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助力脱贫攻坚 书写小康美景 ——我省文艺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记录时代发展

2021-02-15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孙蕊 孟苗
上党落子《第一书记》剧照 山西戏剧网安志义/摄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

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山西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近年来,我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戏曲、影视、文学、书法、绘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脱贫攻坚政策,通过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将文艺作品传导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改变贫困命运的实际行动,凝聚起全省人民创造新生活、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力量。

忠实记录,用镜头为家国存照为时代留影

伟大的时代,需要忠实的记录者。山西脱贫攻坚战场上那些生动、鲜活的故事,需要被真实地记录、传播。

2017年7月,山西影视集团下属山西广电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纪录片摄制组毅然承担起历史使命。根据山西省委宣传部部署,山西影视集团党委工作安排,摄制组深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岢岚县、保德县及燕山-太行山沿线天镇县,跟踪拍摄大型纪录片《扶贫路上》,以真实记录我省上下攻坚克难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完整历程。三年磨一剑,从那时至今,摄制组行程累计4万多公里,跟踪拍摄了3万多分钟珍贵视频,完成了纪录电影《这一年》、纪录片《从赵家洼到广惠园》的拍摄播出,大型纪录片《扶贫路上》也进入了最后剪辑阶段。

《这一年》以岢岚县水峪贯乡贾换荣、王秋生两个贫困家庭及基层扶贫工作人员为拍摄对象,以他们一年多来的变化为着力点,真实记录当地扶贫干部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艰辛过程。2020年2月6日,捷报传来,该片荣获环球国际电影节Globe Award奖。同时,该片还入围第33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评委会提名。

2020年8月22日晚,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纪录片《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首集就是反映山西易地扶贫搬迁的《从赵家洼到广惠园》。从这部片子中,观众看到,在国家的扶持下,贫困地区群众开启了新生活,不仅物质生活改善,而且精神面貌也发生巨变。

“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看片子时,情绪总是跟着赵家洼乡亲们的生活走,看着他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对党中央扶贫政策理解更深了。”看完该片,太原市民丁木意犹未尽。

“2017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岢岚县,了解当地的扶贫工作,还走访了3个深度贫困家庭,随后在太原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明确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目标。这个新闻一出来,我们创作团队立刻就兴奋了: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全有了。当时我们就感到脱贫攻坚这个时代命题,已经幸运地落到我们身上。”总导演路广华回忆说,“我们马上就定下来要坚持拍到2020年,看看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赵家洼村民的生活会发生多大的变化。”

真正好的作品不是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说教,是润物细无声。在《从赵家洼到广惠园》中,镜头是融入环境的观察者,几户深度贫困家庭在镜头前的松弛更是超乎想象。贫困户曹六仁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化肥袋子,在稍显陡峭的后山坡上走走停停,不时蹲下来捡拾落下来的山核桃,他说:“有本事的人都走了,穷的根本出不去。”赵家洼的村民们聚在村口晒日头,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趁机劝说他们进城,贫困户李虎仁有些犹豫,“城里还有人烧柴吗?”……这些镜头直接将赵家洼村搬迁前的生活,不经修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而这些真实的镜头都来自摄制组与赵家洼村民的朝夕相处。“取得他们的信任其实没有什么技巧,就靠长期扎根在那儿。”摄制组工作人员如是说。

感人的故事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源于奋斗。戒掉浮躁、肯下苦功夫,努力去创作符合时代精神气质的文艺精品,让纪录片《从赵家洼到广惠园》声名远扬。自播出以来,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等全国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报道20多次。

真情演绎,舞台剧多角度诠释山西精准扶贫

自2020年10月始,上党落子《第一书记》、晋剧《暖冬》、民族歌剧《三把锁》、音乐舞蹈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蒲剧《春暖蒲子山》等5部我省优秀剧目相继精彩亮相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向全国人民汇报演出,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此次高规格的全国展演我省参演戏种丰富,剧目数量居全国之首,充分展示了我省艺术院团用文艺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风貌。

2020年9月5日晚,山西大剧院,由山西演艺集团下属山西省歌舞剧院原创的民族歌剧《三把锁》在复工后的首次亮相就感动了现场观众。

“三把锁不光锁住了这口井,更是锁住了龙泉人奋斗的历史和胆魄……总书记的精准扶贫就是一把金钥匙,必定会打开这锁住龙泉人人心的三把锁。”当剧中第一书记刘梦洁与村党支部书记李有志开始井前对唱《燃烧起昂扬向上的那团火》,台下立刻一片叫好。

“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看完剧,《三把锁》故事的主要原型、时任河曲县南也村第一书记的“80后”干部冯毅激动地说。当初正是他用诚意和耐心打开了村里水井上锁死的四把锁,也为深入基层采风的创作团队提供了真实感人的素材。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重点扶持剧目,民族歌剧《三把锁》创作团队全部采用本土的优秀人才,主创人员以山西省歌舞剧院的创作力量为主。采风阶段,编创人员走进偏远山区贫困村老百姓的家中,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创排阶段,为剧本、作曲召开了5次专家研讨会,剧本更是改出了17稿。该剧导演、山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刘波说:“《三把锁》是一部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以‘中国梦’主题为引领的舞台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极高现实意义的反映‘精神扶贫’的农村题材作品,展示了近年来山西扶贫工作的最新成果。”

京剧现代戏《市长与柿长》剧照 山西戏剧网安志义/摄

艺术创作永无止境,2020年12月31日,以山西脱贫攻坚感人事迹为题材,由山西演艺集团下属山西京剧院创排的新编京剧现代戏《市长与柿长》在并首演。山西演艺集团的新编大型现代晋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将于2021年创排演出,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厚礼,为广大观众送上精神食粮。

驻村挂职,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掷地有声的作品

2020年11月30日一早,鲁顺民给杨遥发来微信消息,核实在五寨县清涟新村采访的两位贫困户的名字。这是两个作家一天工作的开始。

从2017年开始,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省作协、省出版集团安排鲁顺民、杨遥、陈克海书写全面反映山西脱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三部曲《掷地有声》。陈克海说:“三年来,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创作。”鲁顺民说:“报告文学不是写出来的,是走出来的,一定要腿勤,走到了,才能掌握别人没有的第一手资料。”杨遥说:“其实不光我们这样,咱们省别的作家也是这样,以前我写小说,不知道写报告文学这么辛苦。我们去岢岚采访的时候,地方上说哲夫老师刚来过,他写岢岚,从秋到冬,跑了若干趟。”

这几年,省作协把干部驻村作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抓手,先后安排李浩东、晋洋、陈克海、杨遥、王国伟等同志驻村挂职,体验生活,为创作收集一手材料。

作家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文字书写辉煌。《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中国作协联合山西省委宣传部2019年在北京召开了新书研讨会,2020年7月,这部作品英文版《掷地有声——从山西看中国脱贫攻坚》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于2020年1月份出版。利用采访掌握的线索和素材,鲁顺民和陈克海合著《十村记:赵家洼的消失与重生》,入选中宣部办公厅“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在《中国作家》发表后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遥的长篇小说《大地》被列入中国作协2020年度重点扶持作品。《父亲和我的时代》在《人民文学》2020年5期头条发表,并入选了中国作协创联部和《小说选刊》联合主编的《扶贫攻坚优秀中短篇小说选》。哲夫的《爱的礼物》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王秀琴的《决胜吕梁》、郭天印的《第二次战役——沁源县脱贫攻坚纪实》、李晋瑞的《人往高处走:武乡县脱贫故事》正在出版过程中。由作家创作的表现脱贫攻坚的影视作品陆续播出,其中,张卫平编剧的电影《玉秀》2020年11月27日在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钟小骏、梦妮编剧的广播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已播出,并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同时,省作协与《山西日报》设置的脱贫攻坚专栏文章已发表作品20余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收官之年。我省作家以昂扬的士气,积极创作《掷地有声——山西58县摘帽故事》《火山黄花季》《药茶飘香》等作品,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图书《掷地有声——脱贫攻坚故事山西》

温暖民心,文艺轻骑兵既“送文化”又“种文化”

文艺演出、非遗表演、书画摄影展览……近年来,省文联多次从我省11个文艺工作者协会中选拔志愿者,组成文艺轻骑兵,深入农村、企业、学校为群众“送文化”,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接地气”的文艺表演,传播了正能量;同时,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种文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注入了文化力量。

山西省晋剧院演出团把精彩演出送到贫困县区

“往上一点,再往上一点就贴好了!”离石区信义镇砖窑沟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和该村“两委”干部,兴高采烈地端着由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郭健书写的“四为四高两同步,同心同德齐奋进”对联,在村委办公楼前不停地忙活着,随着横批“脱贫攻坚”四个刚劲大字稳稳当当地贴好,大家伙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2019年12月26日,在砖窑沟村的红白理事厅内,郭健带队的省文联“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书法志愿服务小分队,被索取对联的数百名老乡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这是近几年省文联的文艺轻骑兵送文化下乡的一个缩影。

2016年至今,山西省文联组织全省戏剧表演志愿者赴浑源县送戏下乡15场,表演剧目有耍孩儿《猪八戒背媳妇》、北路梆子《行路》《王魁负义》《舍子》等,共计上万人观看了演出。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受到普遍欢迎和喜爱。5年来,有50位摄影艺术家在春节期间和“10·17国家扶贫日”深入帮扶村为老百姓拍全家福、幸福照2000余张。

省文联在开展文艺志愿演出活动的同时,还注重将“送文化”与“种文化”“传精神”相结合。组织专家深入浅出地为基层文艺工作者讲授书法、摄影、民俗创作等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创作经验,让更多新时代文艺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方式,推动党的各项政策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走好脱贫致富路,资金是基础。2019年省文联党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把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举办“奉献爱心、精准扶贫”书画捐赠拍卖活动,通过“文化扶贫、爱心义拍”山西省书画家捐献的艺术作品,筹集善款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短短一个半月时间,650多名书画艺术家捐献精品750余幅,拍卖总计成交额45万余元。省文联将所拍善款全部移交给大同市浑源县政府,用于定点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捐赠了价值3万余元的书籍1500余册,用于贫困村的文化建设。此次拍卖捐赠活动,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社会爱心人士、企业都参与到了脱贫攻坚中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情怀,彰显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