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王思恭: 为运城戏剧写史立传增辉

2019-12-31 发表|来源:临汾晚报|作者:赵克弟
王思恭作品书影
王思恭近影

金融和戏曲是完全不沾边不搭界的两个行业,但有人可以把这两个行业同时干得风生水起、光彩夺目。

金融领域,是他的主业。他从最基层乡村起步,步步留痕、铿锵有力,成为市级银行高管。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他是山西省农业发展银行系统唯一被评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并受到国家总行的表彰奖励。

戏曲领域,是他的副业,是他的业余爱好和特长。他仅有初中文化,却凭天赋、天分,靠刻苦、勤奋,成为著作等身的文化名流。古稀之年,他荣获“运城市文化工作终身贡献奖”。

他就是运城市农业发展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运城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王思恭。

逆境,奋勇趟出人生路

王思恭,1946年生于运城市上郭乡上段村,自小天资聪颖、成绩优秀,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尤其以作文见长。他的作文多次成为老师讲解的范文,并在板报上刊登。他不仅学习好,而且爱好广泛,酷爱文艺,屡屡成为班干部、少先队干部,组织领导同学们学习劳动。但因当时大环境的影响,他无奈止步于初中毕业,遂成终生遗憾。

回村后,由于他多才多艺、聪明能干,先后做过供销社营业员、大队和生产队会计、教师、农村代购代销员,并积累了同龄人少有的人生阅历,也经受了人生少有的坎坷磨难。尤其是担任大队会计期间,别有用心的人以莫须有的罪名,直接将他取而代之,他被降为生产队会计。从此,他除了干好分内工作,还要替难以胜任的大队会计干几乎所有的事情,要承担大队所有的文字材料和宣传等额外大量工作,而且完全身处“政治上没待遇,经济上没报酬”的尴尬境地。

他压抑过,也苦闷过,但他不气馁、不抱怨,总是积极向上、激励前行。

上段大队是远近闻名的“戏窝子”,在那里人们对闹家戏、演节目、搞文艺情有独钟。正是这里的特殊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一代新人,他凭着自己特有的天赋和悟性,多学多看、勤学苦练,边排边改。22岁时,他的作品首次参加了上郭公社农村文艺汇演,一炮打响。26岁,他创作的蒲剧《井台风波》,代表上郭公社参加全县农村文艺调演颇受好评。此后,他为上段村业余剧团创作的小戏,先后6次赴县汇演,被称为当地的青年作家,多次被县文化部门借调,其作品又在运城地区汇演。他在写戏的同时,还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和公文材料,深受人们的赞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年时的他虽身处逆境,但不屈不挠、自立自强,崭露头角、初露锋芒,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银苑,敢立潮头逐浪高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必然显现。

1972年,山西省委三届二次会议纪要决定,信用社需配备一名农村财务管理员。上郭公社13人闻风而动,竞争这一令人羡慕的岗位。他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从此成为一名基层金融员工。他先后任财务管理员、信用社会计并兼任事务长,还多次被借调到公社工作,担任下乡工作队队员。不管分内分外,也不管社内社外还是前线后勤,他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

1978年,他被借调到县人民银行,后又分到县农业银行。无论是全县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信贷工作,还是办公室综合文秘,他都颇有建树。他撰写的《勤俭办学 培训会计》被农业银行总行转发,并在全国系统推广。同时,他撰写的《紧缩银根与农村经济发展》《关于运城市重点户、专业户发展的调查报告》一并赴京汇报后,他当时所在的银行被总行确定为全国农行系统唯一的县级联系行,他上报的材料作为附件汇总归纳,报送国务院政研室。这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在金融体制改革中,37岁的王思恭经全行员工几近全票推荐,进入县支行领导班子。在分管业务期间,他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工作,申报机构、四处选址、培训人员,先后开办了13个储蓄网点。这些经他一手建起的运城城区农行储蓄网点,使农业组织资金工作迅速铺开并全面步入正轨。

之后,作为首任市县信用联社主任,他亲手创办了信用联合社,建起联社办公大楼。

他担任万荣农业银行行长期间,经过多方努力,基层机构翻倍增加、遍布全县,使业务得到全面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乡镇企业发展基金,这是农村金融理论的突破,并收到了搞活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的明显实效,这一做法和经验被山西省农行转发全省推广。他多方筹集资金,仅用3年时间,解决了基层银行40年未解决的营业场地问题,建起了万荣信用联社办公大楼和职工家属院,助其成为“业务扎实、指标领先、外部宽松、内部和谐”的全省先进单位。

进入市农行、市农发行领导班子的十三年间,他抓业务、抓建设,分别为市农行、市农发行征地13亩和16亩,从根本上解决了员工的办公条件及职工住宿问题。从乡村到万荣再到市里,他前后搞了几十年基建,始终只负责攻坚克难、解决问题、扫清障碍,但却远离基建资金,坚持廉洁自律,做到一身干净。工作中,无论他是否分管,一旦遇到重大问题,他都冲在一线,多方应对、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业务正常运转。

1989年他在万荣农行任行长时,将经过民主投票应该享受的奖励工资指标坚决让出,令人肃然起敬。1994年在运城农行任副行长评定职称时,他主动以自己资历浅、贡献小、还不够“格”为由,放弃享受,令人称赞。特别是在运城农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中,为了消除冲突、化解矛盾、平衡问题,他把属于自己的那套新房让给别人。王思恭“让工资、让职称、让新房”的“三让”故事,在当年的金融系统曾传为佳话。

梨园,辛勤耕耘果满枝

他的人生,既是金融人生,也是戏曲人生。60多年,他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写作和戏曲事业上。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废寝忘食,是生活常态。退休之后,戏曲成了他人生的主战场,一心致力于运城市戏曲事业发展,进入戏曲创作高峰期。

他写了大量的公文、新闻、调查报告及散文等,撰写剧评、影评、书评150多篇,戏曲人物传记130个,创作大小剧目200多个,屡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奖项奖励。

《答卷》《指路》等金融题材作品,先后荣获全省同行业汇演一等奖,赴京汇演后获最佳节目奖和特别奖;《穷亲戚》在1991年“庆七一”的市、县两级晚会上同时演出;《天使之歌》是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为蒲剧名演武俊英、王艺华量身打造的蒲剧电视剧,市电视台连续播放,并囊括各类奖项,在全国拔得头筹;蒲剧《还债局长》、广播剧《守望之歌》,赴省参加庆祝党的十八大新剧目展演,同时获得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创业内奇迹;山西省农发行集体观看《还债局长》,并召开座谈会,对他“策划庆典、担任主管、写戏评戏、组织汇演”给予充分肯定,号召全系统学习他“身退心不退,继续献余热”的精神;《山村母亲》《青丝恨》在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他以文学顾问参与剧本创作,蒲剧演员景雪变喜摘“二度梅”,贾菊兰首获梅花奖;《山村母亲》是与他人合作二度创作蒲剧电影,由山西电影制片厂拍摄,荣获4项国家级优秀作品奖和3项国际民族电影节大奖。

如今的王思恭是山西省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运城市艺术教育促进会主任;运城市艺术学校、作家协会顾问;运城市委宣传部品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运城市经济文化知名人士联合会、戏迷协会名誉会长;运城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公益,无私奉献暖人心

他有干事创业的魄力和能力,还有一颗善良的心。

从小受严父慈母的影响,他有爱心,扶弱怜贫。他秉承关公“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的圣训,做到“能办大事办大事,办不了大事办小事,办不了小事不办事,不办坏事”。他热心公益事业,尽其所能办了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

他捐资、倡议成立“运城市艺术教育促进会”,极大促进了运城艺术人才的培养成长;在上段村建校筹款中捐资近半;在上段村道路硬化、捐赠读书活动中积极捐款;30年间,为家乡争取到数十场免费精品戏曲演出,并承担了不少的费用;在为4位身患重病的乡亲捐款活动中,他既是倡导者,又是践行者;近3年,给予4位白血病、两位癌症患者资金帮助。

2016年,运城市农发行一员工身患白血病,单位组织捐款。早已退休在家的王思恭,半年后才知道此事,遗憾知之甚晚,当即捐款1000元,并给患者寄去了情真意切的慰问信,给予精神鼓励,让他放下包袱,坚强起来,战胜病魔。患者本人几次要登门致谢,王思恭都婉言推辞。至今,他们未曾谋面、互不相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助人为乐、不图回报,令人敬佩。

王思恭的人生亮丽多彩,金融、戏曲相得益彰;他年届古稀,依然坚守戏曲这块阵地,并保留着《蒲剧艺术》顾问、市戏剧家协会顾问和文联特约评论员3个职务。

不懈努力、执着追求,是成功者的人生真谛。最美不过夕阳红。王思恭,夕阳映照蒲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