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向世界展示生动立体的中国

2022-07-0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党云峰

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观念、风土人情、时代生活等在文学中都有着精彩的呈现。如今中国武侠风靡国外,网文出海影响日益扩大,疫情也阻隔不了各国的文学交流。人们希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通过接触多元的书写带来更多的思考,进而培养起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虽然世界各国情况各异,但人们对真善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样的。作家不能仅是某种文学思潮的实践者,还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生活的观察者,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探索攀登文学高峰之路。

从各国的文学创作中借鉴智慧和汲取经验,在相互影响中实现共同进步,是文学之幸、读者之幸。近200年前,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了我国清代的小说《好逑传》和法国诗人贝朗瑞的诗歌后提出:“民族文学在现在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世界文学的概念由此提出。鲁迅、茅盾、巴金等现当代作家在作品中展现了中国的现实,还翻译了很多国外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外的文学交流是双向的、对等的,而不是全盘否定或者全盘接受。鲁迅提出“拿来主义”,也就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如今国内外作品互译的体量越来越大,有利于人们加深了解、消除隔膜。

作家把握了时代脉搏,才能塑造出时代发展变化中活生生的人,进而展示生动立体的中国。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国作家在同世界各国的作家进行交流的时候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达中国审美,凸显中国气派,展现中国风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的交流、互动从未停止,以后也将如此,心灵与心灵的距离将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