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精准文化扶贫又一举措——大同市艺校助力伊家店秧歌传承走笔

2019-12-26 发表|来源:大同日报|作者:李莎

12月9日上午,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迎来了6位特殊的学员。这些学员中年龄最大的近60岁,最小的30多岁,个个黝黑、粗糙的皮肤显露出日常的辛劳,可温暖的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来到大同艺校,在该校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认真地熟悉着自己的教室和寝室。他们来自灵丘县柳科乡伊家店村,是伊家店秧歌的传承人员,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

伊家店村位于灵丘县柳科乡东北15公里,村东有着著名的空中大草原景区,北侧与河北省蔚县接壤,伊家店秧歌就出自这里。2014年,大同艺校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进行扶贫时发现了这一后,便开始实施文化扶贫。伊家店村经乡村两级、大同文旅和大同艺校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在2018年基本完成整村脱贫目标。

伊家店秧歌有着独特的风格,唱腔高亢有力,委婉流畅,包含明显的地方山歌的音韵;音域宽广,铿锵有力;表演特色鲜明,能以优美的唱腔和表演艺术揭示人物内在的丰富情感,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2017年该被列为灵丘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大同艺校本着打造地方有意义的文化产业的宗旨,实施文化扶贫、补齐文化短板,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这次该校邀请的6位学员是在无偿捐赠了戏装和幕布等演出装备后,将秧歌队传承人员请到了学校,特别为他们设计了专业的课程,请专业的指导老师来进行培训,旨在将物质扶贫和文化扶贫相结合,实现精准扶贫。

大同艺校戏曲专业高级讲师赵桂芬,作为学校资深的戏曲专业老师,给予6名学员充分认可。因为热爱这一,学员们非常认真地学习着每一个动作的要领,严格地按照要求做到位,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更多。因为用心学习,在最开始的时候,零基础的他们,每个动作都是使用蛮力去完成,但是这种专业的训练,其实要比锄地更费劲,因为专业上要求的力度和锄地时是不一样的,两天的时间,从先前的拿捏不准到现在的精准到位,可想他们为此下了多少苦功。因为珍惜机会,学员们放下家中的事情来到这里参加培训,有一位学员来之前身体就有些不舒服,但他深知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带病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还有一位在外务工的学员,得知大同艺校要为他们开设专业课后,专门请假回来参加学习。赵老师从开学第一天就要求练站姿、走圆场等,练到大家腰酸背疼时,学员们纷纷表示:“我们不累,最累的是赵老师,要一遍遍地亲自示范、辅导我们。之前在村里小戏台上唱,唱腔、动作等都不太讲究,大家看个红火热闹即可,但是经过赵老师的指导,我们明显感觉到自己进步了许多。因为热爱这个,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它,并且也要传授给村里其他人。”一周时间并不长,但他们却学到不少专业知识。他们深知,只有将基础夯实了,才能将这一发扬光大。“以前冬闲的时候,大家都无所事事,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特别是在市文旅局、市艺校、县审计局鼎力帮扶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茶余饭后,部分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起秧歌剧团,‘吹拉弹唱,锣鼓声声’秧歌小调又活跃在本村舞台边的小戏房里。”学员曹玉军开心地说。

对伊家店秧歌传承的帮扶是大同艺校2019年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又一项重要举措。该校着力打造的“扶贫励志班”,经过一年的成长和历练,现在这28位同学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戏曲班练功房里,记者看到“扶贫励志班”学生们熟练地做着各项基本功练习,有的同学后空翻也不再需要老师做辅助了。戏曲课赵老师将他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记在了心里,“他们都是零基础的孩子,首先要锻炼他们的软开度,身体的柔韧程度奠定了后面的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基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在满眼含泪、咬牙忍痛的过程中度过的,一年左右的时间,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做示范课教学了。”舞蹈班练功房里,每一位同学都在认真练习顶碗,舞蹈课殷老师介绍,“这个舞蹈动作其实并不是现阶段教学范畴里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动作,目前看大家只是顶三个碗、一个沙包,但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有顶六个装满水的碗、圆场下来不漏一滴水的功底。”

文化在精准扶贫中起着核心催化的作用。一方面要扶志,越是贫困地区,传统文化越是有着独特的味道和优势。大同艺校积极发掘伊家店秧歌精髓,并为其培养专业继承人才,继而由他们创新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要培智,不仅要塑造思想,同时还需要利用文艺去激励、感染更多的人,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来打造“扶贫励志班”专业,从根本上开展文化扶贫,将现代化的知识和精神财富普及到贫困地区,从根本上激励村民走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