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文艺扶贫:既要让口袋变富裕,也要让脑袋变富裕

2019-05-16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杨阳

看那幅剪纸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坐在农家小院中拉家常;看那张照片中,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那些壁画盆景里,张家界的春夏秋冬美景被微缩在其中……凡此种种皆出现在“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上。5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主办的“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暨学术研讨”活动在湖南张家界举办。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活动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夏义生等有关负责人及来自全国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向云驹主持开幕式。

此次展览展出涵盖文学类、盆景类、剪纸类、摄影类、书画类在内的581件扶贫文艺作品,聚焦武陵山连片特困区。这一连片特困区跨湘、鄂、渝、黔四省市,辖71个县(市、区) ,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 - 2020) 》所划定的国家14个连片特困区之一,也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战略的“先行先试”区域,肩负着为其他连片特困区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任务。目前,武陵山区连片特困区的扶贫工作已经推进到最后冲刺阶段。

而文学艺术又该如何支撑扶贫?在研讨会上,湖南省评协副主席、秘书长陈善君谈了自己的理解:“在扶贫题材创作上,我们不仅要反映和表现老百姓的贫困生活,更要告诉他们这种贫困生活的由来,向他们展示脱贫攻坚的美好前景。扶贫应该不只让老百姓的口袋变得富裕,更要使他们脑袋变富裕。 ”而要创作出能走进老百姓脑袋并让老百姓脑袋变富裕的作品,就需要文艺家们走进乡村、去到广袤大地上,真正理解贫困地区的苦和难,体会贫困人家的伤和痛,只有这样文艺家才能情不自已倾注笔端,发自内心替他们鼓与呼。中国摄协副主席居杨驻扎到了曾经是深度贫困村的武陵山区腹地花垣县十八洞村,一天工作十余个小时,用镜头记录扶贫中的各种鲜活样态,她表示自己还将继续记录下去,“中国农村脱贫之后,如何发展?如何从扶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居杨说,或许持续追踪记录这些人物、故事,就能够找到答案。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从历史层面,为大家剖析了扶贫工作中“扶智”的重要性。

而面对当代社会史诗般的变化,武陵山区的文艺家们正在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共同谱写武陵山区脱贫攻坚的“新史诗” 。

5月11日晚,扶贫文艺精品展演晚会在张家界上演,晚会上,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的师生们精彩演绎了多个扶贫文艺作品。5月12日,文艺家们驱车赶往十八洞村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