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舞剧 >

从云冈石窟汲取灵感 打造华美舞蹈盛宴 ——聚焦《天下大同》的舞蹈与舞台设计

2021-05-30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陈杰
《天下大同》进京演出剧照。张占兵摄

5月22日至23日晚,在国家大剧院,由我市歌舞剧院组织创排的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精彩亮相。这部历时15个月精心创编排练打磨的剧目,无论主题、内容、旁白,还是舞蹈、音乐、舞美、服装设计都堪称惊艳。当晚,“制作精良”“华美震撼”是观众脑海中最直接的印象,有观众甚至在接受采访时说,“被震撼到无法思考,只想沉浸其中,不断回味。”

“《天下大同》作为我省唯一进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作品,无论是舞蹈表现,还是舞台效果,都达到了极致,格外亮眼又夺目。”业内专家如是说。那么它在艺术上的亮点有哪些,是如何让舞台效果达到极致,让舞蹈呈现更为精美呢?在正式演出前的间隙,记者采访到该剧导演黎剑波、艺术总监和领衔主演山翀等人,他们讲述了在大同采风时,去云冈石窟、土林、恒山、方山永固陵、大同古城墙等处寻找灵感,以及如何在舞台呈现、在舞蹈表现上进行创新。

“云冈石窟给了我很多灵感,我们从中截取了觉得重要的一些文化特点,包括世界味的、山西味的、大同味的,把这些元素进行扩展、有机融合和联接,让‘飞天活起来’。”导演黎剑波告诉记者,云冈石窟是他采风时间最长的一次,来来回回去了5次,屡屡被震撼。尤其是在目前还未开放的12窟,这是一个音乐窟,窟内的伎乐天非常唯美,“云冈石窟的飞天和敦煌是不一样的,她有力量感的美学。”黎剑波说,他从中感受到当时的大同就是世界的文化中心,也看到了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融合、共进的历史进程,为此,他截取了12窟的文化特点,并专门为它创作了一段表演。

演出中,这段表演出现在《瑰宝云冈》一幕中,舞台上,亦真亦幻的飞天舞展示了云冈文化的灿烂,虚实结合的画面、时空交错的冲击、刚柔并济感情饱满的舞蹈动作,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达到高潮。“真是太美了!”“仿佛看到云冈石窟活了。”众多观众情不自禁发出赞叹。

表演飞天舞的主演王雪柔说:“飞天类的古典舞中,很少有像这次我们所选择的这种动态方式,因为它类似于一种颗粒感,一般飞天都可能会以唯美、飘逸为主,但是我们选择了颗粒状,就是有种石像一点点地苏醒,外面的石壁一点点脱落下来的真实感。这种动态方式我觉得还是挺新颖的。”

“让云冈石窟的飞天’活’起来,把雕塑变成动态的、活的一整段舞蹈,是想让大家看到,原来云冈是那么美。但是让历史‘动’起来,让文化变‘活’,这对我们编创来说可是一个难题。”黎剑波说。 

《天下大同》在艺术特色上,很大一个亮点是运用了装置艺术,所谓装置艺术,就是对灯光、投影、视频、舞美一个综合体艺术运用。在观众的眼里,该剧背景、灯光在动,舞台也以旋转的方式在动,虚实结合,身临其境感十分强烈。

“舞美上,为让历史‘动’起来,让文化变‘活’,我们运用了很多空间艺术来处理,同时使用先进技术实现舞台360度旋转。这个转台代表着华夏大地,每一次旋转,裂变出了我们所要的时空。”黎剑波说,他希望所有的舞段,不是在一个静止的装置上表达,而是通过转台的旋转,就像是时光流转一样,产生出不同的时空。转台之所以是顺时针旋转,是想表示时间的一种推进,在这推进当中,看见华夏民族在这片土地上走过的岁月、经历的事件,而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

同样对云冈石窟印象深刻的艺术总监和领衔主演山翀表示,走进云冈石窟,她感觉进入到历史的隧道,与各个时期的人物进行对话。她介绍道,在舞蹈方面,展现大同历史的《瑰宝云冈》这一幕表演中,“百工开凿”“石壁万象”“兰陵礼乐”三个舞段都有不同亮点。“百工开凿”是以磅礴气势,再现公元五世纪,沙门统昙曜于武洲塞凿山石壁,首开五窟的创举;“石壁万象”中,为达到震撼的视觉效果,舞蹈演员被皮条固定住,摆脱重力的束缚,在石窟布景内,展示超越真实的各种奇幻动作;“兰陵礼乐”中,为呈现隋唐时期海纳百川,万邦来朝,恒山脚下礼迎各国使节的盛大场景,创作团队从史书中查找,将文字创新地转化为隋唐礼乐舞“兰陵礼乐”,气势宏大,夺人眼球。

“《天下大同》更多的是采用人体的结构方式来编舞,同时辅助视频、灯光,是‘三位一体’的创作方式。”黎剑波向记者介绍,《天下大同》的创作,每一章都进行了空间艺术的延伸,每一段都有匠心独具的地方,比如“百工开凿”,出其不意的场景转换方式,以及对石窟布景的设计,是人与道具达到魔术效果的一种创新。

“我希望观众在观看这部剧时,既是美的感受,也是视觉上的享受,同时通过剧目,接收到‘天下大同’这一信息,即在悠久灿烂的历史中,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历史底蕴、和谐包容开放的精神,完美体会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黎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