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深刻领会思想精魂 自觉服务人民大众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2022-05-23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吴文科

80年前的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主持召开了前后跨时22天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在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发表了题为“引言”和“结论”的重要讲话,会后整理成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篇《讲话》,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文艺的社会功能与基本规律的经典性文献,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思想指针。《讲话》发表80年来,不仅有力指导了当时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文艺工作的健康开展,也持续引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作用十分重大,影响特别深远!

其中,对“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一“根本的问题”和“原则的问题”以及“如何去服务”的具体实践包括所蕴含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等等的论述,特别是关于文艺的社会属性包括功利性、阶级性、政治性及批评标准等等的深刻阐发,至今读来,依然具有深入浅出和振聋发聩的启示意义!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篇《讲话》发表80周年,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重温和学习《讲话》精神,同时也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光辉历程与成功经验,进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更大繁荣助力赋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温并记取《讲话》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无疑十分重要。

而在进一步学习和领会《讲话》精神的过程中,一个更为重要的前提性问题,必须特别提醒我们去格外注意。那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同志虽然具有很高的文艺修养及其理论素养,但他毕竟不是文艺界人士,却为什么对于文艺工作及其理论把握如此重视和特别关切?换句话说,如果不首先重温并弄清这个基本的前提性问题,而是一般地或者习惯性地着眼于看似核心的有关文艺问题的具体论述,则我们对于这篇《讲话》的真正价值与重大意义,就会把握不到位。只有全面系统地悉心学习和深入领会通篇《讲话》及其相互关联着的思想内涵,我们才会更加完整和准确地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

那么,当年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这篇《讲话》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这在《讲话》一开头就作了“开宗明义”的清晰解释:“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反复重温整篇《讲话》,不难发现,所有的论述,都是紧扣这个主题或者说紧紧围绕着这样一个宗旨来展开的。如果离开了对于这个宗旨的准确把握,离开当时的时代语境及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无法深刻领会整篇《讲话》的核心要义。

对此, 《讲话》中还有着这样的进一步论述:“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这里所说的两条战线或者说两支军队,通俗地讲,就是所谓的“枪杆子”和“笔杆子”。而“笔杆子”即文化战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艺。召开文艺座谈会的目的,即是“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我们知道,文艺作为人类审美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从一般娱乐到综合审美,从对一己悲欢的自然抒发到对社会人群的有意劝诫,功能与作用是十分多样的。而特殊条件下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于文艺的需求,势必会有侧重。众所周知,《讲话》发表的1942年,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艰难时刻,中华民族正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在此关键时刻,召开这样的会议,并怀着这样的目的,作用当然绝不仅止于文艺本身的发展繁荣,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工具”作用和更加巨大的“功能”意义。从这个角度看,《讲话》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却闪耀着十分崇高的精神光辉!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时候,我们便很容易联想到同样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虽然时代有所不同,情境发生了变化,但前后两个座谈会及会上所发表的讲话所秉持的目的与宗旨,却在本质内涵与价值向度上,竟是如此的高度一致。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开始也说:“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我早有考虑,直到现在才有机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大家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共商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大计。”而为何“早有考虑”并一定要“同大家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接下去的讲话中有着更为明白的论述,那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也就是说,离开文艺的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离开文艺的激浊扬清,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更何况,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必须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由于“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重视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义理不言自明。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也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文艺的手段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理也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可以看出,当初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目的是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以此来助力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目的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并赋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者主要是立足团结鼓劲,后者主要是着眼纠偏引领。虽然所谈都是文艺的话题,但目的和宗旨绝非仅限于文艺本身,而是更加着力于文艺的功能发挥,属意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命运。

以此而论,我们对于80年前那篇《讲话》的纪念重温,和对8年前这篇《讲话》的学习领会,也便在某种意义上同时具有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意涵。而只有将前后两个目的和宗旨在本质上高度一致的《讲话》,分别放置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去观察,放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格局中去理解,放到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崇高追求中去体会,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其中的真正要义和思想精魂。反过来说,仅仅将这两篇《讲话》看作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有关文艺工作本身问题的一般性论述,就不会深刻把握两篇《讲话》的更大意义和对文艺工作的更高要求。

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厘清和弄通《讲话》的特殊背景、特有性质和特定宗旨,纪念并重温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才能更加理解并深刻把握其中的要义;联系实际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也才会更加理解并深刻把握其思想精髓,从而更加自觉地为中国文艺的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具体到笔者熟悉的曲艺事业及曲艺工作,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不久,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不但更加注重发掘和运用曲艺形式为抗日宣传及战斗鼓动服务,而且出现了“陕甘宁边区文协说书组”等专门的曲艺组织,涌现出韩起祥、王尊三等一大批红色曲艺家,极大地激发了曲艺界自觉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创演热情,焕发出曲艺特有的艺术力量。8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来,我国的曲艺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支撑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至新时代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8年前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广大曲艺工作者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演立场,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需要不断改进和矫正的问题,包括创演态度普遍比较浮躁、一些节目在思想内容上格调不是很高、有些创新探索偏离自身艺术本体、有的创演者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即“为人民币服务”而忽视“为人民服务”等等。

为此,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并联系当今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有关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过程中,广大曲艺工作者一定要准确把握讲话初衷,积极回应时代召唤,进一步明确使命任务,自觉扛起责任担当,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各自的艺术实践中,坚持曲艺的本体特征、坚守曲艺的审美理想、坚定曲艺的理论自觉、确立曲艺的艺术自信、保持曲艺的独立品格、弘扬曲艺的特有价值,使自身的艺术活动及创演实践能够按照曲艺本身的规律进行;避免因对传统继承的严重不足而使自身的创新探索误入“戏剧化”“歌舞化”和“杂耍化”的歧途。确保通过不断推出各种类型的优秀节目,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方向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演理念,用实际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曲艺欣赏的更大需求,自觉肩负起以繁荣和发展曲艺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