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为时代和人民创作真善美的精品

2021-12-27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江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百年来中国文艺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作出的重要贡献,从民族、人民、精品、世界、道德等五个方面给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字句铿锵,振奋人心,为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我第一次坐在人民大会堂里,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深受感染和震动,尤其是“时代”“人民”“真善美”三个关键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触很深。

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动

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已行进到了新的历史方位,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紧紧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个人的艺术生命与民族、与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文宏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

所谓“大历史观”就是侧重于对历史进行动态观察和纵向研究,提倡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地审察历史。所谓“大时代观”就是总体性地把握时代大势,响应时代召唤,洞悉时代走向,顺应时代潮流。以此来看,我们国家近百年来经历了从“落后时代”到“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而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新时代的历史进程,这是我们每个作家都应当要有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唯有怀着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之中,唱响昂扬向上的时代主旋律,努力完成历史和时代、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为创造云蒸霞蔚的新时代文学而用情用力。

深入人民生活,领悟人民心声

大时代是属于中国的,属于中国人民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百年来的革命历程和文学实践告诉我们,人民性始终是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既再次突出强调“人民”对于文艺的重要意义,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命题,比如“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如果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指南的话,那么“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无疑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写作指南。这意味着,生活就是人民的生活,人民就是生活的人民,二者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我们常说生活是文艺的源头活水,却并没有准确揭示“生活”的来源和归属。这生活不是抽象的或少数人的生活,而是具体的广大人民的生活;这人民也不是抽象的个别的人民,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人民。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民是文艺之母”,也才能真正懂得“文学是人学”这一经典命题中的“人”应当指向“人民”。

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深入生活(人民),阅读生活(人民),扎根人民(生活),领悟人民心声,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艺术之我融入人民大我,书写人民的史诗。中国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文艺家只有积极回应人民的心灵呼声,以人民为主角构筑艺术世界,努力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才能行之久远,才有成为经典的可能。

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真”乃生命之基,“善”乃价值之本,“美”乃魅力之源。求真向善爱美是人的本性,人民有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就有对假恶丑的厌恶和鄙弃。毋庸讳言,当下的文艺创作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假恶丑的现象,比如艺术家为名利而丧失做人的准则,践踏艺术的底线,艺术作品充斥着“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这些都必须正视和批判。

文艺工作者应当成为真善美的践行者、创造者和引领者,绝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家张天翼曾说,“我以为一个作家的修养,不但是要读书,不但是要获得他所需的各种知识,而且尤其要紧的是——他的人格修养。”只有明德修身,弘扬正道,说真话,做真人,心怀悲悯,具有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才可能创造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精品,才能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艺是美的领域,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一种审美反映,是撷取其审美的价值。童庆炳先生说,“现实的审美价值具有一种溶解和综合的特性,就像有溶解力的水一样,可以把认识价值、道德价值、政治价值、宗教价值等都溶解其中,综合于其中”。由此,即使是否定性的、揭露性的描写也成为一种“诗意的裁判”,一种化丑为美的审美升华。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作家在作品中过度渲染丑陋,宣扬凶杀、色情和邪恶,把人的某些生物本能夸大到人的本质的程度,从而戕害人的美好本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本性。

新的奋斗号角已经吹响,新的时代征程已经开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明了我们文艺工作者应当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我们既感到义不容辞,也感到重任在肩,更感到大有作为。我们需要把中华美学精神要义烂熟于心,内化为自己的审美理想,需要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向时代的主流新变敞开,向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生活的广阔美好敞开,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真善美的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