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资讯 >

开明照相馆的戏剧佳话

2020-07-1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杨瑞国
开业之初的开明照相馆

位于钟楼街东口的开明照相馆开业于1921年并一直经营至今,是太原市现存历史最久的照相馆。

1921年,山西汾阳人任德华在钟楼街上开办了一家只有三间门面的照相馆,起名“光明”。这个名字可以让人们想到照相机闪光灯刹那的光明可以记录瞬间,同时也可看出他在期待自己的照相生意可以前途光明。

由于摄影技术单一,光明照相馆只能拍摄证件照片、家庭合影等几种简单的照片,而当时太原还有7家照相馆,到1927年又增加了3家。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任德华惨淡经营了9年之后,无奈关店歇业。

1930年,平定人刘启亭、汾阳人芦石青以2000块银元的价格接手了光明照相馆。他们为照相馆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开明”。“开明”二字不仅意味着“开始光明”,也包含着二人要以开明的态度学习新式企业管理、新式拍摄技术的深意。

刘启亭和芦石青聘请曹润庭担任经理,由其全权经营照相馆,招聘刘玉珍、许林秀等人担任摄影技师,此外还招收了会计、站柜台、开票、学徒工等总共十几名员工。为了改善经营状况,新的开明照相馆以8000块银元的价格从上海购买了一台进口照相机。这台照相机可以说是当时太原城内最先进的照相机。还从北平请来了石法庆、陶茂成等4名高级技师传授技术,讲解相机原理。

为了打开市场,开明在经营上实行了低价抢占市场的战略,照相半价收费。同时还要求所有店员必须对顾客热情接待,不管客人照相与否,只要进入店里,必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积极介绍业务。在产品质量上,开明延续了任德华当年定下的“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出门”的规矩,把质量视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开明照相馆在太原照相业中开始了它的风云之路,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垄断。

1934年至1935年是开明照相馆的第一个辉煌期。每天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更值得称道的是,当时的官方及民间的团体照相都被开明照相馆独家垄断。随着开明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生意还扩展到了全省范围。

1949年太原解放后,开明照相馆迎来了新生。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大潮中,开明照相馆也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1958年开明照相馆正式划归国营,开明照相馆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辉煌期。转制后的开明照相馆由原先的3间门面扩大到了9间,营业面积扩大为近500平方米,摄影棚由原先的1个增加至3个,营业额稳步上升。当时开明的1寸照每张价格为0.38元,2寸照为每张0.57元,4寸照为每张1.09元。即便是这样的价格,开明照相馆仍创下了年收入4万多元的纪录。

梅兰芳(右)与丁果仙(左)

这一时期,开明照相馆还留下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段佳话。1958年5月12日晚,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乘火车到达太原进行演出。第二天,太原市文化局举行了一场欢迎会,丁果仙和牛桂英二人搭档为梅先生演出了晋剧《走雪山》。6月3日前后,丁果仙和牛桂英分别与梅先生在开明照相馆合影留念。京剧大师与晋剧大师的合影,成为了无数戏迷心目中的传奇。

1970年后,开明照相馆引入了用颜料给黑白照片上色加工成“彩色”照片的技术。一时间,这种“彩色”照片很受社会的欢迎。之后,开明又在全省率先引进了彩照技术,每天拍摄照片需要100多个胶卷。到了1978年,开明又引进了婚纱摄影,在省城引起轰动。那一时期,开明照相馆购入了多套新款白色婚纱裙,拍出来的婚纱照上,男士穿着不打领带的西装,女士手持捧花,穿着白色纱裙,别具时代感。

到了20世纪90年代,开明照相馆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三个辉煌期。此时开明的婚纱摄影几乎垄断了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婚纱摄影市场。开明照相馆也创下每天拍摄180对新婚夫妇的全国纪录。1996年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开明照相馆登上了开业以来的最高峰,跻身于全国十大照相企业,年收入超过千万元,创造利润320万元,人均利润在全国照相馆中名列榜首,经济效益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