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戏曲中的吃喝

2020-07-2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建固
现代戏《红灯记》 中李玉和被捕时,“临行喝妈一碗酒”剧照 资料图

“民以食为天”。“吃喝”, 因其事关人生“第一层次的需要”, 所以在中国的戏曲艺术里也不免占有一席之地, 成为刻画人物、推进情节的一种手段。

中国戏曲有别于欧洲传统戏剧之处, 即在于艺术表现上的写意传神性, 在这一艺术准则的规定之下,“吃喝”这一平凡的生活行为搬上舞台后,表演者就运用虚拟化的程式动作来加以表现。《武松打虎》这一场戏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武松豪饮三六一十八碗酒, 其间豪情奔放, 既刻画了武松侠义的性格, 又为后来打虎的场面作了铺垫, 可谓一箭双雕; 现代戏《红灯记》 中李玉和被捕时,“临行喝妈一碗酒”的一段唱, 慷慨激昂, 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凌云壮志。诸如此类戏中的吃喝, 充分运用虚拟化的舞台动作, 实际上都是经过艺术夸张的“假吃假喝”, 演员进行写意性的表演, 把吃喝的动作进行载歌载舞的发挥, 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说, 这种“弄虚作假”, 比某种“实实在在”更具艺术魅力。

但在戏曲舞台“真吃真喝”也并非一概不允许。在《临江驿》戏中, 女主人公张翠娥被陷害发配, 与解差歇脚于临江驿门路下时, 二人又饥又累, 解差从怀里掏出仅有的一个烧饼, 大嚼特嚼,伸着脖子瞪着眼睛往肚里咽, 那种真实而夸张的表演让观众既好笑又同情,达到了预期的艺术目的。还有一出戏叫 《卖水记》。落难秀才李彦贵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包子后把盘子舔了又舔, 其情其状简直可以让观众落下眼泪。这些吃喝“特写镜头”的艺术感染力, 恐怕是不容易被代替的。当然, 这也是特殊的情节规定使然, 并非程式;如果不顾剧情需要与否, 动辄把酒肉饭菜拿到舞台上大吃特吃, 则只会令观众倒胃口, 中国戏曲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