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表演艺术,向新兴领域拓展

2019-12-07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郑洁

为了规范表演艺术的行业运营,推动行业有序发展,加深表演艺术与新媒体、新技术的相融,推动演出业态的模式创新,日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成立了表演艺术委员会。同期,表演艺术发展高峰论坛举办,业界专家聚焦演出行业向传统领域延伸,向相关行业新兴领域拓展两大命题,分享了各自在创制、营销、跨界、新媒体运用方面的经验。

中央芭蕾舞团演出剧照

营销:以市场为中心 以剧院 为主体

中央芭蕾舞团(以下简称“中芭”)党委书记王全兴谈及“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成功做法和面临的困难时介绍,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芭就在美国巡演两个半月共45场,哥伦比亚集团还专门为中芭拍了一部电影《中国芭蕾在美国》,在欧美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此后,他们逐步打开欧美国家市场,演出的剧目也逐步发展成亦中亦洋。“我们‘走出去’主要面对欧美国家的主流观众、媒体和一流剧院,完全是商业化的操作,大部分都纳入他们的艺术节或当地的剧场演出季。经过二三十年摸索,我们在欧美发达国家有了固定的演出代理商,能让我们的演出常态化、规范化和规模化。”总结中芭的成功经验,王全兴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有一批水平一流、技术过硬的演员队伍,二是要有涵盖古今中外的丰富剧目,三是要找准属于自己的代理和演出机构,进入当地的主流渠道。

剧场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但王全兴在管理天桥剧场之初,其运营情况令他十分失望,只有剧团演出部经营的几场演出,没有固定的宣传策划推广队伍,主要还靠出租场地生存,大概也就相当于三线城市剧院的水平。随着驻场演出机制的建立,2013年11月开启的“中国芭蕾演出季”,每年上演15台大戏共40场演出。“将剧团负责演出经营的模式改为剧场运营后,剧场能上交剧团20万元。西方都是以剧院为中心、主体,剧院下设歌剧团、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等;中国则是以剧团表演艺术团体为主体。我们在以市场为中心方面,要借助他们先进的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王全兴说。

舞剧《醒·狮》剧照

创作:《醒·狮》的传统和创新

广州歌舞剧院近年创作的经典舞剧《醒·狮》成为全民爆款。广州歌舞剧院院长史前进介绍,剧院长期致力于集岭南特点和广州特色于一身的艺术实践,舞剧《醒·狮》首演于2018年8月,至今演出近100场,目前还在做第二轮全国巡演,明年将启动第三轮,被誉为年度最“燃”的舞剧。

剧院在创作《醒·狮》过程中把握了三点:一是扎根传统文化,二是弘扬时代精神,三是精益求精打造IP。作品历时五年精心策划、三年创演,经历了13稿打磨,将南拳和醒狮的动作精华深深融入到演员的肢体中。众多岭南非遗元素,如木鱼歌、席狮、大头佛、英歌,浓烈突出广东的岭南特点。同时,很多电影影像和视频元素使这部剧充满了现代感。

难得的是,打造文化IP的重要性很早就被重视。广州歌舞剧院三年前在创作剧目的同时就开发相关衍生产品,特别请来广州和香港的漫画师为年轻观众创作手稿漫画,做了《醒·狮》系列文创产品,通过各种展览、分享会、见面会全方位立体性推介,借助高端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跨界:剧场牵手院团拓展边界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姚睿负责着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剧场委员会的工作,他介绍,保利院线、文化和旅游部直属中演院线和七大联盟组成的剧场委员会,会员约200家,囊括了中国剧场的主流机构,承接了年演出量半数以上的剧场演出任务。他们一直在思考院团与剧场如何深化改革携手奋进的命题,面临的矛盾依然很严峻。比如,相比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剧场的利用率依然不高。各个艺术院团和剧场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分属不同的管理方,处在各自独立的割裂状态,院团的创作常常不能完全做到以剧场、观众的需求为核心,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浪费,导致部分文艺作品不接地气,一些场次剧目鲜有人问津。

“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剧场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去,双方供需配合,风险共担,体现制作和营销的相互推动,建立高效良性的市场体系。”姚睿说,同时,剧院需求已经超出原来的边界,逐步由单体剧场向文艺艺术中心转变,可以满足多种艺术门类需求。应该让更多的艺术表演形式扩充到剧院的各个空间,围绕正式表演打造的系列活动可使演出效果最大化。

舞剧《孔子》剧照

技术:新媒体是表演艺术的新 舞台

如今,抖音、快手、YY直播、斗鱼直播、微博等新平台的出现已经成为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社交的重要工具。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下设的网络表演直播分会,覆盖市场95%以上的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在这个直播分会会员体系里。

今年上半年,东方演艺集团第一次“艺播计划”就在其《美丽中国》首演前半个月走进东方歌舞团,把排练花絮、演员采访做预热直播,效果很好。“国家院团不再固步自封,我们也开始搞‘艺播计划’的直播,联合YY、快手、花椒各个平台,首播那天晚上的流量是500万次,一晚上相当于我们20年演出覆盖人次。”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宋官林感慨地说。

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直播账号一度“零关注”,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魏银久认为,原因是作为国家院团还有思想包袱,不太敢尝试“互联网+”。但近来他们明显感觉网络传播大大增加了剧院的影响力,甚至有了固定粉丝群。舞剧《孔子》《李白》《恰同学少年》和几部歌剧都在B站上直播,效果超乎想象,单部剧在线观看1200万人次,舞剧《孔子》直播引起20万人参与讨论。最初建立微信账户时粉丝群体300人,现在已经达到5000人,让他们尝到了这种互动和宣传良性循环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