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一方戏曲孕育一方文化

2022-07-22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冯瑾
晋城市泽州高平王报村二郎庙戏台  

传统戏曲是我国的一种古老艺术,从历时性来看,戏曲从孕育、萌芽、形成、发展到成熟、传承,生生不息,从共时性来看,在某一个历史节点上,全国各个地域的戏曲发展生态是不同的,因此,各个地域的戏曲特色各异,戏曲界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戏曲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娱乐形式之一,兼具娱乐、教化、规范等多重功能。

中华民族有绵长而优秀的戏曲文化传统和积淀,戏曲穿越漫长的时空,在当下社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戏曲,向民众输送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和道德观念等文化养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

全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空间不同,文化民俗生态不同,所孕育出的戏曲文化也不同。譬如,仅山西一地,地面上遗存的演剧场所众多,如:目前发现的13座元代戏台全部集中在晋南,运城市稷山县南阳村法王庙明成化十一年建的戏台,太原市晋祠明万历元年建的水镜台,长治市长子县八里洼清康熙四十年建的三嵕庙戏台等。出土的戏曲文物为数也不少,如:晋南各地的墓葬中出土的戏曲砖雕和瓷塑,典型的有稷山县金代段氏的“戏养神”砖铭,大同市元代戏塑瓷枕。山西的地方剧种有史料记载的达52种之多,约占全国戏曲剧种的1/6,当下仅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就有许多地方小戏,“高跷舞”“迓鼓”“秧歌”“鼓书”“狮子舞”“小跷”等,这些民间演出都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紧密相连。从古及今,从“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清代戏曲家傅山到晋剧表演名家郭兰英、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任跟心和景雪变,这片土地上从事戏曲活动的人们层出不穷,一方戏曲生态孕育一方戏曲文化。

在具体的戏曲活动中,每个人的职责分工不同,发挥的主要效用也各异,从戏曲活动中的获益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戏曲导演在戏曲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需要统筹协调、总体构思的能力,与演员、剧作家、设计家和音乐家协作,把各方的创造成果融合为演出整体的组成部分。导演在指导演员排演剧目时,把真实的戏剧艺术传递给学习者和观者,通过形体、声乐、台词、表演等方面,让他们从中找到最从容的姿态和最真实的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和改变他们的性情,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

戏曲本身“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的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有助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戏曲演出设置的情境中,演员阅读剧本,通过揣摩角色的性格和心绪,然后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表演,同时,其他演员的合作表演也会加深对剧本的理解,扩充原有剧本语言的有限性和丰富性,进而激发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角色塑造和角色冲突中,当虚拟的舞台人物扮演生活中的真实角色时,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很可能是演员在社会中正在承担的角色或将要承担的各种社会角色的预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生泉认为,“角色由舞台诞生,但又到生活呈现。这一现实让我们发现,人在世间的一切活动,说到底就是以某种角色的身份注入生命的活力、丰富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的质量、绵延生命的历程”。因此,这种角色的预演有助于更从容地适应社会和承担责任,进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戏曲演出,融合演员与演员、观众与演员、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当观众端坐于台下观剧时,观众从书本中阅读到的或从他人口中得知的剧本内容、心中的剧本内容和舞台上的演出场景交融汇通,剧作家构建的艺术空间、观众意识中的剧本构建、戏剧演出的舞台空间之间的交互很容易发生。以往观众是从纸质的文学作品里通过意识活动达到对作家构建的文学空间、文学形象的意象呈现;观剧时,观众则是从实体的舞台空间回溯到文学作品中构建的艺术空间。实现作家在作品中构建的主观世界、戏剧演出场景的客观世界和观众心中构造的艺术世界的交互碰撞,进而实现作家、观众的主观世界与舞台的客观世界的物我同一的美学观照,完成戏剧空间的拓展。观剧可促使观众把生活中的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问题来思考、推断,把人生的特殊性问题上升为普遍性问题来审视,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从这个层面上讲,戏曲可作为人的情绪和情感调节的载体,可作为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支柱。

戏曲作为一门艺术,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精髓,戏曲艺术中的唱念做打、观演互动、色彩布景、服饰道具等都有助于提升演员、观众的艺术素养。戏曲演出通过演员、观众、表演、语言等元素形成一个观演互动的有机整体,而参与到戏曲演出中的演员无论担任其中的哪个角色,都能获得一种全方位的、整体的审美体验,而不是孤立的、分割的审美感受,相较于枯燥的阅读剧本和观看戏剧演出,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戏曲演出可帮助人们从角色、角色冲突中发现人性的美、生活意蕴的美。戏曲冲突的实质是人性的碰撞、交流和张扬,舞台上呈现的戏曲冲突可促使演员和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反省自我,加深对人、人的本质和社会的认知,这具有人生哲学和社会学上的双重意义。

中国有千百年的戏曲传统,戏曲传承的意义重大。戏曲的传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多方发挥各自的优势,既多管齐下、又形成合力,共同把戏曲传承推向更健康优化的道路,为传承戏曲文化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出更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