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评剧 > 资讯 >

英模人物题材创作更要接地气——评剧《紫花丁》观后

2016-01-26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 茜

被四方乡邻称为“大孝闺女”的河北沧州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周汝珍是全国闻名的道德模范,她的善行值得我们喝彩;而评剧《紫花丁》让人们看到,周汝珍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可以去挖掘、去表现。上述评价来自于曾对周汝珍写过多篇新闻报道的沧州电台记者吴思妤。吴记者感慨:“原来我的笔触远远没有《紫花丁》这么富有感染力。”由沧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编排、以周汝珍为原型创作的现代评剧《紫花丁》甫一亮相,就赢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它在现代戏真人真事及英模人物的创作上取得了新的收获。

众所周知,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是戏曲的核心任务。由真人真事特别是根据英模人物改编的戏剧,体现在细节和人物塑造上,有着真实可信、鲜活生动的优势,并且有着较强烈的观众预设心理。但另一方面,创作人员也容易受宣传意图束缚、面临因真人真事局限所带来的一系列障碍。将“生活真实”化为“艺术真实”显然并不容易,以往戏曲创作中失败的例子,往往由于未能好好把握两者关系,犯的毛病诸如艺术形象反而不如真人真事感人,高大全、模式化,虚假肤浅;不敢正面设置矛盾冲突,见事不见人,怕对号入座,没悬念;是“花不红叶红”,主要人物干瘪无神,次要人物喧宾夺主……

由此可见,《紫花丁》并不是好写、好排、好演的戏,该剧取材给创作者带来“三难”。若想成功,必须解决好下述难题。首先,写养老院的生活不算当下流行的选材。受时代喧哗、浮躁的影响,一些人很少思考底层人的生存状态。本剧的取材注定舞台上既没有少男少女的俏丽,又没有才子佳人的缠绵。创作者想要写出底层百姓中的优秀代表周汝珍和她多年来坚持照料的那些失独老人等弱者的悲欢离愁,有难能可贵的勇气,同时又十分有难度。第二难,就是如何进入到人的精神深层,开掘时代有价值的思考和情感。如果仅仅热衷于表面故事,热衷于当下性,现代戏的生命力就会减弱。英模人物不是不能写,但越是写英模人物越是需要“接地气”,越要写他们寻常的一面。许多现代戏一开篇,就看到这个人物浑身都是闪光点,一路再往上升华,抽空了人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便很难让大家接受。第三难,是怎样将如此高度真实的事迹与戏曲的写意精神相调谐,去获得灵动、活泼、动人的舞台呈现。

《紫花丁》由载誉无数的、全国著名剧作家孙德民任艺术总监。评剧大师新凤霞关门弟子咸红杰主演,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助阵,赵宪波、石润生编剧,李慧琴导演。良好的主创组合齐心协力,在剧目的时代内涵和提升艺术魅力的双方向上着力,终于得到好评如云。依笔者之见,其成功可归纳为以“三解”破除“三难”。“三解”即巧妙设置矛盾冲突抓住观众、把英模人物的崇高性和平凡性统一起来、强化“紫花丁”的象征意味三个方面。

首先,如何使观众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舞台角色上?《紫花丁》凭借的是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巧妙的叙事技巧,见人、见事、见精神。编导善于取舍,从上百件的原型事迹中提炼加工出六场戏的故事,选取了周汝珍上任时的艰难和委屈、顶着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为于大伯洗肠的纠结、给老人过生日并认下满院爹娘的亲情互动、孙子重病不能陪伴时的心痛、被逼无奈决定辞职时老人们那石破天惊的一跪等重点情节,又以家庭矛盾为主线贯穿始终。

其次,是主人公的角色定位。按照导演李慧琴的说法,“周汝珍是最接地气的普通人。”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她的理解并不是把周汝珍塑造成了“高大全”的人物,而是要求演员表现好一个接地气的普通人。主创们的共识就是把英模人物的崇高性和平凡性统一起来,找到与观众互动和共鸣的东西——周汝珍的故事表现出了大爱、至孝。但是周汝珍又是身边的你我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戏剧的生活性把握得非常好。例如,剧的开场就真实地表现了周汝珍上任养老院院长最初时的犹豫与畏难情绪。

第三,创作者有意识地强化了作品的象征意味,从而较好完成了舞台写意。《紫花丁》的主题曲贯穿始终:“紫花丁、顶紫花,大洼野地把根扎;苦是别样味,香自心里发。”紫花丁,是一种微不足道的野花,田埂、地头、沟沿,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但它,是一味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周汝珍正是用熬制的紫花丁水为老人们解除了许多病痛。用紫花丁这一具象形容周汝珍的品德,并组织戏剧结构,另外,绘满紫花丁的幕布多次使用也烘托出意境,构成了戏剧作品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此外一个亮点当数主演咸红杰,她曾在新凤霞大师身旁住家学艺六年。她秉承的“新派”唱腔可以说是这出评戏的灵魂,加上得到她大师姐谷文月的倾情指导,唱腔表现出了新派评剧“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活泼有灵性,吐字与感情相结合”的独特韵味。比如类似《花为媒》中的轻快,《无双传》里的深沉,《乾坤带》里的沉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为新派评剧特色的“疙瘩腔”,结合剧情中的悲剧色彩,被咸红杰表现得淋漓尽致,令听众潸然泪下。咸红杰还是一个并不太广为人知的民营院团沧州“小凤霞”评剧团的领头人,这个团体已经在京津冀的田间地头演出长达30年。当地戏迷为剧团的不凡作为编了顺口溜:“风里来,雨里去,不图名,不图利,专为老百姓唱大戏。”

不论哪个时代,总会有社会良知,总会有践行社会良知的时代楷模。孙德民说:“周汝珍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楷模。”他认为,沧州市委宣传部把这样一个闻名全国的好人搬上了戏曲舞台,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党政部门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写真人真事的戏曲中,《紫花丁》是比较成功的,其意义在于启悟人们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共产党员,做一个党的好干部。成功的艺术作品,应是“白雀点头,黄泥鼓掌”。《紫花丁》是一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品力作,诚如剧中人物所说:“如今谁还关注咱们这些糟老头子、脏老婆子?”我们乐于看到这个评剧版的平凡而崇高的“河北好人”故事通过不断打磨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