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当下的我们,该怎样观看剧场演出?

2022-01-17 发表|来源:大众日报|作者:泉子

日前,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史依弘发表了一篇微博:“今天台下星星点灯,从头到尾都看到手机录像和摄影,既来了剧场,为什么不看大舞台上的真人,而是顶着小屏幕看呢?岂不是亏大了?”虽是调侃的语调,却意在呼吁人们观演时放下手机,遵守剧场秩序。此文一发出,随即在网上引起热议:当下的我们,该怎样观看剧场演出?

能够让艺术家专门发文吐槽、让网友线上热聊,足以说明偷拍这种“违和”的观演行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不少人无奈又反感。笔者观剧的过程中,也常被这类不文明的举动所扰。这些不和谐的“插曲”,有时甚至超越剧情本身。比如,去年来济演出的某京剧名角,在演出中就曾特意停下来,提醒某位前排观众关了闪光灯。而剧目越经典、越精彩,偷拍的人也越多。无论剧院广播如何提示“手机静音”“禁止拍照”,你总能看到有那么几位在暗中观察、疯狂试探,还和剧场工作人员玩起了“猫鼠游戏”,场面热闹得很,却也令其他观众特别“跳戏”。从这方面来看,偷拍着实是对艺术家、对其他观众的不尊重。

更重要的是,偷拍对艺术创作形成了干扰和破坏。进剧场赏剧,比去电影院、演唱会看演出的规矩要多。它要求观众不仅要安静,更得投入。因为在这个追求现场感、交互感、代入感的艺术空间里,氛围的营造特别重要。不止一两位演员、剧团编导都曾告诉笔者,舞台艺术追求台上台下的“共情”。他们无比重视观众的实时反应,也想尽办法去引导观众一起共建一个艺术之“场”。而当观演双方连呼吸起伏的节奏都趋于一致,精神上的共鸣就有了,作品也就走向完满了。可建立这个“场”的过程不轻松,需要观众真实参与。试想其间,明晃晃的闪光灯陆续亮起、咔嚓咔嚓的拍照声不断响起,观与演,谁还有精力、兴致去实现交流?创排剧组哪会得到真实的反馈?这不仅打乱了某一场戏的行进节奏,也无益于剧目接下来的进一步改进、提升和完善。

显然,在手机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有必要强调:“管好手”,应该成为大家观剧的一个“入门规矩”。从高标准要求,欣赏一部舞台艺术作品,具备高鉴赏力的观众,追求的是艺术认知的提升、个体情感的抒发、内在思想的丰盈,这些都无需手机的参与;从低标准看,每个舞台艺术门类的观赏、互动方式各有不同,极具仪式感,穿什么衣服、什么环节鼓掌、怎么回应演员、什么时候离场,都有不少讲究,起码我们要服从这些讲究才算有了基本素质吧。有了这两个共识,“为了发朋友圈去看剧、拍照”,自然沦为集体意识中比较“low”的行为。

当然,如今还有人动起了“盗摄”的歪心思,将演出全程录制后挂到网上售卖。还有的搭上了直播的快车,搞成了“一人剧场坐,千万网友云观看”。这是涉嫌侵权的违法活动,已经“变了性质”,对此也就卑之无甚高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