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戏曲电影:让“推拉摇移”把“唱念做打”点亮

2020-12-24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怡梦
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

“范蠡湖上泛舟寻西施,有一大段唱腔,在舞台上是以身段、程式完成的,在戏曲电影中,是以写实手法拍摄真实的泛舟场景,还是以戏曲舞台的写意手法表现呢? ”这是影视编剧、导演邓原在近期创作实践中思考的问题。“一个‘虎跳前坡’ ,拍近景,摄影师不懂,就拍不好。 ”在戏曲电影导演俞克平看来,拍好戏曲电影,“唱念做打”要懂“推拉摇移” ,“俯仰远中近”也要懂“手眼身法步” 。

中国电影的探索由戏曲电影始,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 ,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野猪林》《杨门女将》等,传统的戏曲艺术与舶来的电影艺术结合,滋养了民族电影美学的形成,以电影记录、表现、弘扬戏曲的方式延续至今。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戏曲电影每年拍摄近200部。自2010年,中国剧协启动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至今,已扶持拍摄京剧《响九霄》 、京剧《兰梅记》 、豫剧《苏武牧羊》 、晋剧《傅山进京》 、梨园戏《节妇吟》 、沪剧《挑山女人》 、锡剧《三三》等近20个剧种的40余部戏曲电影。其中, 《响九霄》 《兰梅记》 《挑山女人》分别获得第28届、第29届、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除了以电影手段为戏曲的传承、传播提供加持,戏曲与电影的融合一直是从业者关注的核心课题,近日,在由中国剧协、广东省文联、广东省剧协、广东省影协联合主办的戏曲电影发展论坛上,与会者提出了发挥电影创造力的共同呼吁。

“电影化”是戏曲电影题中应有之义

“电影化”是戏曲电影成功的关键。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认为,戏曲电影仅有戏曲创造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在戏曲电影拍摄中,电影成为一种记录手段,而没有成为一种创造手段,它的感染力、它作为电影的价值就无法充分体现。

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

对戏曲电影提出“电影化”标准,是因为电影对戏曲的再创造,是中国电影诞生时就具有的“基因”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说,早期中国电影的创生,即《定军山》 《生死恨》等戏曲电影的拍摄,是具有实验性、先锋性的,“它不是对西方电影简单的模仿,不是‘拿来’式地采用西方电影的记录功能,而是以电影手段表现中国本土艺术” 。在丁亚平看来,中国早期电影人以传统文化为表现对象开启中国电影的先河,中国电影多种类型的建构、拓展以戏曲电影为源,形成了宽广的脉络,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为中国电影的表现力、感染力,为民族电影的美学范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48年,费穆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 。丁亚平介绍,作品采取了写实、写意相结合的方式,“费穆先生特别注重长镜头的使用,他的长镜头基于民族电影美学的主张而自成一体,和西方的长镜头在功能方面的作用有所不同,他说‘导演人心中常存有一种写作中国画的创作心情’ ,他以镜头长时间的观照,对人物心理展开描绘,侧重于气氛、环境的营造,符合戏曲艺术的抒情特征,体现中国传统叙事特点,由此延伸出个性化的戏曲电影样式,为后来的戏曲电影创作打下了基础。 ”

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赵景勃介绍,20世纪60年代,在拍摄《野猪林》时,崔嵬等电影人以电影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作为舞台艺术的京剧《野猪林》 ,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这是一出“男人戏” ,缺乏电影所需的情感表达,观众在观影时就不容易走入人物内心,于是拍摄者就在电影中突出表现了林冲和林娘子的感情,令观众对林冲的命运更为牵挂,对其选择更易产生共鸣。

可见在早期中国电影人的创作实践中,电影并未被视为单纯的记录手段,“电影化”本是戏曲电影拍摄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戏曲和电影其实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体系——戏曲是表意的、虚拟的艺术,电影是写实的、再现的艺术,电影是“代入”的美学,戏曲是“间离”的美学,而“戏曲电影美学”要最大限度保留戏曲艺术的魅力,并最大限度发挥电影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

3D昆曲电影《景阳钟》

量“戏”裁“影”,建立戏曲电影的共同体美学

鉴于这些“电影化”的成功例子,崔伟表示,戏曲人有时觉得电影人不懂戏曲的审美趣味,告诉导演“你要这么拍” ,只把电影人作为记录者,而没有把他们作为创作者来看待,没有给予电影人足够的创造空间,实际上戏曲电影导演在创作中,不仅对戏曲艺术充满敬畏,而且有他的创作构想和表达方式,以所谓的戏曲标准束缚其手脚,戏曲电影创作会变得越来越不自由,最终是达不到真正有效的传播效果。

“有的导演觉得一些‘角儿’对电影拍摄方式不理解,配合度不够,有的‘角儿’觉得戏曲不是电影里表现的那样,可能就产生了冲突,我以为两者的基本观念是要博弈,不要冲突。通过博弈可以发挥各自的能量,最后呈现出一个更加优秀的、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我们的目的是创作一部好的作品。 ”饶曙光说。

许多从业者都感觉到,量“戏”裁“影”是戏曲电影的两全之道。赵景勃认为,在功能上,戏曲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戏曲记录,是对于戏曲艺术的再发现、再确认,以镜头语言,把炉火纯青的表演技巧、独特魅力表现出来、保存下来;戏曲艺术片,是对舞台艺术的电影加工;戏曲故事片,是以实景拍摄、生活化表演为主要特色的戏曲影视创作。同时,对我国现存300多个剧种加以细致考量,不同剧种有不同的“性格” ,有的贴近城市,有的贴近乡村,各个剧种又有不同剧目,有现代戏、有古装戏,有帝王将相、有才子佳人,针对不同剧种、不同剧目,可以发挥戏曲电影的不同功能,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这给戏曲电影创作者留下巨大的创作空间” 。

饶曙光也表示,戏曲电影不应仅仅是一种模式,而应以多元化发展为目标,“从题材和内容出发,从体裁的表现力出发,不要人为给戏曲电影设置一个模式,只有这样,戏曲电影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其艺术魅力” 。从接受角度来看,“戏曲电影的观众包括戏迷,但不止于戏迷。戏曲电影一定不是只给戏迷看的,我们要让戏迷更了解电影,要让电影观众更了解戏曲,这样就可以使两种观众群体在戏曲电影的层面实现更广泛的沟通,以观众的反馈为依据,建立戏曲电影的共同体美学。”饶曙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