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江南民调 新版《三笑》:一个“文旅融合”新事件

2020-01-23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罗群
茅威涛在新版《三笑》首演后接受媒体采访
新版《三笑》剧照

1月2日至19日,在杭州西湖之畔的小百花越剧场,江南民调 新版《三笑》在农历新年前开启了首轮驻场演出。该剧的演出单位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场地是有着“蝴蝶剧场”之称的小百花越剧场,而出品人则是越剧领军人物、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她如今也是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越”)的董事长。该剧导演、编剧则是百越艺术总监、知名戏剧导演郭小男。

选择演出和旅游的淡季作为首演开幕季,江南民调 新版《三笑》自首演当日起,外界就观望其能否真正实现文旅融合。截至1月19日最后一场演出落幕,新版《三笑》以数据证明,它不但践行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向,更创下连续16场演出(周一除外)的单场平均票房突破10万元、相关话题讨论量超过1亿次的优秀成绩,堪称新创戏剧作品首演密集度及票房上座率的一次现象级突破。至此,新版《三笑》以及小百花越剧场,历经多年的谋划布局,终于在2020年开年之际,成功开启了浙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崭新篇章。

■ 接力艺术传承 发展产业升级

上世纪80年代,因“文革”后越剧事业断层,浙江省集全省文艺创作精英保驾护航,在省内通过汇演、培训、筛选、淘汰,最终形成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雏形——由28位青年演员组成的赴香港演出团,以新创剧目《五女拜寿》等作品先后在香港、上海演出,万人空巷,形成了“小百花”现象。1984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不久,即应原文化部邀请进京参加新中国成立35周年献礼演出,在中南海西花厅海棠树下,邓奶奶(即邓颖超——笔者注)兴致勃勃地和“小百花”的姑娘们合影留念,并题词:“不骄不满,才能进步;精益求精,后来居上。”在如今小百花越剧场的接待大厅内,这幅装裱好的题词依旧居中悬挂着。

春华秋实,三十几载时光匆匆而过,在新时代“小百花”也面临着生存与转型的问题。1999年,茅威涛担任“小百花”团长,就向浙江省政府申请建立越剧剧场,提出驻场概念,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探索院团的新型演出模式和越剧产业化转型升级的可能。2006年,小百花越剧场在当年“小百花”姑娘们集训的浙江省艺校旧址奠基。

72年前,10位越剧界的前辈艺术家为能够拥有专门供越剧人自己创作、演出的剧场,联名义演《山河恋》,在越剧史上留下了“十姐妹”的称谓,也为一代代越剧人留下了一个夙愿。这一夙愿终于在2019年得以实现——历经10余年筹备建设,小百花越剧场落成,成为中国首个以越剧命名的剧场。茅威涛希望,小百花越剧场能够背倚山林,坐拥都市,一半经典,承续吴越文脉、展示江南精彩,一半现代,营造都市公共创意空间与文化会客厅,成为浙江越剧人不忘初心,接力越剧艺术传承、发展、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大舞台。

■ 驻场新样式一鸣惊人

35年间,“小百花”从成立之初不被人看好的“浙江越剧毛头姑娘”,到当代越剧界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以50余部作品斩获了包括两个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在内的多项大奖,出了三朵“梅花”、一朵“三度梅”,可谓出人、出戏、出效益。从《西厢记》《陆游与唐琬》《寒情》《藏书之家》及新版《梁祝》《春琴传》《寇流兰与杜丽娘》等一系列诗化越剧、人文越剧,到改编异国经典、跨国合作的作品,“小百花”始终走在中国传统艺术及地方戏曲向现代转型的先锋道路上。

驻场,为这条道路开辟了新的方向,新版《三笑》是“小百花”的又一次“急行军”。“三笑”故事和江南民调,是郭小男历经10余年思考打磨,为驻场概念寻找到的核心IP。

“唐伯虎点秋香”是从吴语地区向全国范围流传的民间故事,从“50后”到“00后”的观众,普遍都知道这个故事,其底色是一代代普通人渴望冲淡生活繁忙喧嚣、消解自身生存压力的诉求,因而非常适合驻场演出“上得庙堂、下得俚俗、经年诵唱、口口相传”的气质。而江南民调则是以越剧元素为基底,融合了与之同属吴越文化母体,同宗同源、结构相通的江南小曲和吴地民歌,糅合、打通现代流行乐与民族声乐、声腔系统,在保留越剧音乐基因的同时,适度拓展、吸纳、丰富、取舍,寻找一种让更加广阔地域的观众能够接受和喜爱的江南韵律与戏剧形态。换言之,当驻场作品更多面向由全国各地涌入杭州的“新都市移民”和旅游观众时,江南民调自然比有着严格规范的传统越剧更易于被接纳。

事实证明,许多观众观剧后,喜欢上了剧中那些既是江南民调又有现代流行音乐剧旋律的唱段,比如《茉莉花》《采茶曲》等,更喜欢每场演出开始前,主要演员就装扮好来到前大厅和观众的热身互动,喜欢剧场舞台上以三层立体空间和透明LED多媒体“黑科技”所营造的江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喜欢服装设计师花费400余小时打造的200余套华丽服装,喜欢演员“上天入地”,喜欢融合了街舞、现代、古典等各种舞姿的劲歌热舞,喜欢唱着Rap、滑着滑板车、举着粉丝应援灯牌、唱着“垃圾分类歌”、穿越了时空界限的“无障碍”表演。

新版《三笑》在年轻观众中口碑极好,竟然跟院线商业大片和热播影视剧一样,获得了满屏的“全程无尿点,从头笑到尾”“我要二刷、三刷”“笑对人生、笑对自我、笑对未来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指数”的观剧感。首演当日,上台谢幕的茅威涛对观众说:“徽班进京前,谁都不知道后来会出现京剧,的笃班、小歌班初到上海,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一个新剧种——越剧。纵观艺术史,不正是一个进化过程吗?我们现在只是在试着走近当下观众,让自己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大些。”郭小男在《三笑》首轮演出最后一场结束时,给出了尚未全部统计进来的数据:截至1月19日,驻场首轮连续16场演出(周一除外)的票房约180万元。

如茅威涛所说,郭小男运作的并不仅仅是《三笑》这部剧,而是整个剧场。驻场演出只是百越戏剧运营多元业态中的一种,坚守和弘扬传统一直是百越未变的初心,始终是其运营规划的重中之重。小百花越剧场的3个剧场空间中,经典剧场就是为传承经典而量身定制的演艺空间:外观上,其装修还原宋代夜宴格局;内容上,则以中华百戏精粹、百年越剧经典为主,呈现越剧之美、戏曲之美,建立小百花越剧场展示地域文化、传承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的示范性意义。百越首届越剧艺术节将在3月27日也即越剧诞辰之日拉开帷幕,邀来上海、南京、福建芳华、绍百以及浙百、杭越六大越剧团,历时一个多月,以8台大戏在江南最美的春天上演越剧经典。

■ 打通“文”和“旅”之间的那座山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诗和远方”终于牵手。刚刚过去的2019年文旅融合迈出坚实步伐。1月3日、4日在北京召开的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再次成为重要议题。

从这个层面来看,新版《三笑》的问世赶上了“最美好的时代”的开局。其实在这之前,百越已经预先对杭州的文旅市场布局良久。“日游西湖、夜赏三笑”,让外来游客游览江南自然风光、欣赏吴越地域文化艺术,是百越的鲜明诉求。

谈到百越,应该承认,这是以“敢为天下先”的浙江精神所催生出的浙江文化产业的一个典型样本,是浙江文化与浙江经济契和的能量聚变站,而实现小百花越剧场的自主运营,是百越成立的初衷。在公司成立的第三个年头,2019年9月26日,小百花越剧场试运营演出季举行,线上线下项目总曝光量超过4亿次,生动形象的“蝴蝶剧场”之称不胫而走,小百花越剧场也成为自省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组建之后,浙江省首个投入运营的文旅新地标。百越为小百花越剧场拿下了自主运营开门红的骄人战绩。

新版《三笑》计划以每年200场的规模,实现每周二至周日晚的常规驻场。事实上,在首演前半个月,该剧还专门为在杭州参加第十届全国旅游供应商年会的500多家旅行社的相关负责人、浙江品质旅游组团联盟以及来自全国的40余家媒体举办了一个1小时版本的先导场。从艺术上说,这是百越在戏剧界首倡先导场概念,从商业上讲,则是新版《三笑》作为一个文旅产品的渠道“验货场”。

郭小男说,那场演出给他的反馈,是超乎想象的热烈。这更让他意识到,打通“文”和“旅”,中间其实隔了一座山。“‘文’琢磨的是戏要好,创作艺术剧目、发展文艺事业;而‘旅’琢磨的是引导大量观众去一个旅游景点,在那获得好的体验。‘文’如果能在深度、广度上推进‘旅’、影响‘旅’,又能把‘旅’的流量纳入‘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是精神落地,也是‘文’独自无法达到的。”郭小男说,打通“文”和“旅”之间的那座山,正是百越和新版《三笑》想要做的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千百年来,滚滚钱塘江潮水滋养了生机勃勃的吴越文化,也成就了“敢为天下先”的浙江精神。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大潮作用下所诞生的“小百花”现象,到浙商先进经济与浙江地域文化融合升级所孕育的百越,从励精图治、勇于革新的艺术追寻打造出的“小百花”文化艺术名片,到深度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寻求国有院团为文化艺术进行旅游市场赋能,实现从事业到产业转型的有效路径……江南民调 新版《三笑》驻场演出的开启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一切,在当下创造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文旅融合”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