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新时代文艺发展要努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

2021-12-18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贾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一词。在新时代,文艺发展有一个基本出发点,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文艺发展时代性的表现。它至少有以下四个关键视角,核心是在新时代如何坚持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宗旨。

第一个视角,如何认识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命线问题。文艺是时代前行的号角,时代前行的脚步声是一个时代文艺的回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有一条主线: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命线,是党领导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基本核心。即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要把文艺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文艺的内在规律、时代性及艺术家的成长等,统一到人民性这一核心上来。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首先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创作是根本宗旨。其次,要以人民为主体,要有人民立场。三是要歌颂、鼓舞、激励人民。要为人民提供精神力量,提高审美观、价值观,建设美好生活。四是人民需要经典,需要美育,需要号召,社会主义文艺需要高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融入人民群众之中,不仅要感情相近、心灵相通,而且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第二个视角,如何认知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问题。我们党的文艺路线与文艺发展的根本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从内容生产到服务形式再到传播过程,都要坚持服务人民的基本导向;特别要强调,文艺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再到传播,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与现实条件,特别是要坚持人民的首创精神与自我服务能力建设,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党的领导,组织人民群众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追求自身的幸福生活。

第三个视角,新时代如何坚持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基本的工作要求。首先,新时代人民大众的需求结构与消费结构已经走过了短缺经济时代用大规模生产来满足大规模需求的基本格局,而进入了精神需求不断崛起的时代。当今,人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多样态与个性化,消费需求层次更加多样化,维度更加丰富多元。更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多样态的追求与需求被激发出来,如何理解、把握、甄别与选择人民群众真正的文艺需求,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时代课题。其次,随着人民群众的消费文化与审美文化不断建构与兴起,特别是新的消费形态、新的消费内容、新的路径及新的消费生态的不断生发与建立,审美文化也在不断兴起与发展。特别是在审美文化越来越都市化、时尚化、离散化、快餐化、便捷化及智能化等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三是随着数字化潮流的发展,新基础设施功能的完善,信息生产、传播等方式已经在发生颠覆性变革,人民群众参与信息生产、信息传播和文艺治理过程的平台、路径、方法、工具等越来越丰富多元,人民群众越来越成为文艺创作、传播、消费、服务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特别是借助崭新的文艺表达形式,将传统与潮流完美结合,使传统文化艺术融入数字时代,把优秀非遗文化、艺术作品及艺术家不断大众化、国际化。

第四个视角,文化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坚持服务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与互鉴就不可能内容鲜活。所以,既不能漫无目的地脱离群众需求去发展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体系,更不能忽略人民群众文艺需求的差异化去进行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其次要研究探索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推动文化“走出去” 。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现代设计等手段进行活化,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尚文化,融入社会、融入当代生活。特别要重视根植人民群众的独特创造的资源,利用消费机制、市场机制来创造、传播艺术精神、艺术价值、艺术知识与社会美育,善于利用产品及全球产业链来推动文化艺术“走出去” ,使人民群众的文艺创造能力与消费能力成为文化艺术“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再次是蕴含在人民群众中的文艺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财富。要建构环境完善发展的文艺生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并把人民群众中的文艺创造力整合集成起来,形成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蓬勃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