作的文艺作品。4部特别奖,11部特殊贡献奖,35部优秀作品奖,可谓优中选优,囊括了各文艺门类中的优秀之作,代表了近5年山西文艺创作最高成就,凝聚了全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血,是奉献给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食粮。本次评选活动也是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激励下一步创作实践。

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获奖优秀作品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既有上党梆子《太行娘亲》、话剧《热泉》、图书《三晋英模》等歌颂英雄歌颂楷模的艺术展示,也有纪录片《三矿》、电影《七儿娘》等关注基层生活基层群众的生动书写,还有像舞蹈史诗《黄河》、音乐剧《我们还能陪妈妈多久》这样的创新作品;既有电视剧《诚忠堂》《一代名相陈廷敬》、歌曲《大河之梦》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创造,也有晋剧《党的女儿》《战地黄花》等弘扬革命精神的戏曲新作;既有歌曲《岁月芳华》《生命里这抹红》、广播剧《战士妈妈》等记录战“疫”历程的时代声音,也有广播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吕梁护工》、图书《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等聚焦脱贫攻坚的时代纪录。

有温度、有情怀、接地气,这些优秀作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近年来我省文艺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

《壮丽征程追梦奋进——山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讴歌新中国历史巨变、回顾山西建设巨大成就、呈现迈向新征程豪迈情怀;《一句誓言 一生作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特别节目》用讲述方式展现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先进事迹,诠释了“一句誓言,一生作答”千钧分量。这两台晚会均在特别贡献奖之列,导演赵雪红说:“作品是立身之本。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论述为指引,坚持为人民奉献精品,为建设文化强省添砖加瓦。”

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

在此次评奖中,一大批立足现实、扎根大地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获奖。电影《李司法的冬暖夏凉》通过讲述“时代楷模”李培斌在乡镇基层司法岗位兢兢业业工作30年的先进事迹,讴歌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心系百姓、敢于担当的高尚精神。电视纪录片《三矿》以3位采煤队长为讲述对象,真实记录了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展现了煤矿工人淳朴、勤劳、坚毅的形象。舞蹈史诗《黄河》是一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黄河儿女家国情怀和勇往直前民族自信的优秀舞台作品。广播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将新时代新农村年轻人的奋斗放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紧扣时代主题,人物塑造成功,故事曲折完整,演员表演富有张力,山西地域特色鲜明。于2020年4月起在山西广播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平台播出的歌曲《岁月芳华》,歌颂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崇高情怀,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敬意……

“回顾我这几十年的创作,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题材,都需要对生活有深入的了解、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在2月5日举行的表彰座谈会上,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的编剧马连伦说。

该剧将右玉县干部群众近70年植树造林、改变环境、造福人民的奋斗史搬上荧屏,感动无数观众。马连伦对创作经历感触很深:“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右玉,一直关注了20多年,前前后后去了右玉十几趟,几乎走遍了右玉的每一个乡镇,众多的山梁沟壑,很多村庄一去再去。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都非常熟悉。特别是4年前接到省委宣传部安排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的创作任务后,我又三去右玉,带着任务去深入生活。”

报告文学《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在全力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挖掘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小人物、小故事,全景式反映了山西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进程,是一部直面当下、讴歌时代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凸显了山西脱贫攻坚在中国脱贫工作史上的样本意义与时代价值。该书3位作家鲁顺民、杨遥、陈克海,几乎走遍了山西100多个县,采访了数百位基层干部、普通群众、驻村队员。

“要始终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电影《七儿娘》的编剧、导演牛建荣说,“《七儿娘》就是直接取材于我爷爷奶奶的真实故事,所有演员也都是普通群众,整个创作过程都体现了较强的人民性。”

传承太行精神的《太行娘亲》2019年就获得了文华大奖提名奖,让上党梆子唱响全国。“我12岁学戏,至今已给上百万人唱过戏。这些年,我始终坚守在舞台第一线为老百姓演戏。”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陈素琴很动情,“为人民唱好戏始终是我的初心和动力。”

汇聚精神力量,为山西争光、为国家争气、为时代谱写华章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能潜移默化地感召人鼓舞人,激发人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情,激发人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功立业的壮志。

在抗击疫情的阵地上,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做好防护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参与疫情防控斗争,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好作品。

获得特殊贡献奖的《礼赞白衣战士文艺演出》就是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我省艺术家们积极创作演出,热情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激发和汇聚了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此次文艺演出的每一个节目都源于抗击疫情斗争中的真实山西故事。创排团队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参演节目的现实素材中汲取力量。作为文艺演出团队主创之一,山西歌舞剧院院长刘波感慨地说:“演员们不是仅仅在表演,而是对已经浸透在每个人血液里的那种炽热情感的阐释和表达。这种情感是对党对国家的热爱,是对白衣战士崇高精神和英雄情怀发自内心的崇敬。”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也活跃着一支支文艺“轻骑兵”,用音乐、用舞蹈、用电视剧、用电影、用文字为家国存照,为时代留影。

2017年7月,山西影视集团下属山西广电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纪录片摄制组深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岢岚县、保德县及燕山太行沿线天镇县,历时3年,行程累计4万多公里,跟踪拍摄了3万多分钟珍贵视频,完成了反映山西易地扶贫搬迁的纪录片《从赵家洼到广惠园》的拍摄。自去年8月该片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等全国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报道20多次,真实生动的山西扶贫故事感动了更多的人。

山海牵手扶贫路,声声不息总关情。我省参与制作的广播剧《闽宁镇》获得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这部作品用敏锐的视角,艺术地展现了闽宁两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塑造了扶贫工作中感人的艺术形象。该剧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广播电台播出,社会反响热烈。山西广播电视台影视节目中心负责人蒋梅说:“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实地采访,对数十位故事原型反复打磨。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根据真实的原型而来,听众能够和人物命运产生强烈共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山西的文艺和出版事业舞台广阔、大有可为。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精品力作,推动山西文化艺术从“高原”不断迈向新的“高峰”,为建设文化强省、创造高品质文化生活、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转型发展之路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