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虎剧虎曲

2022-01-30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无

丑去寅来,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虎为兽中之王,既凶猛又有生气,一派王者之雄风。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虎”象征勇猛、刚毅,表示勇敢面对困难,堂堂正正生活。因此,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虎文化”也始终贯穿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虎有关的文艺作品更是不计其数,这正是虎精神的传承。

京剧《飞虎峪》

《飞虎峪》是浙江京剧《飞虎将军》中的重要一折,也是翁国生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政府表演最高奖文华表演大奖的主演代表作。

虎年新春,翁国生特地创作主演了《飞虎峪》《飞虎将军》《瑞虎迎春·虎啸龙吟》《十二生肖闹虎年》等拥有“老虎”可爱、威猛形象的贺岁戏和新春节目,特别是《飞虎峪》这折戏是他28岁那年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主戏之一,是翁国生的恩师——著名京剧武生前辈张金龙帮他挖掘的经典短打武生戏。这折戏至今已演了500多场,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下乡演出,深受百姓喜爱。翁国生还记得当年为了演好“飞虎峪打虎”的重点戏段,他带着扮演猛虎的武戏演员,一起去杭州动物园“虎山”观察猛虎的动态和走动的样子,近距离了解猛虎的习俗、神态与造型。有一次,他聚精会神看着看着竟忘记了危险,距离老虎越来越近,差点被老虎挥掌打倒,“吓出了一身冷汗”!

翁国生说,“飞虎峪打虎”一段,把短打武生的诸多快捷迅猛的身段和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飞脚劈叉飞跃猛虎”“高台旋子360度转体凌空翻下越过猛虎”“猛虎用脚踹翻单蛮子”“猛虎穿毛仰面飞跃过人”“抓虎尾巴左右虎跳”“猛虎前空翻变硬壳子”等高难度动作,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扮演老虎的演员也很辛苦,全身闷在厚重的虎皮内还要翻、滚、钻、扑,几个回合打完早已汗流浃背,一场《飞虎峪》演下来,“老虎腿”累得直发抖,但“老虎演员”的辛苦换来的是这头猛虎很好地衬托出牧羊少年“安敬思”的神勇和英武,让观众看了震撼、喜爱,情不自禁鼓掌喝彩。

楚剧《虎将军》

现代楚剧《虎将军》创作始于1982年,初稿为《徐海东出征》,后修改为《将军泪》,邀请郑维汉为导演,将其立上舞台。1989年9月首演于湖北省孝感市首届艺术节,10月参加全省新创作剧目展演时获得省委领导及戏剧界专家一致肯定,并提出修改意见。之后,湖北省广水市楚剧团成立了以余笑予为特邀导演,陈奉三任灯光设计,宋西庭任剧本执笔,饶平想、李世叶任作曲,陈建生任副导演,石宏根任舞美服装设计,张太平、张红、周琴琴为主演的创作集体,再度创作,最后定稿《虎将军》。

《虎将军》演出单位是广水市楚剧团,戏剧运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展现徐海东率红25军在长征途中大智大勇、与敌奋战的情节和他的战友情、同志爱的感人场面。

1990年6月中旬,徐海东大将诞辰90周年之际,《虎将军》剧组进京演出,在北京人民剧场为首都文艺界的专家首场演出。当年6月19日,中国戏剧协会召开专家座谈会,30余名专家出席并给予《虎将军》高度评价。

1991年5月,《虎将军》参加在扬州举行的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获得了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优秀音乐配器奖、优秀服装设计奖、优秀青年演员奖7项大奖。同年6月,《虎将军》二度进京,为建党七十周年献礼演出,又一次获圆满成功,并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的接见。9月26日,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首届文华大奖颁奖仪式上,广水市楚剧团《虎将军》剧组荣获文华新剧目大奖、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4项大奖。广水市委、市政府向广水市楚剧团授匾:“扬虎将威风,长广水志气”。

京剧《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尖刀班深入敌后,出奇制胜,歼灭韩李伪军白虎团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现代京剧。后经多次加工、修改、提高,1964年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反响热烈,深受好评。

《奇袭白虎团》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运用京剧传统表演程式和身段表现现代战争。该剧充分运用和发挥京剧武戏中翻腾跌扑的程式和技巧,还吸收借鉴了舞蹈的造型和技巧,创造了“排除地雷”“匍匐前进”“刺刀格斗”等现代军事类新程式。该剧曾到全国多地巡回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1972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山东省京剧院曾于1993年和2010年复排此剧。

2020年以来,山东省京剧院本着传承经典、文化惠民的原则,克服多方面困难,重新复排《奇袭白虎团》。全剧时长约120分钟,包括序幕“并肩前进”、尾声“乘胜追击”,以及“战斗友谊”“坚持斗争”“侦察”“请战”“宣誓出发”“插入敌后”“智夺哨所”“带路越险”“奇袭伪团部”9场。每一场均有主题,且特色鲜明。随着剧情的层层递进,各人物角色的形象也更加饱满。

为追求“老味道”,山东省京剧院专门对院内保存的原版幕布等进行修复,视觉效果令人震撼。音乐方面,山东省京剧院传统乐队加入了管弦乐部分,基本与经典版本一致,经典唱段如西皮流水“打败美帝野心狼”、二黄快板“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也让人倍感亲切。 

电影《卧虎藏龙》

电影《卧虎藏龙》是华语电影导演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郑佩佩等主演的知名影片,其摄影、美术、音乐等环节,集结了鲍德熹、叶锦添、谭盾等优秀艺术家。该片斩获包括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诸多重量级奖项。片中,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慕白隐退江湖的举动却惹起更多的江湖恩怨。

很多人心目中的电影“名场面”集锦里,都有《卧虎藏龙》的一席之地。无论月下盗剑,还是竹海打斗,都可圈可点,不仅视听语言运用精当,而且充满中国式的意境之美。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君子人格的象征,与李慕白的形象塑造有着精神上的呼应,异曲同工。影片通过外部故事、人物关系探寻人物的深层情感与内心世界,得鱼忘筌,也深得中国古典文学之三昧。

《卧虎藏龙》在精神内核层面,处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的投射与彰显,而在表现方式上,又具有能够为西方观众理解的诸多特色,柏拉图式的爱情、莎士比亚式的对白、崇高的人文理想,以及罗小虎和玉娇龙敢爱敢恨、敢打敢杀的西部牛仔式性格,都为西方观众所熟悉,也为他们感受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架起了桥梁。

可以说,《卧虎藏龙》以西方观众熟悉的情节、人设等为“形”,传达了中国文化之“神”。对于以文艺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课题,《卧虎藏龙》提供了一种颇有价值的参照。

潮剧《绣虎》

新编历史潮剧《绣虎》是广东省汕头市重点打造的剧目,由郭启宏编剧、卢昂导演、王庆苏作曲,广东潮剧院一团的优秀演员演出,其前身是北京人艺创作的话剧《天之骄子》。这是广东潮剧院继《李商隐》之后,创编的又一部潮剧精品,于2020年8月10日首演,并在12月举行的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上荣获二等奖。

潮剧《绣虎》以曹植为中心,描述了东汉末年曹操之子曹植、曹丕在王位继承过程中,所历经的残酷斗争与较量,展现出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人格风貌与处事原则,重现了曹植七步成诗这一充满戏剧性的历史情景。“绣虎”是曹操为曹植取的雅号。本剧取名《绣虎》,一方面是凸显曹植“文采华美、风骨遒劲”的诗才、名号,“绣”是形容其文章文采华美,“虎”是形容其诗文风骨遒劲,另一方面也有“锦绣之虎”之意。

这是一部既有很高的文学品格和深厚的思想性,又有深远现实意义的历史剧。虽然剧中描述的历史故事已经远去,但它从一个新的视角,窥探历史人物内心的奥秘,塑造了曹操、曹丕、曹植血肉饱满的艺术形象,铺开了父子三人之间激烈的戏剧冲突。兄弟二人在王位继承过程中,历经了争斗与杀戮,照见了人性的残忍。

潮剧《绣虎》融入了很多潮汕本土元素,“潮”味十足。该剧的编剧是潮汕人,剧中的“绣虎”曹植由第二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潮剧著名女小生林燕云饰演。这是她获得梅花奖之后主演的第一部大戏,动作文雅大气,唱腔婉转流畅,脱去女性的娇柔,未见男性的粗犷,吻合曹植儒雅挺秀的诗人性格。其他演员如扮演甄氏的王美芳与扮演阿鵉的吴玉东,均是扮相俏丽,楚楚动人。

该剧舞台用一道道门栅演绎曹植七步成诗这一高潮。曹植每走一步,就会开启一道门栅,门栅中都会浮现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件往事。这短短的几步,表现了主人公走过的坎坷人生、荣辱浮沉,象征人生如何走进各种不同的权力之门,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其曲目除了尊重潮剧的音乐、曲牌外,还糅合了民族音乐、西洋音乐和昆曲音乐元素,增加了演员的二重唱、对唱等多旋律调子,伴奏音乐的过门用了民族手法,充分体现剧目的内涵和表现力。

民族管弦乐《下山虎》

民族管弦乐《下山虎》出自我国民族交响乐的拓荒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中国狂想曲》。《中国狂想曲》包含《情歌》《五月鲜》《下山虎》《观灯》《秧歌》,取材于古情歌、山西民歌、广东民歌、陕北民歌,冼星海将中国民间流行的歌曲加以变化,形成回旋曲的形式,和声及形式极为自由,并大量使用了中国特色的打击乐器,如木鱼、板鼓、堂锣、中国大鼓等,以富有民族色彩的配器手法为中国风格的主题旋律增添了不少趣味,并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民族情感。

《下山虎》原本是一首广东民歌,被冼星海拿到这首狂想曲中进行了改编。1945年,他写完这首曲子之后就去世了。1975年10月,为了纪念冼星海逝世30周年,作曲家刘文金改编了这首曲子,并把《下山虎》单独拿出来作为一首民族管弦乐曲。

在原本的《中国狂想曲》中,《下山虎》一段非常活泼,是一个热闹的乐章,虽然标注的是“中板”,但它比小快板的《五月鲜》还要热烈。刘文金改编之后,保持了原曲的特点,非常活泼俏皮,又发挥了民族乐队的表现力,以丰富的配器和多声部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下山虎敏捷矫健、威武勇猛的形象。

打击乐《老虎磨牙》

当老虎的形象通过大鼓、大镲、大锣、木鱼等“叮叮咚咚”灵活多变的节奏展现出来,会给人们带来怎样别具一格的体验呢?

西安鼓乐是中国民族音乐地方器乐的一个典型代表,有自己的一套乐器、传谱、表演体系与流派。尤其是打击乐大师安志顺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等作品,已成为20世纪中国打击乐的代表作。

安志顺的《老虎磨牙》创作于1982年,根据西安鼓乐、陕西的民间锣鼓以及陕西民间乐曲为素材创作。作品声似、形似、情似,生动塑造“猛虎”形象,气氛粗犷而热烈,老虎形象的塑造依节奏、力度、速度及音色的变化完成。

《老虎磨牙》利用大堂鼓的鼓面、鼓梆、鼓钉配合两个击收有度的鼓槌,将老虎生动的形象塑造出来。演奏家用抓击的方式,在鼓面上击出“扑扑”的声响,模仿老虎走路的声音。这既是敲击上的突破,又具有塑造音乐形象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鼓乐艺术的艺术魅力。

1947年参加工作、以创作和领衔演奏《鸭子拌嘴》《老虎磨牙》而享誉中外乐坛的打击乐大师安志顺,创作了大量深受专家学者肯定、中外观众喜爱的民族打击乐经典作品,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普及发展传承民族打击乐事业、扩大海峡两岸艺术交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舞台,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安志顺创作的有打击乐与琵琶《滴水诉情》、排鼓与乐队《狮子戏铃》及《双龙戏梅》、庆典鼓乐《中华鼓宴》、打击乐与女声清唱《春夜喜雨》、打击乐与笙《春莺啭》,以及安志顺的成名作打击乐小合奏《鸭子拌嘴》、组合打击乐《大唐六骏》、鼓的旋律《黄河激狼》、流星转鼓《蛟龙腾飞》、鼓族合奏《鼓鸣盛世》等器乐和打击乐经典作品。2018年,陕西省文化厅向安志顺颁赠了“陕西省终身成就艺术家”证书和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