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疫情好转,剧院开放、线上演出走到“十字路口”

2020-08-07 发表|来源:央广网|作者:何源
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重返上海大剧院。任珑 摄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的剧场开始恢复营业。那么,剧场重启,需要完成哪些准备工作?观众们的感受如何?重返久违的舞台,演员和主创人员又是怎样的心情?

7月31日,央华戏剧的总制作人王可然走进保利剧院的大门。这座沉寂了大半年的剧院灯光大开,迎来了久违的喧嚣。曹禺、万方的经典舞台作品《日出》《雷雨》《新原野》的片段,在这场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活动中陆续上演。作为活动的总导演,王可然感慨地说,这次活动可以说是戏剧人再度重返舞台的一次狂欢。他说:“我们认为表达戏剧对时代、对于生命的各种苦恼和快乐的关注,恰恰就是戏剧生存的根本。可以通过纪念曹禺先生110周年的这样一个契机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接到剧场可以开放的消息之后,用时7天做了这个演出的原因。”

今年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曹禺先生诞辰110周年,原本全国大小院团要举行的各种纪念活动,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戛然而止。剧场、舞台进入了数月的休眠期。随着北京疫情响应级别降级后,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纷纷重新恢复演出。王可然说,保利剧院重启后首部话剧、央华戏剧的《情书》也将在本周上演。王可然说:“8月8日和9日两天,我们演一个大戏叫《情书》,8月的第三周演出我们今年新的创作剧目——音乐剧《流浪之歌》,然后就会进入年底的大戏创作——《雷雨》和《雷雨后》。”

北京保利剧院总经理冯宝坤表示,为迎接剧院复演,他们专门请来东城蓝天救援队对剧院进行了彻底的防疫消杀。剧场将严控30%上座率、利用座椅封条确保观众间距不小于一米,实施全部线上实名制购票等。冯宝坤说:“我们既要保证观众的防疫安全,要保证演职人员的安全,我们还采购了多台智能测温仪,储备了足量的防疫物资,为我们复产工作做好基础。在售票方面,我们是人证票合一。”

对上座率的控制没有挡住观众的热情。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场演出,按规定只能出售30%共400多张票,仅半个小时就全部卖光。北京人艺首演剧本朗读《推销员之死》,铁杆观众纷纷表示:“票太难抢了”。

观众1:我抢了一个多小时,特别兴奋,觉得有种仪式感。

观众2:特别激动,我的快乐又回来了。

上海的演出市场也在明显复苏。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天鹅湖》的首场表演吸引了大批观众。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表示:“虽然只有30%的上座率,但是票用两天的时间就卖完了,说明大家对《天鹅湖》有一种没有抵抗力的喜爱。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家这么长时间没有走进剧场,剧场的吸引力还在。”

对于观众来说,几个月没能进剧场,缺失的是欣赏演出的快乐;而对于演出从业者来说,这几个月的停摆,意味着实际的经济损失。上海开心麻花导演施哲明说,从1月份剧场停摆以来,自己有接近5个月没有重回舞台,每月只有基本工资。尽管如此,每天下午两点,他还是会和演员们坚持新戏的排练。施哲明说:“对于舞台剧演员来说,没有观众买票进场或者剧场不能营业,会在收入上有一个直观的体现,没有演出了你就会没有收入。”

不过,眼下30%的观众人数限制,也让不少剧院经营者感到成本的压力。每场剧目的演出费用固定,上座率限制意味着即使满座,票房收入也未必能让演出回本。与电影院相比,真人演出的戏曲话剧,排场密集度和时间段都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在王可然看来,各行业的复苏都要面临时间考验,文化艺术领域可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期。但只要开始,就是好的,唯有竭尽全力。王可然说:“对大剧场的舞台剧来说,回本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上座率30%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好的作品出现,对观众是一个不公平的事。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正式演出时控制成本和平衡投入产出之间还是要做具体工作的。要拿出优质的作品,让市场、观众对我们继续保有信心,这才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

其实疫情期间,剧场院团都在尝试线上演出,尽量保持与观众的联系。张笑丁表示,预计暂停演出的损失在3000万元左右。不过,这也启发了剧院尝试将舞台演出通过网络呈现给观众。她说:“我们在尝试同步推出线上和线下演出季,把艺术家重新请回到剧场舞台上面,在空无一人的剧场里做了现场录制。”

如今,随着疫情好转、剧院开放,线上演出似乎又走到了十字路口:摸索半年,“云演出”究竟是不是一片值得深耕的沃土?线上演出的方式是不是传统剧场经营模式的有效补充呢?对此,王可然认为:“线上演出,是为了推动更好的传播,但是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剧目就搬到线上来,而是要做到符合线上传播的剧场感的创新。要让受众用屏幕看的时候,也能有除了故事情节之外的、剧场对他的那种感染式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