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杂技 >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杂技《直挂云帆》新在哪里?

2016-02-19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尹力

近年来,“春晚会演什么杂技”逐渐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历年央视春晚走出的《冰与火》《梦蝶》 《青花瓷》等杂技节目以超乎想象的唯美与高难震撼性地征服了电视机前的观众,而猴年春晚,杂技《直挂云帆》则略显不同。

这个节目结合了顶技、绸吊、吊环、皮条等多种杂技技艺,辅之以集体武术和大面积视频效果营造乘风破浪的恢弘场景。特别是曾主演2014年春晚杂技《梦蝶》的男演员李童近190厘米的身高优势明显,技术精深,体能优越,节目的高难、惊险和力量之美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杂技《直挂云帆》改编自战士杂技团的一个单人杂技《塑》 ,不仅将一个人、一根杆的男子顶技表演提升为集杂技、武术、舞蹈和声光电效果为一体的综合性节目,更赋予这个纯技巧杂技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主题。节目走出了以往春晚杂技“以技撼人”的创作思路,而是以技巧对人体极限的不断挑战来推动主题和思想的发生与延伸,并成功将二者融为一体,凝练出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恢弘气势和自强精神,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呈现,极具昂扬风貌和催人奋进之感。

然而,许多细心的观众纷纷表示,杂技《直挂云帆》很好看,但就是和往年春晚的杂技节目不大一样,可细说起来,大家又讲不清个中缘由。的确,在精湛高难的技术技巧之外,这个杂技节目有许多新颖独特之处,给喜爱杂技的观众带来了一些全新的观赏体验,这些全新的感受主要来自于节目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鲜明的主题呈现。这是多年来央视春晚上首个具有鲜明主题意义的杂技。和《梦蝶》《青花瓷》的唯美意境不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的是一种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勇气和决心,确切地说,是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气节和信念,是中华大地上世代传承、弘扬的美好品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这种精神的定位接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与信心,接轨电视机前千万中华儿女勤劳奋进、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与内心,是国家、人民共同的信念与追求。这一宏大的主题构思是《直挂云帆》这个节目的创作核心,也是今年央视春晚杂技的重要创新点。

然而,杂技素来“以技动人” ,尤其是短小的单个杂技节目,对内容和意义的承载空间十分有限,这个主题构想在实践中具有非常大的创作难度。而创作人员是这样解决问题的,首先在实物层面将原节目唯一的道具——表演杆与桅杆对接,令这个道具在满足技巧展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点和平台,由此演化塑造出蓄势待发的海燕和不屈前行的船长;其次节目设定的表达重心非杂技技巧,而是技巧背后蕴含的人类挑战自我、挑战不可能、挑战身体极限的杂技精神特质,并将这种特质对应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和决心,于是超越技巧,实现了精神意识层面的对接;此外还别具匠心地使用了大型武术团队和舞美视频效果,集体武术的刚毅和爆发感、大面积视频营造的逼真海面环境都有力烘托了主题核心,并有效补充了这个杂技的柔美特征和表达主题的能力不足。

其实,今年春晚观众看到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巧杂技,而是一个新颖的主题杂技节目。

杂技《直挂云帆》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杂技节目是各种技巧动作的组合,演员表演的是一个由“不可能”到“可能”的高超技巧结果,观众欣赏的是一个由“不可能”到“可能”的紧张等待过程。因此,虽然杂技表演是动态的,但为了更好地展示技巧结果并突出等待过程,单个杂技节目,特别是如《冰与火》《梦蝶》和《塑》这样的肢体性杂技往往在一个静态表演空间以趋向静态的动作过程来完成表演,并通过加高表演台等方式以形成强烈的视觉焦点集中、放大和精神意志的凝聚、发散,观众则从好奇、惊讶、屏息、等待、震撼等一系列心理过程中获得观赏满足。但《直挂云帆》打破了这种静态呈现,将挑战人体极限的个体意志转化为“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集体形象,杂技演员李童化身海燕、化身船长,来自河南少林鹅坡武院的60名武术演员则化身海浪、化身水手,加之舞台屏幕营造出的大海平静、汹涌、扬帆等丰富的视觉效果,三者在主题之下成功实现了动态的呼应统一,整个节目在一个动态环境中不断变化发展,破浪前行的精神意志在整个舞台流动。这种编排手法打破了杂技通常的艺术表现规律,赋予了杂技节目一个成功的主题式创作概念,新颖之处在于拓宽了杂技的表现空间和节目的表达方式,折损之处在于一定程度削弱了杂技惊险震撼的观赏效果。春晚杂技的精湛毋庸置疑,猴年春晚, 《直挂云帆》让我们领略了一个新颖的主题杂技,明年的春晚舞台,又会有什么样的杂技节目与大家见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