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资讯 >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在京亮相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2019-03-19 发表|来源:太行日报|作者:赵龙兵 袁泉

传承红色基因,唱响太行精神。

3月16日、17日连续两晚,由晋城市委宣传部重点打造,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倾力出演的大型上党梆子原创精品剧目《太行娘亲》第三次来到北京,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又一次面向全国观众展示上党梆子的艺术魅力。来源于人民生活的艺术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这台戏在两年内三度晋京演出,收获不俗反响。

三次进京反响依旧火爆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北京举办,《太行娘亲》连演两晚,观众反响依旧好评如潮。

“这部剧非常适合带着孩子一起观看,这是一次再生动不过的爱国主义教育。”

7岁的王启源起初并不情愿,被妈妈“拖着”走进剧场,直到演出开始,小家伙被剧情吸引,竟然几次自发地带领着周边的叔叔阿姨们一起为演员鼓掌喝彩。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太行娘亲》在这方面是生动的,更容易引发我们中国人心底的爱国情怀,这也是我带孩子来观看演出的目的之一。”王启源的妈妈说,作为一位母亲,她太能理解剧中太行娘亲面对生死抉择时的不易,也深深被剧中太行娘亲这个小人物的“家国大爱”所感动震撼。

来自外企的崔晓华同样也被《太行娘亲》的剧情深深吸引。“来中国工作这么久,第一次听说上党梆子,故事好,唱得好,舞美好,因为《太行娘亲》,我想我一定会持续关注上党梆子。”

演出现场,700多个座位场场爆满。《太行娘亲》环环相扣的剧情,演员们与角色融为一体的倾情表演,再加上上党梆子独有的悠扬高亢的唱腔,引得观众掌声不断,叫好连连,直到演员谢幕,观众们仍不愿离场,争抢着围绕在舞台下,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台上的演员们倾诉着看剧感受。

精彩的剧情也吸引了不少革命后代前来观看。“他们中很多人都曾吃着太行娘亲的奶长大,他们最能感同身受。看过戏后,他们甚至强烈要求,给他们这些曾经有过相同经历的革命后代,来一个专场演出。”陈素琴说,作为太行山上的演员,作为太行山上的剧团,来演绎太行山区的娘亲群体,以及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真实故事,更能体现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太行精神。

精心打磨才能出精品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是2016年的新排剧目,讲述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婆媳两代太行母亲舍弃亲生骨肉,救护八路军后代的感人故事。该剧邀请一级编剧、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李莉及其学生张裕创作剧本,由一级导演、上海京剧院导演王青担纲执导。剧中女一号赵氏由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院长陈素琴领衔主演。从首演至今,已经在全国各地演出上百场,无数观众为之感动落泪。

从2018年年初《太行娘亲》片段参演新年戏曲晚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后,这部题材新颖的原创剧目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先后获得了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和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随后,《太行娘亲》受邀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两场,并于2018年11月登上了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今年,《太行娘亲》还将参与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两名主要演员更是获得了“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提名。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精心打磨、精益求精。要用雕琢艺术品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来进行文艺创作。”为了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太行娘亲》经历了反复打磨、细心雕琢。

自首演以来,主创团队先后邀请100余名相关专家在晋城、太原、北京、上海等地组织召开了20余场研讨会。专家们发言讨论、倾囊指导,征集加工、修改、提高建议及意见200余条,为该剧攀登艺术高峰奠定基础。

“可以说我们的剧,每演一场都有不同改变。”导演王青介绍,经过专家指导,不仅剧情更加合理,细节方面也处理的越来越到位。

关于细节的提升,连看两场演出的老戏迷王晋金最有发言权:“从娘亲赵氏奔跑后发髻的散落,到奔跑中背景树影由远到近的转换,《太行娘亲》在越变越好。”

“来自于人民”才能引发共鸣

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始建于1938年,被誉为“上党梆子第一团”。建团以来,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上党梆子演员,几十年如一日不间断地坚持把优秀戏曲作品送到基层、送到一线,送到人民心坎上去。他们每年超过200天都扎根在村庄窝铺为基层百姓演出。“常年的基层演出经验使我们太清楚百姓们爱看什么戏,想看什么戏。”陈素琴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是文艺创作规律,《太行娘亲》要做的,就是契合时代与人民,引领文艺新风尚。

《太行娘亲》没有把主人翁设定为通常“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把“娘亲”描写为太行山上一个憨厚朴实、性情泼辣、有点迷信、怕受牵连的平凡村妇,在经历了一系列戏剧冲突之后,完成了人格上的重建与飞跃,成为当之无愧的英雄娘亲。这样的形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生气的身边人,绝非凭空打磨的雕像。这也是整个故事能直击人心、震撼人性的魅力所在。

文艺工作者要担当社会责任,承担历史使命。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勇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明大德、立大德,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完成大作品,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大家。

这也是《太行娘亲》所有主创铭记在心的责任,他们希望在《太行娘亲》的助力下,太行精神能够发扬光大,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铭记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