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表演人才培养应更符合戏曲传承规律

2021-03-10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董圆圆

董圆圆 戏曲演出剧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将文化建设从战略和全局上做出更高、更远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途径之一,这其中,人才自是重中之重。

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戏曲进校园切实从受众角度实现了从娃娃抓起、吸引了未来戏曲观众、激发了孩子们对戏曲艺术的喜爱与热情。台下有人看、台上有人演,戏曲观众从娃娃抓起、不断年轻化的同时,对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也应从娃娃抓起、从幼龄培养,并注重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的规律与特性。

近些年,戏曲院校附中招生在“录取”要求中标明“新生入学后,凡报考我校六年制学生在新生报到时需提供小学应届毕业证书或生源地考试招生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准予毕业证明”。这就要求考生在参加考试时需为小学六年级在读学生,通常年龄已在13岁左右,与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规律产生背离现象。在京剧发展过程中,表演艺术家、优秀表演者几乎都具备从幼年开始训练的扎实基本功,常称为“童子功”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筋骨柔韧度方面处于最佳状态。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足够的营养供应可能会加快孩子的发育。面对这些客观生理变化,越早进行科学的训练,越能避免因不科学方式造成的练伤等无法弥补的损失。此外,就目前现状而言,很多学生为提高文化素养,会选择本科乃至研究生学习,毕业时就将近26岁,正式步入演出院团的时间就随之延后,不利于一名演员的整体规划与培养。因此,我提议——戏曲院校附中招生灵活化,针对表演人才,可适当放宽入学年龄限制,进行符合戏曲艺术传承规律的培养。

首先,尽早进行科学化、规范化训练,有助于艺术成长、艺术生涯的延长;其次,尽早进入学校,良好的艺术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艺术学习的专注度;戏曲院校大多具有自己的剧场,更有较多的实践平台,对于表演人才而言,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舞台演出、艺术实践不仅对成熟的演员至关重要,对青年演员、勤学苦练的孩子们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梅兰芳先生8岁学戏,9岁拜师,10岁登台;李少春先生10岁首次登台,在京剧《岳母刺字》中扮演娃娃生岳云。

培养人才的前提是留住人才,切莫因入学的年龄限制将众多喜欢戏曲、热爱戏曲、渴望学习戏曲的孩子挡在戏曲门外。入校后,孩子们同样可以受到有步骤、有规范、有计划的文化课学习,并不会延误文化素质提升。因此,放宽入学年龄限制,使对戏曲艺术抱有热情的孩子们尽早进行科学化、规范化训练,尽早参与艺术实践,将有助于更好培养戏曲艺术表演人才。

(董圆圆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