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园林”与“戏曲”交映生辉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圆满落幕

2021-10-08 发表|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景华 董城

10月7日,随着京梆双演《红鬃烈马》剧终,为期7天的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落幕。国庆节期间,京津冀三地的23家专业院团与多家民间社团,围绕“风华百年颂”“英雄今古情”“华彩韵京城”“昆曲丝竹吟”“非遗老戏台”“英雄出少年”等主题,联袂奉上240余场演出、300场次讲座、500场次互动活动,现场吸引游客8万人次。其中14场演出与13场名家讲堂累计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

作为国家级戏曲嘉年华,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戏曲文化周覆盖面、影响力日渐深广,形成了“园林中的戏曲”与“戏曲中的园林”情境互相交织的独有特色。

闭幕式演出《红鬃烈马•大登殿》选段,表演者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

好戏连台 名团名剧名家轮番登场

今年戏曲周上,京津冀三地的名团名剧名家轮番登场,会聚了王蓉蓉、杜镇杰、张慧芳、刘凤岭、王洪玲、曾昭娟、王平、松岩、张四刚、王润菁等名家,受到现场观众的热捧。诸多经典传统剧目以及庆祝建党百年优秀红色题材现代戏,包括京剧《红灯记》《大探二》、昆曲《西厢记》《飞夺泸定桥》、评剧《金沙江畔》《刘胡兰》、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新包公赔情》、北京曲剧《龙须沟》《烟壶》等大戏的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张派名家、梅花奖获得者王蓉蓉演唱《党的女儿》选段

“北京园”里,7家在京院团献上丰富多样的经典小戏、折子戏,赢得满堂喝彩;“忆江南园”里,《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等名剧名段,仙音婉转、丝竹曼妙。昆曲雅乐与水乡风情结合,令游客身心愉悦;“晋中园”里的“非遗老戏台”,国家级非遗剧种石家庄丝弦、保定老调与地方特色剧种唐剧、梆子等,令观众大开眼界;“闽园”里,园林版京剧《书说·沙家浜》融入评书元素,用评书“串讲”的形式,将戏腔、书声、建筑、流水、光影融织在一起,令观众耳目一新。

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张女士,已是连续5年参加戏曲文化周了。她告诉记者,像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定老调是河北省第二大剧种,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时很少有机会欣赏。这次两个剧种带来的传统剧目,如丝弦《空印盒》《小宴》《调寇》《铡太师》《白水滩》,保定老调《潘杨讼》与《忠烈千秋》等,都是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充分展示了非遗剧种的唱腔韵味和艺术魅力。

百姓舞台 社团票友共赴嘉年华

本届戏曲文化周,年轻观众成亮点。戏曲周新鲜别致的平台,成为广大票友尤其是青少年戏曲爱好者切磋技艺的舞台。

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李林晓(左二)与甘肃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优秀青年演员潘钰、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殷婵娟、大连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翟谦代表中国戏曲学院演唱《江姐》选段

北方肥沃的戏曲艺术土壤,孕育了众多的民间戏曲社团。位于园博园轴线的梨园大道上,京津冀三地的票社戏迷在依次排开的“票社雅集”“百姓戏台”上粉墨登场,京剧、昆曲、评剧、越剧、豫剧、黄梅戏、河北梆子、老调等剧种争奇斗艳、相映生辉,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了“移步换景、处处有戏”的梨园胜景。“冬奥曲苑”舞台采用单弦联唱、西河大鼓、牛骨数来宝、评书、梅花大鼓等曲艺形式,表演冬奥相关节目,展现了戏曲艺术的群众力量。

明天剧场的“英雄出少年”戏曲竞演,众多高校与民间青年戏曲社团纷纷亮相,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戏曲社、北京元兴社少儿京剧团、首都师范大学京剧团等,青年才俊与小小少年,带着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为观众奉上了诸多精彩折子戏,掌声阵阵,表达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欣赏,更是吸引着小戏迷跃跃欲试。

本届的中国戏曲票友大赛决赛更是高潮迭起,竞争激烈。设置的京剧、评剧、昆曲、豫剧四个剧种,分成人与青少年两大组别。参与者热情高涨切磋技艺,戏曲名家点评中肯透彻,展现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力量。

“戏曲+”模式 戏曲艺术追求时尚化

以戏曲为核心,今年的戏曲周积极探索“戏曲+”模式,以“戏曲+装置”“戏曲+游戏”“戏曲+教育”等手段,设置互动体验、任务闯关、有奖打卡、近身表演等多元化、时尚化的环节,立体展现戏曲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前来“打卡”。

园林版京剧《书说·沙家浜》剧照

园博园银杏大道上的多个“戏曲体验装置”,设计巧妙,造型美观。观众沉浸其中,摆造型、秀身段、亮武艺,成为众多追求时尚游客的“打卡”地。点位散布于园内12个活动区的“英雄召唤令”有奖打卡游戏,与12位戏曲古今英雄“互动”挑战;岭南园中的大型园林实景戏曲游戏“大破天门阵”,参与者解谜过关,既锻炼了体力与脑力,也增加了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了解。

设置在北京园入口的“戏趣营”体验活动入口,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排起了长龙。家长王英告诉记者,孩子玩得可兴奋了,在不同的“戏趣营”里,或跟随专业演员学习戏曲生旦行当中的“一招一式”,或与长辈一道跳戏曲韵律操,或在老师的指导下,DIY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化衍生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兴趣,这是非常好的创意,既寓教于乐,又推广了戏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