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皮影戏 > 资讯 >

侯建川:麻油灯下的“皮影新梦”

2019-10-16 发表|来源:吕梁日报|作者:冯海砚
配图 侯建川正忙着排练新皮影戏

在孝义,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五尺纱窗灯一盏,七紧八慢戏一班。喔呵呵呵一声喊,老人哈哈孩童欢。”民谣描述的是当地皮影戏的演出场景:唢呐、锣鼓声中夹杂着胡琴声,不时还有用乡音曲调唱述故事的戏曲声;白色麻纸糊窗后,演员们熟练地操作皮影,一双巧手就可以调动千军万马,几根竹竿把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台下,七八个孩童和一群老大爷、老太太不时被逗乐,仰头大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传承人、山西省一级民间艺术家侯建川的童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那个年代,逢年过节或者谁家有喜事,孝义当地人都会邀请皮影剧团前来表演助兴。

侯建川生于1961年,从小就喜欢上了皮影戏,慢慢地与皮影戏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倾心皮影艺术二十多年,开始了对这一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

1974年,侯建川考入孝义中学文艺班,1976年6月毕业分配到孝义碗碗腔剧团工作。常因剧目需要或人员紧缺,客串不同的角色,后来成为剧务主任、副导演,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成长为一名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全能型演员。

侯建川与皮影戏真正结缘是在1990年。那一年,他有幸参加中国戏曲学院组织的首届导演研究进修班,当时的导师是李紫贵先生。那一次学习,对于侯建川来说如获至宝,阿甲、郭汉诚、刘厚生等多位知名的戏曲大师亲自为学员们授课。每一堂课上,侯建川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进修期间,恰逢徽班进京200周年纪念活动。白天,侯建川会在第一时间跑到课堂听专家们讲课,到了晚上就奔波于各大剧场观看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剧目的精彩展演,充分领略不同风格名家的演唱与表演,汲取各个剧种的艺术精髓。“那次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意义。回头看看家乡的皮影、木偶、碗碗腔艺术,我顿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学习归来后,侯建川下定决心要让孝义的民间艺术“走出去”。

从北京进修回来,侯建川直奔孝义皮影戏第七代传承人武海棠老先生家中进行走访。针对民间艺人生活现状与艺术传承的紧迫性,他撰写了提案,并上报孝义市委、市政府,希望尽快帮助老艺人解决生活困难,让老艺人们能够安心地将孝义祖传的纸窗皮腔灯影戏传给下一代。他的提案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孝义市政府决定每年定期给老艺人们发放生活补助,解决老艺人们的后顾之忧。

2004年,孝义市一民营企业家和山西艺术学校联合在孝义成立了一所民办公助的“孝义市艺术学校”,侯建川担任学校教务主任。为完成肩负的使命,他将身怀绝技的皮影老艺人和学校爱好皮影艺术的青年学生组织起来,创立了孝义皮影木偶艺术中心,开始进行皮影表演、皮腔演奏、皮影工艺品雕刻等专业培训工作。几年时间下来,新学员们在皮影雕刻、操作技巧、皮腔唱法、乐队表演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逐步开始独立承担演出任务。

2007年5月,中国深圳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行,背水一战的侯建川拿自己的房子做抵押,贷款7万元,领着老艺人和一群学生赴会参演。正是这次演出,打开了皮影戏登上大舞台的局面。

从2008年起,孝义皮影戏开始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和交流,并多次获奖。2010年,北京农博会演出后,受大同市政府邀请,孝义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驻云冈,正式进入国际旅游景点,开始了市场化运作。

“孝义皮影戏现有传人28个,都是年轻人。老艺人们随着年龄不断增大,也没有体力和精力到处奔波表演,他们的手艺急需传授给年轻人。但现在学习皮影戏的年轻人都有顾虑,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说是传承传统文化,但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分。”侯建川对皮影戏的发展和传承顾虑重重。

谈到皮影戏的收入问题,侯建川不无忧虑地说:“主要还是靠自己推销,基本没有门票收入。在北京演出时,包场一天才1000元,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但为了发扬光大这门艺术,他们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2016年,“孝义皮影”受邀参加美国圣河西举办的世界非遗文化展演,一举夺得金奖,并成为美国迪贝艺术家协会会员。2017年,侯建川带着孝义皮影戏、木偶戏应邀去荷兰演出,走进荷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园,受到当地学生、家长的广泛欢迎,得到了荷兰驻中国大使的高度称赞。同年,在相关部门的联系下,侯建川参加了深圳市残联开展的残疾人非遗技艺培训工作,开启了深圳市光明区肢体残疾人学习皮影表演和皮影雕刻技术的初级、中级培训历程。2018年,受深圳市民爱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邀请,侯建川为该中心心智障碍学员进行康复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爱好皮影艺术的残障学员,受到学员们广泛好评。2019年,在对智障学员培训的基础上,侯建川重点对一批患有自闭症的青少年进行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皮影表演和雕刻活动,孩子们做到了心眼合一,开动脑筋,手、心、脑相互配合,加强了身肢的运动能量,大脑的紧张、思想的单一、目光的呆滞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自闭症的孩子们从皮影艺术中重新认识了自我,看到了生活的曙光。

走到哪里都带着皮影,走到哪里就把孝义皮影戏宣传到哪里。2018年,孝义皮影又迎来一个大的转折,成功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人才培养项目,使举步艰难的孝义皮影艺术又一次看到了发展的曙光。遵照国家艺术基金相关要求,侯建川专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从教学师资、到学员遴选,以及教材、设备、材料等的配备,都作了详尽周密的筹划与安排,培训活动丰富多彩,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在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汇报演出时,我们恢复了孝义皮影戏失传多年的老传统打台戏《火焰山》,不仅为孝义皮影戏的持续传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扩大孝义皮影戏的社会影响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侯建川介绍说。

孝义皮影戏为纸窗皮影,以麻油灯衬突亮子,6张(30cm X 50cm)麻纸糊窗做银幕,配以简练的胡琴、唢呐、亮锣、二五眼吹奏为主的腔调,形成一种独特的皮腔影戏。

而现在,作为传承人,侯建川更懂得老手艺要更好地发展下去,不再是“点起麻油灯”,架起纱窗纸那么简单了,而是需要融合杜比全景声技术、3D视觉效果、8K拍摄技术等现代化的音、视、光等科技手段,让孝义皮影真正地融入时代,走进广大观众心目中。2019年6月,孝义皮影在侯建川的努力下,借助澳门皮影协会网络平台开播了“孝义皮影在线”栏目,用中文、英文、葡萄牙三种语言,每日3分钟,用90天时间向世界传播孝义皮影戏艺术,为孝义皮影戏的未来发展开创了传承、传播的新基地,更为孝义皮影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掀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