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礼赞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九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背后的故事

2020-02-07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孙蕊
文艺演出录制现场。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展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果和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歌颂造福人民幸福河的新风采,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出品,山西广播电视台牵头黄河流域省(区)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大河奔流新时代——黄河流域九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已于1月10日在太原滨河体育中心完成录制,并于1月22日至1月27日(农历腊月廿八至正月初三)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北京的卫视频道轮流播出。

这是黄河流域9省(区)和北京广播电视台首次联袂举办迎新春文艺演出,浓郁的黄河风情,动人的黄河故事,多彩的黄河文化,必将丰富全国观众的新春文化生活;一样欢乐祥和的年味,不一样的视听盛宴,黄河儿女的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必将让母亲河在新时代焕发青春,奔腾向前。

紧扣“大河奔流新时代”主题,讲好“黄河故事”

这是一台特殊的迎新春文艺演出,特殊在它彰显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特殊在它的时间节点选择和主题立意高远。演出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让观众在阖家团圆的温暖幸福时刻,在精彩节目的艺术享受中,感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时代价值,感受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厚重黄河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和民族精神,感知新时代黄河流域的崭新风貌、奋斗精神。

九曲黄河,生生不息,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向全世界讲好“黄河故事”是黄河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这台演出的主题几经推敲,确定为‘大河奔流新时代’。有两个关键词,黄河和新时代。”山西卫视总监陶亿笑说:“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如何诠释好黄河和新时代,节目组重点挖掘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还有一个是民族精神的表达。”

陶亿笑告诉记者,当节目组开始围绕主题收集、梳理素材,就深刻感受到黄河文化的特色与深厚底蕴。她感叹说:“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黄河从源头到入海,上中下游每个区域,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俗文化等可挖掘的东西都非常丰富,特别是可以直接变成节目形态的东西。比如说民歌戏曲、地方民俗等,这些节目形式在现场能够得到很好的表达,我觉得还是因为黄河文化给了我们丰富的素材。这也让我再次体会到,底蕴非常丰厚时,创作就不乏灵感、不愁表达形式。我们用钢琴协奏曲呈现的《黄河大合唱》最直接地表达出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把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这块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致。”

演出的两个互动环节别具匠心。一个是来自黄河流域9省(区)的主持人们跟现场3组特别嘉宾的互动。这3组特别嘉宾分别是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来自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韩常鹏、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索郎夺尔基、陕西省榆林市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潘生清、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在扶贫攻坚领域大有作为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石坡乡南平头坞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强;在科技创新上成就卓越的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李立博,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教授茹振刚,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技师管延安。他们在节目录制现场分享的黄河生态治理、整村脱贫、大国工匠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黄河儿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

另外一个互动环节,是文化学者纪连海、蒙曼跟观众的黄河民俗、黄河诗歌互动。在猜灯谜、对古诗的欢乐气氛中,黄河文化联通古今、守望相助、包容开放的魅力自然流淌,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呈现形式,融黄河流域文化风情于一炉

黄河流域9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立足时代性、人民性、文化性,以歌曲、舞蹈、戏曲、小品、相声、情景秀、外景视频故事等形式呈现,注重观众零距离体验感,强调沉浸式互动体验。

演出会场以“黄河”为设计元素和舞台主体形象,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符号和年俗装饰,通过舞台机械、灯光视频的协调配合与变幻组合,打造出“360度沉浸式”舞台,让观众席与舞台融为一体,台上台下随时能互动起来。舞台中间的大屏幕,以及左右两侧三层立体蜿蜒的屏幕,营造出黄河水流翻滚、喷涌而下的震撼场景,观众仿佛置身于黄河边,能够切实感受到“黄河之水天上来”。

来自黄河流域9省(区)和北京广播电视台1000多名演职人员,满怀对母亲河的爱,呈现出一场主题鲜明、风味独特的文化盛宴。在这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科技创新英模们的故事倾情诉说;在这里,黄河沿岸每个地域的特色歌舞、美食、非遗、风物都尽情彰显;在这里,黄河流域璀璨的文明在著名文化学者与观众的互动中深入人心。

演出在《先导片》中拉开帷幕,一条大河浩浩荡荡、奔流入海,9个沿河省(区)新时代奋斗的足迹,崭新的风貌,亮丽的成绩单依次出现在舞台中心的大屏幕上。

《回家过年》《黄河是我家》《九色鹿》《歌从黄河来》等一首首精心选择的歌曲为人们徐徐铺开气象万千的黄河风情画,歌颂着一代代为幸福生活奋斗着的黄河儿女们。

黄河千姿百态的美在数百名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中呈现;“史上最萌文物”山西的酒器鸮卣、陕西的兵马俑、四川的三星堆青铜人像……黄河流域浩瀚的文物都在小品中“活”起来;黄河流域9省(区)的风光、民俗、文化、美食等也在相声、互动节目中精彩亮相。

丰富多彩的节目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新式表达中延续新意,将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带给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

陶亿笑说:“为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这台演出设置了不少零距离互动环节,演员一步就可以跨入观众席,观众站起来就可以参与,像开场歌舞《回家过年》、相声、小品、诗词、灯谜、民歌串烧等都是如此。还有《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我们专门把鼓摆在环形观众席一周,就是想让观众零距离感受鼓点的振奋,黄河号子的魅力。我们希望,不管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观众,都能通过演出,感受到黄河文化的自信,‘黄河一家亲’‘天下华人是一家’的温暖,体会到生活的热度、温度。”

合力演绎,深情礼赞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黄河流域9省(区)和北京的电视人们迅速集结、合力演绎,深情礼赞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采访中,陶亿笑告诉记者,这台演出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时间紧。从去年11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举办黄河流域9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到1月10日演出录制完成,节目筹备时间只有50天,而且涉及9省(区)和北京市。也就是说,从节目策划、执行、到机台在一起协作最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都要在短短50天内完成。

另外,保证节目质量也是难点,最后呈现的演出纯创作的节目就有七八个,特别是最后的歌舞《大河之梦》。节目组邀请了乔卫作词、卞留念作曲、雷佳演唱,是国内歌曲创作表演的顶级阵容。另外,还有知名演员的邀约和沟通,所有节目的录制、录音,前期排练等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

“是母亲河的感召力让大家快速地凝聚在一起。”陶亿笑说,“这个节目在整个推进的过程中,得到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帮我们节目组完成了很多前期协调工作,特别是在创作方向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50天这样一个创作周期中,完成这么大体量的创作,如果没有省委宣传部领导的支持,没有各省(区)的协作,确实是很难实现。”

黄河流域9省(区)和北京市联袂创作是黄河流域9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的先天优势。10省区市的宣传文化力量势必带来节目的丰富多彩,所以地方特色是这台演出的一个亮点。在演出中,观众能看到各种不同浓郁地域风情的呈现,像北京台带来的京剧、何云伟的相声等,都是绝对的京派艺术;各省区市民族的、民间的、民俗的表达,各自的风格、特产、物产、民俗等,这些都为整台演出营造着一种“大联欢”的欢乐热闹的氛围。

黄河流域9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让人们看到,黄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今天的,更是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