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剧种特色鲜明的生旦妙配 ——王艺华、景雪变联袂演出的部分经典剧目赏析

2021-09-02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思恭
王艺华、景雪变夺梅留影

有关部门酝酿、筹划的“王艺华、景雪变表演艺术传承研讨暨代表剧目汇报展演”,令笔者十分欣喜、期待,同时情不自禁地忆起了两位艺术家多年来联袂献艺、精心打造的蒲剧经典。

1986年,山西省振兴戏剧青年团调演时,运城市蒲剧团一大批新秀携精品剧目参赛,摘金挂银,唱响省城,标志着河东蒲剧新军的强势崛起。此后,该团屡获佳绩,誉满全国,短短8年,捧回3个梅花奖盘。这批行当齐全、实力雄厚的青年演员,被首都文艺界专家誉为“牡丹群”。王艺华、景雪变正是“牡丹群”里集中体现蒲剧剧种特色的艺术骨干和代表性艺术家。

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这对生旦妙配既有联袂主演、相映生辉的蒲剧经典,也有各自艺术特色鲜明、久演不衰的代表剧目,成功塑造了一批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为河东蒲剧又一个黄金发展期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仁献嫂》颂侠义

由《忠义侠》《新忠义侠》演变而来的《周仁献嫂》,讲述的是明代兵部侍郎杜文学遭诬充军,受杜家厚恩、与其义结金兰的凤承东趋炎趋势、卖主求荣,周仁夫妇却舍身赴难、救出义兄杜文学及其妻子,以全大义,之后杜文学平反复职,严惩了凤承东的故事。王艺华准确理解剧情,深入人物内心,纵向继承,横向借鉴,大胆突破,创新发展,表演艺术不断升华。

《周仁献嫂》中的《悔路》一场,揭示了归来途中周仁为救义兄被迫献嫂那种悔恨、愤懑、焦虑、无助的矛盾心理。王艺华以慷慨高亢、声情并茂的唱腔和细腻传神、层次清晰的表演,尤其是拧靴底、踩纱帽、“金鸡独立”、踏三步和单甩、双甩、旋甩等翅子功的精准运用,准确表达了周仁波澜起伏的内在情感。《哭坟》一场,王艺华“文戏武演”,甩发、抢背、双飞跪、跪步甩梢等系列表演衔接自然、一气呵成,“哭贤妻哭得我肝肠寸断”的核心唱段,悲壮伤恸、哀婉凄楚、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该剧中,景雪变扮演周仁的妻子李兰英。《周仁回府》《杀房》是二人珠联璧合的重头戏。景雪变扮相娴雅端庄,表演凝练大方,唱腔情动于衷,将李兰英苦盼丈夫归来时的焦急不安,见到周仁衣锦荣归时的惊愕、疑虑,听到周仁“投靠严府、献嫂救兄,这才得来这身荣耀”试探性叙述时的气愤、怒斥,商议“移花接木”巧计时挺身而出、舍身救嫂的慷慨侠义,怀揣利刃、与贼搏斗时奋不顾身的情感变化,表达得张弛自如、淋漓尽致,成功树立了一位知恩图报、疾恶如仇、外柔内刚、侠义心肠的古代烈女形象。二人相得益彰的诠释,使得该剧精彩连连,热演城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由衷点赞。

戏迷由衷赞《巧凤》

移植蒲剧现代戏《巧凤》是进入艺术高峰期的景雪变和王艺华,为拓宽蒲剧艺术发展空间、满足观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而联手打造的。剧中,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民办教师巧凤,为救助沦为乞丐的失学儿童李菊花,毅然将其认作义女,节衣缩食,精心抚养,却因此遭人误解、中伤。巧凤以坚强的毅力,辛勤劳作,供菊花上完大学。毕业后与生父相认,菊花疑为巧凤“私生女”的谣言不攻自破。

景雪变以对剧情和人物的深刻理解,刚柔相济、抒情优美、字正腔圆、动听感人的唱腔、念白,以及自然流畅、生活气息浓郁的表演,将巧凤工作的认真负责、勤奋敬业,救助菊花扶危济困、扶弱怜贫的古道热肠,身处逆境的无比坚强,供菊花上大学的崇高母爱、博大胸怀,演绎得贴切自然、生动感人。特别是《心愿》一场中,巧凤和菊花重逢时那亲如母女的情感交流,感人肺腑。“我本是土里生来土里长”的核心唱段,唱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展现了景雪变能传统、能现代、擅演各类人物的可塑性和深厚的表演功力。

王艺华在该剧中扮演巧凤丈夫成龙。他准确把握表演基调,以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唱做俱佳、张弛有度的表演,将这个虽与巧凤十分恩爱,但耳软多疑、经不起风雨、干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糊涂事的丈夫,刻画得惟妙惟肖。王艺华也由此进一步拓宽了戏路,令观众刮目相看。

《小宴》吕布戏貂蝉

《小宴》是《凤仪亭》之一折,说的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为除国贼董卓,计设连环,将义女貂蝉先许吕布,后送董卓,借吕杀董的故事。《小宴》中,王允向吕布赠送金冠,吕布过府谢冠,王允命貂蝉陪侍。初见貂蝉,吕布便为之倾倒。等待回房更衣的貂蝉时,王艺华一句“王大人真乃有趣之人也”的叫板之后,以慢板、二性成套板式,将“王司徒为大臣英明果断,待吕布真乃是温良恭谦”的唱段,唱得激情奔放、余音绕梁。在廊下等待貂蝉时,王艺华以甩翎、摆翎、绕翎、勾翎、竖翎,以及“凤凰绕枝”“飞云盘花”等表演技巧,形象地展现了吕布对貂蝉倾慕、期盼、兴奋、急不可耐的急切心情,将英俊勇武、狂傲自负的三国第一勇将“人中吕布”风流倜傥、沉湎酒色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

景雪变扮演的貂蝉云髻高挽,婀娜多姿,眉目传情,顾盼生辉,“理云鬓整容妆精心打扮,酒席前去陪伴温侯奉先”的唱段,唱得珠圆玉润、情意绵绵。在陪伴吕布的过程中,景雪变将貂蝉胸怀大义、决心以身报国、对吕布温柔而不轻佻的表演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二人配合默契,演绎了“吕布戏貂蝉、联手除国贼”的千古佳话。

其实,1987年秋初演《小宴》时,景雪变是为了“救场”。当时,扮演貂蝉的刘玉玲老师身患急病,换戏又来不及,情急之下,剧务让景雪变临时替演。景雪变看了两遍,把剧词写在扇子和手心上就上了场,而且顺利演完,留下了“景大胆救场”的趣闻轶事。

《小宴》是王艺华翎子戏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演出《小宴》,则是景雪变扮演貂蝉的预习和预演,为之后她“一戏获三奖”(全国戏剧会演“北方片”优秀表演奖第1名、原文化部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新编大型传统戏《关公与貂蝉》奠定了基础。

感天动地《窦娥冤》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首《窦娥冤》,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传世之作。1959年,王秀兰等五大名演员拍摄的电影《窦娥冤》久负盛名。由景雪变领衔,谢晋、王永宏等执导,山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97版《窦娥冤》,从主题、立意上深挖冤案的社会根源,在艺术手法上力求简洁、新颖,并适当增加实景拍摄,在屏幕呈现等方面力求突破创新,增强了影片的时代感和观赏性。

领衔主演景雪变在学习、继承传统的同时,横向借鉴,融入新的艺术元素,着力深挖人物内心世界。她的唱腔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真情贯注,动听感人。她的表现内在而传神,根据需要,她重点场次“文戏武演”,赴刑场路上蹉步、飞跪、吊毛,以及《梦会》一场抖袖花等高难技巧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塑造。“三桩誓愿”激情悲愤、恨天怨地的表演,增强了人物的动态美和艺术观赏性,成功塑造了一位纯朴善良、性情刚烈、鲜活生动、动地感天的烈女形象。

影片中,王艺华扮演窦娥的丈夫蔡昌宗,潇洒英俊,儒雅大方,与窦娥琴瑟和鸣,一往情深。其戏份虽然不多,却为影片增光添彩。临汾蒲剧院梅花奖获得者郭泽民、名净范俊全和晋剧演员闫雅珍、姬荣生的加盟,使该片成为跨剧种、跨区域成功合作的范例。“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得,是对影片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联手打造“梅花版”系列剧目,成为王艺华、景雪变艺术生涯中亮丽闪光的重要经历。巧合的是,在早期合作的好几出戏中,他们扮演的都是夫妻和情侣,而在其后合作的“梅花版”剧目中,二人扮演的全是推进剧情发展的“冤家对头”。

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作品《清官寇准》中,王艺华扮演审理潘杨案、极力为保国忠良杨家鸣冤、主持公道的清官寇准,景雪变扮演陷害杨家的奸妃潘娘娘。他们与扮演寇夫人的武俊英“三梅”联演,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

2010年,庆祝运城市蒲剧团40年团庆时,景雪变扮演为谋后位以狸猫换太子的卑劣手段陷害李妃的奸妃刘娘娘,王艺华扮演素怀忠义、救出太子、智斗权奸的义士陈琳。二人与扮演寇珠的吉有芳、扮演李妃的武俊英、扮演秦凤的闫慧芳联手,“五朵梅花”倾情联演,使该剧成为堪与当年王秀兰、闫逢春等五大名演员联手拍摄的《窦娥冤》相媲美的戏中精品。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原会长胡芝风老师看完该剧后,由衷赞叹:“是一出好戏,拿到北京,同样叫得响!”

2016年,“河东四梅”联演《西厢记》,王艺华扮演的张生儒雅大气,令人耳目一新;景雪变扮演的老夫人封建势利、冷漠固执、棒打鸳鸯;武俊英、吉有芳是扮演崔莺莺和红娘的“原配”,自是轻车熟路。“四梅联演”,轰动黄河金三角,西安、三门峡、临汾等地的许多戏迷专程前来看戏,观后大加赞赏。这也成为一段蒲苑佳话。

值得一提的是,景雪变在“团校结合”戏曲人才强化培训班上,曾对崔莺莺和红娘两位人物进行了精彩的示范讲解。一位行家曾赞道:“景雪变是能把《西厢记》中崔莺莺、红娘和老夫人3个角色都演好的全才演员。”

历经50年的舞台历练,王艺华、景雪变一生一旦擅以特技和唱腔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成为明显优势。他们通过热演城乡的代表剧目传承和弟子传承,各自形成了剧种特色鲜明的流派艺术。从理论上认真总结他们的艺术成就,大力培养一代新人,是传承、创新发展蒲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相信“传承研讨”和“汇报展演”,将给观众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