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杂说年味

2020-01-24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陈鲁民

过年一定要有年味,否则就会寡淡冷清。但年味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出现新的表现形式。随着岁月变迁,有的旧年味仍有着强大生命力,“年年岁岁花相似”;也有的旧年味在慢慢消退,“流水落花春去也”。总的来说,是旧年味与新年味在共同登台,各显身手,又相得益彰。

“爆竹声中一岁除”,旧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随着鞭炮声越来越密,年也就越来越近了。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或彻底禁放,或限放爆竹,只在大年三十和初一放一挂,过过炮瘾,听听响声,也增添点喜庆气氛。

新年味之首,则莫过于微信、短信拜年。据统计,仅去年大年三十晚上,全国的拜年短信就多达80多亿条,人均7条。有转发的拜年段子,有自撰的拜年金语,或讴歌幸福生活,或展望美好愿景,甜甜蜜蜜,热热闹闹。于是,一边看央视春晚,评头品足,一边给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发拜年短信,成为无数家庭共同的景象。如今微信、朋友圈热闹无比,微信拜年后来居上,大行其道,成为拜年的主要载体。

贴春联是旧年味的标配,最早源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今贴春联的习俗仍被保留着,无论一线城市还是偏远山乡,家家户户都要选一副春联,或祈福来年,或庆祝今朝,或歌颂盛世,或抒发愿景。

浩浩荡荡的春运,是新年味的重头戏。春节前夕数十亿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奔向家乡。经济活了,人流动了,地球小了,人腿长了,但根是不会忘的,再远也要回家。回家是幸福的,旅程是艰辛的,人挤人的车厢里,充满了呛鼻的汗臭味;包挨包的船舱里,弥漫着诱人的年货味,人们在这年味里煎熬,更在年味里陶醉。

不论新旧年味里,都有醉人的酒味、浓郁的腊肉味、香喷喷的饺子味、热腾腾的汤圆味,这是舌尖上的年味。还有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多到打爆的拜年电话,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扑面而来、浓得化不开的年味吗?

年味里有政治。政治清平,社会安定,人民富裕,是年味的根基。在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过年如过关,不死也得掉层皮,哪还有心思过年?如今,国强民富,盛世太平,这年也越过越有味,越过越红火。抚今忆昔,饮水思源,咱们当精心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团结奋斗,自强不息。

年味里有经济,年味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发展了,老百姓腰包有钱了,自然要大包小包地购买年货,自然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自然要穿得光鲜亮丽、衣冠楚楚,还要出国旅游见识天下。要让我们的年味一年浓似一年,咱就得好好干活,努力拼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我们的经济发展年年进步,岁岁提高,GDP扶摇直上,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年味里有亲情。过年就是过人,几乎所有的年味都在围绕着亲情打转转。留守儿童盼了一年,终于盼来了在远方打工的父母;白发爹娘望眼欲穿,终于听到了儿女回家的脚步;恩爱夫妻两地相隔,终于盼来了久别胜新婚的甜蜜;海外游子也纷纷踏上回家的征程,看望已暌隔多时的父老乡亲。有亲人厮守就有年味,有亲情环绕就有年味。人们在年味里欢聚,在年味里祈福,期盼着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