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坚守人民立场,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2022-04-23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冯双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重要讲话中,有关“人民文艺”的思想和表述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是新时代文艺思想之总纲。

高扬人民性的文艺,是中国文艺最重要的本质。八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一论断直接命中文艺的本质,由此成为指引我们分析文艺创作思想和实践创作活动的精神火炬。鲜明地提出和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响亮口号,指导着革命根据地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工厂、部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作出大型新歌剧《白毛女》、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广受百姓喜爱的文艺作品。1943年春节前后,延安新秧歌运动风起云涌,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平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等优秀作品一经上演,就轰动解放区,迅速蔓延发展到各解放区,甚至深深影响了重庆等地国统区里的进步文艺力量。应该说,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创作导向,在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的文艺实践中,已经成为一条事关文艺事业根本方向的文艺方针。

京剧《三打祝家庄》剧照。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多次深刻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性和时代性,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从定性上说,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何谓人民的文艺?这一命题首先要求我们搞清楚当今政治和社会生活语境里“人民”二字的涵义。中央党校教授范玉刚指出:“在我们党的话语体系中,‘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力量,它往往被视为有价值意味的集合概念,主要指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体。”从国家体制上说,中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因此,国体框架里的“人民”,不同于法律体系里的国家“公民”。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换句话说,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1925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些掷地有声的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综上所述,人民的文艺,其实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宗旨紧密相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深刻相关,这也就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民文艺的本质属性。是否坚持人民的文艺,成为是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之文艺的分水岭。

人民的文艺,首先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的火热生活当做审美对象。千百年的中国历史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我们常说: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这里的生活,主要应该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因此说,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群众丰富而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当代文艺中的人民性,必须集中体现在文艺与人民的深刻关系上。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

人民的文艺,是尊崇真善美的文艺。中国文艺发展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文以载道”传统。“立文之道,惟字与义。”让文艺保持向上向善的力量,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在人民文艺大道上,文艺工作者必须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坚持始终把文艺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高举精神的火炬,弘扬崇高的理想,滋养人民的道德情操,这一切都是文艺的人民性之最重要的本质规定。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资料图

人民的文艺,高度重视文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主旋律作品创作得到认真的实践,明德尚艺化作文艺工作者的内心驱动力。以文艺界特别是舞蹈领域的新气象为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用令人神往的舞姿刻画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审美底色,在2022年央视春晚上获得了全国上下的一片赞扬;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中出现的维吾尔族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将汉族铿锵有力的鼓子秧歌舞蹈动作与新疆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充满激情地讴歌了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地区取得的反恐斗争巨大胜利,赞美了当前新疆和平幸福的时代生活。建党百年时刻中国文艺工作者倾情奉献了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其中的主题歌《领航》旋律大气磅礴,朗朗上口,一问世就大受欢迎,被视作时代的音乐最强音。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倡导者,将文艺创作与时代发展大潮结合在一起,唱响主旋律,才能当得起“人民的文艺”之称号。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奔流向前,不可阻挡;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历史洪流中的拼搏者、奋斗者和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人民的文艺,从美学风范的角度说,是充满了创新性冲动和新鲜时代美感的文艺。艺术的时代性,要通过富于时代气息的艺术美感体现出来。美感,以客观审美对象为存在的前提,同时又与审美主体的要素息息相关。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作为审美主体的欣赏对象,是生动而活泼的,没有客体,审美主体的感受、体验就会变得空洞和枯萎。另一方面,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也深深影响美的创造和欣赏。当审美主体凭借着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对客体对象的审美特质作出积极反映,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形象鉴赏能力甚至在脑海里生成了自己的审美意象时,特别是当上述审美心理发生在充满了既往优秀文化和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语境下,人民文艺的时代进步才会最终完成。

人民的文艺,是一条高扬人民性的当代文艺发展道路,也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光明大道。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很早以前就有了关于江山社稷与“民”之间关系的智慧总结。“仁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从中华文化中人本思想的提出,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肆虐以来,各国对抗策略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中国的“动态清零”,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人本主义的特征,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观念,则彰显了中国以人民为本位的深刻历史文化思想传统和高瞻远瞩的当代性治国方略。

舞剧《朱自清》剧照。资料图

人民的文艺,是尊重文艺发展根本规律的文艺,是真理和艺术美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天路》《朱自清》等,无不以独特的艺术形象而闻名于世。因此,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形象、提炼形象的本领,特别是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中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形象,以期创作出传世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也就是由此出发,人民的文艺,从文艺批评标准的设立来看,要把人民的喜闻乐见作为衡量文艺作品优劣的“试金石”,让人民成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从具体文艺工作的实践和组织操作来看,人民的文艺表现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督促文艺工作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在中国文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舞蹈家协会长期坚持狠抓“深扎”活动,收效明显。正是在广西的大榕树下,编导深深体味了千百年传唱的民谣,才创作出了独特的群舞《世上只有藤缠树》;正是在西藏的青稞田里,编导闻到了庄稼的清香,被青稞的芒刺扎到而内心产生了独特的触动,才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群舞《青稞》。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倡导现实题材创作,主张在艺术家的创作中要有现实主义精神,最根本的原因,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古人说:“文者,贯道之器也。”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作者系中国舞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