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文艺评论“两新”:面向读者 培养粉丝

2022-10-02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嘉

文艺评论“两新”作为文艺评论的生力军,应结合当下传播形式与阅读方式的深刻转变,发挥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优势与特点,从业内评论、学术评论逐渐走向更为广泛的面向读者、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评论方向,把读者作为阅读主体,深入生活,步入网络,走入社会,在网络上紧跟其后,在现场中即兴发声,占据网络阵地,以更为亲切、接地气的形式同艺术欣赏衔接互动,同广大艺术欣赏者紧密联系、打成一片,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面向读者、联系读者,使文艺评论介入更为广阔的大众视野,汇聚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更大力量。

一是转向读者视角。“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评论为谁而评?不能离开人民群众。当前,越来越多的文艺评论聚集在专业“圈内”的象牙塔,和艺术欣赏者严重脱节,成为专业人士之间的艺术活动,路子越走越窄,曲高和寡,愈发“小众化”“精英化”“圈层化”,亟需“破圈”。布罗凯特认为,“理想的批评家应当是一个经验丰富而且经过严格训练的观众。他应当为熟悉剧本和演出,才能提出有效的批判;他应当了解观众,才能提出一般观众可以了解的意见。”从为创作者评到为读者评,从为发表而评到为发声而评,坚守人民立场,领悟人民心声,表达人民意愿,在引导创作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审美和引领风尚的使命任务,促进艺术欣赏者鉴赏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两新”评论工作者要利用好互联网渠道,放下身段,说真话、讲道理,把自己的真情实意交给大众,深入生活,俯下身子听取人民群众对文艺的意见和建议,更要敏锐地关注读者对评论声音的反应与态度,探索具有广泛群众性和社会影响力的表达语汇和多样化的评论形态,贯彻群众路线,接受人民检验,不断凝聚扩大文艺评论的受众群体,使更多人参与到文艺评论环节中评判欣赏文艺作品,挖掘文艺作品蕴含的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

二是发挥品牌效应。“两新”评论工作者要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打通发声渠道,扩展传播渠道,有理有据,褒贬劣,说到心坎里,讲到点子上,保持活力,张扬个性,在文艺评论工作当中不断摸索、寻求、积累与人民群众的审美共鸣,培育自身评论品格、风格与口碑的形成,激发广大读者阅读文艺评论的欲望。充分发挥自媒体平台优势建立自身的稳定忠实的读者群,团结一批知音读者,使独立的“两新”评论工作人群不断壮大,培养关注度、影响力,点亮文艺评论“两新”的星光,发声更具感召力,更有战斗力。

三是促进观点争鸣。要把观点讲清楚,讲透彻,实事求是,公道直言,掏心见胆,敢于亮剑。常言说得好:“鼓不敲不响,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过去用过的煤油灯,要在其燃烧一段时间后,把灯芯上烧成灰烬的灯花打掉,灯光才会重新得以明亮。文艺评论要像拨煤油灯的灯芯一样,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让文艺作品不断发出明亮的“火光”。“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在对文艺评论作出评判的基础上,及时开展评论与评论之间的对话与辩论,不断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挖掘热点,及时在场,形成现象,激发文艺评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盛景,构建繁荣、多样、开放、丰富的文艺评论生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委员、山西戏剧网执行董事、总编辑王嘉2022年9月26日在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遂宁峰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