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奔涌的“后浪” ——第十七届文华奖舞台上的青年文艺工作者

2022-09-07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淼 刘源隆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让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大家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第十七届文华奖的舞台上,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用一部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践行着“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青年精神。文华编剧奖“提名人选”罗周,文华导演奖“提名人选”毛尔南、李伯男,文华表演奖“提名人选”仁青顿珠、巴音达来、毋攀、宁珑、吕洋、李爽、李博、杨俊、吴正丹、施夏明等,这些优秀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挑大梁、当主角,以青春之我,展示青春之风采,彰显青春之壮志。

作为“70后”导演中的佼佼者,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凭借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入选第十七届文华导演奖“提名人选”。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资料图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李伯男直接闯入商业戏剧领域,以其强大的平衡和沟通能力,构思于“平常之外”,风格居“雅俗之间”,在体制外闯出一条新路。他先后在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福建福州、广东深圳等地设立以其本人命名的戏剧工作室,并多次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戏剧展。国内外相当数量的专业院团、高等院校、社团单位都重排过他导演的作品。几年前,他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中国国家话剧院,开启了导演生涯的新篇章。

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从业经历,让李伯男对戏剧创作和戏剧发展的思考有了别样的角度。“一代代导演领域的先驱和宗师,用他们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以及最终的作品表达,构建了整个中国戏剧民族化和中国演剧学派的艺术大厦。面对前辈留下的既具有实践探索价值又具备学术表述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年青一代首先应该认真研究和继承好。”李伯男说。

守正,也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在李伯男看来,戏剧创作中每个具体的创作路径、创作工具和创作的思维着力点都应具有东方的时空观、叙事观和表演观。“以诗性的思维和更具有假定性的空间感悟为创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完成总体视觉兼具理性和情感的表达。”

“表演、空间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都将在导演文本的建立中得到确认,在构思演出结构的同时,形成具有导演诗性思维的最终台本,与一度创作相融相谐,共同完成具有东方美学思维的当代演出。”李伯男说,“在整个中国演剧学派的构建和实践当中,中国舞台剧导演体系的构建,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在未来不断回应和解答。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中生代的使命和责任。”

《风华正茂》。资料图

在本届艺术节上,国家京剧院重点新创剧目《风华正茂》入围文华大奖终评作品名单,剧中毛泽东的饰演者、国家京剧院新生代优秀老生代表之一李博则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致入微的表演入选文华表演奖“提名人选”。

“80后”的李博出身梨园世家,自小深受家人与业界前辈的熏陶、指导,姑姑李维康和姑父耿其昌的言传身教更是对李博的从艺、做人有着深刻影响。李博坦言,姑父的教导,对他的艺术成长起了关键性作用。

2011年,李博跟耿其昌学《四郎探母》,第一堂课先学《坐宫》中第一句引子:“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就是这么一句李博从小就会的引子,竟然一个上午没有过关。“姑父真是一字一字抠,有时我一张嘴,他就说不对,要重来。那真是让我终生难忘的上午。”李博说,正是在这样严格的教学中,李博的发声方法、吐字归韵被一点点归正过来,为以后的学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一辈艺术家身上都带着很多戏,我最想的是把他们这些戏先继承下来,虽然我很难达到他们的艺术呈现和艺术成就,但是我想尽量把他们的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继承下来,这才是我们这代京剧人要做的首要工作。”李博说。

传下来,还要化用在自己身上。近年来,李博一边向前辈学习,一边努力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不愿意也不满足于一招一式、一腔一韵地模仿,而是希望将此化为自己的“内功”。在《风华正茂》中,李博既在恰当桥段纯熟运用京剧程式,更深挖剧作内涵,努力将毛泽东内心的情感进行最适当的外化。李博直言:“这部作品对我意义非凡,不仅让我增加了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伟人形象的宝贵经验,而且对于我以后再去塑造人物、排演新戏也有很大好处。”

8月27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90后”首席舞者孟庆旸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主创团队一起,正在为第十七届文华奖参评演出而努力排练。其实这次演出将是《只此青绿》自首演以来的第149场演出,但剧组的每一位演职员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投入排练中。

“对于我们来说,每一次演出都像是第一次。”孟庆旸告诉记者,《只此青绿》巡演满一年,主创团队始终未停下打磨提升的脚步,一路边巡演边改进。为参评本届文华奖,演职人员从之前天津站、北京站的巡演即开始进行章节排练备赛,大到每个章节、小到各个环节细节,都做了全面细致的调整改进。“我们力争以最饱满的状态,为广大观众展现一场宋代美学盛宴。”孟庆旸说。

《只此青绿》。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今年刚满30岁的孟庆旸是中国舞蹈界“明星”。由于从小就喜欢中国风舞蹈,孟庆旸在大学系统学习了中国古典舞。2015年进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后,孟庆旸已在10余部舞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并广受赞誉。

2015年,孟庆旸被选中在当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同时担纲《丝路霓裳》和《大地春晖》两支舞蹈节目的领舞;2021年,她再次登上春晚舞台,在江南名曲《茉莉》中担任领舞,将江南女子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只此青绿》让她真正“出圈”,该剧片段登上2022年虎年春晚后,全网都在挑战她的“青绿腰”。“能够遇到《只此青绿》,我感到非常幸运。” 孟庆旸说。

对于作品的火爆“出圈”、个人知名度的提升,孟庆旸一直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作为新时代的舞台艺术工作者,我们是幸运且幸福的。如今,舞台艺术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我们舞台演员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但我们不能忘记前辈走过的路。”孟庆旸坚定地说,“只有不断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前辈崇高的艺德,才能够更好地为观众而舞、为人民而舞。”

“我一直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使命,就是要用舞蹈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希望能够继续站在舞台上,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传播者。”孟庆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