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琴:披肝沥胆演英模
 陈素琴:披肝沥胆演英模
2021-10-13  来源:山西戏剧网  作者:张晟 解玲玲

山西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演出的《申纪兰》(原名《西沟女儿》)是以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劳动模范申纪兰为原型而创作的。申纪兰有许多头衔,如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但其实人们最看重的是她为什么能从第一届至第十三届都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出席会议?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中,她如何能成为一棵“常青树”?创作者们如果不能首先回答这个问题,无疑观众是不能信服的。因此,山西著名剧作家张宝祥本着“把一个丰富真实的申纪兰,把她的初心、信仰和命运,把她的坚守、事迹和精神展示给观众”的信念,精心选取了申纪兰生命中最能体现她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的生活片段。该剧从申纪兰争取妇女同工同酬,带头克服困难上山栽树,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始。这是申纪兰生命的第一段所达到的高度,但接下来的情节并没有按照她一次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光辉事迹的轨迹写下去。而是笔锋一转,写了她当了 10 年省妇联主任后,放弃了所有待遇回家当一个家民,重新回到起点,回到初心开始的地方,她不是那种利用自己的声名谋个人利益的小人,她对自己的使命有着更高的要求,从而使这个人物的塑造离开了概念化、脸谱化的套路,开始向人物内心前进。戏中接着写改革开放之后,申纪兰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放在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上。比如,她顶着风险办铁厂、还贷款,集资赎回山林,克服困难找水源等,继续为西沟做贡献。最后,她又响应党的号召,关停铁厂,为环保这个新时代的大课题交上了合格的答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申纪兰连任 13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不是什么“投票机器”,而是回归基层,始终做着时代的先锋。同时,作者没有停留在事件的描述上,而是将申纪兰的家庭生活也表现出来,写了她对儿子、丈夫、婆婆的愧疚,从而使人物更加血肉丰满。

《申纪兰》剧照

剧作尽力写出人物的内涵,但要让观众爱看,还要靠演员的表演。主演陈素琴从体验人物开始,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吃透,再用戏曲化的手段表演出来,让角色既有内涵,也十分耐看。第一个方法是运用不同行当的程式,表现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中的申纪兰,让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如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几个场景的表演中,可以说是用了刀马旦和泼辣旦等行当的表现手法。戏一开始,申纪兰还是个年轻姑娘,她与另一个女伴在放羊,风雨中,她一路跌爬扑打,坚强不屈,英姿勃勃,勇往直前,充满了青春活力。当男人们嘲笑妇女们不能与男人同工同酬是因为她们不能挑大粪时,为了替妇女们争一口气,她在众人面前毅然挑起了大粪。那种泼辣劲儿看起来让人畅快淋漓。

表演适度,是陈素琴塑造人物的另一个法宝。戏曲演出最容易“满宫满调”,但这样一来,人物的分寸感没有了,有时还会影响到人物的形象。申纪兰从省妇联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家里人不理解,她与家人有一番对话。在前一版的表演中,在双方的对峙激烈中,申纪兰也是慷慨激昂,这样演似乎人物形象十分高大,但看过后想想,这样的表演还是落入了俗套。在后来的演出中,陈素琴调整了表演的方式,不再是情绪激烈,而是将自己心中所想娓娓道来,与她的表演相适应的,家人的表演也不是那种疯狂吐槽式的表演,而是变成了一种叹息。这样的表演恰恰体现了人物的更高境界,即回家当农民并不是她一时的冲动,而是多少年来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她作为来自基层的劳模的根本素质所在,是许许多多基层劳动模范的典型代表。演员用沉稳、坚定的演唱方式来表达,更让观众感到了人物形象内涵的宽广与深厚。剧中还曾有一个情节,儿子从部队复员回家,想让妈妈给他找一个吃商品粮的工作。原来的情节是申纪兰断然否决了这一想法,表演上更是义正词严。后来剧本调整为儿子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申纪兰同意了他的做法。这一改动让人物更加丰满,更具人情味,陈素琴的表演也随之把调门降下来,演唱时坚定中也充满了深情,表现了人物决不放弃原则的性格,但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申纪兰》剧照

在戏曲表演上,有人推崇以美为尊,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表现出美的规范;也有人认为,戏曲也要塑造人物,演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可以说,这二者并不矛盾,戏曲有着非常广阔的表现空间,也有着非常多的表现手段,无论遵行哪一种表现路线,都可以创造出观众喜欢的作品。戏曲导演的盛行,更使得表演方法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特别在现代戏的表演上,探索之路十分宽广。陈素琴嗓音清亮,发声甜美,也有非常好的身段、漂亮的做功,如果走表现英雄气质的路线,也可能会有良好的效果。但陈素琴选择了演人物。全剧从 1946 年开始,直到 2020 年申纪兰去世,前后几十年的跨度,要演出人物不同时期的年龄感和性格特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找到人物的基调,用戏曲的行话来说,就是“归一归行当”。除了开始几个场景用了较年轻女性的一些演法,闺门旦、刀马旦,或许还有泼辣旦的成分,在从省妇联主任的位子上下来回家务农后基本上采用的是中老年女性的演法。除了戏曲行当特有的一些动作,还根据人物的特点,设计了一些符合人物性格的动作。比如,走路时下盘比较有力,体现了人物是一个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办事利索,说明她是一个干实事的人。从省里回来后,每一个阶段的表演,都会在步态、动作以及道白和唱腔上,表现出人物年龄的变化。这样细致的变化,体现了演员对于人物性格化的追求。

《申纪兰》剧照

陈素琴原本有一副很好的嗓子,声音甜美,音色纯净,嗓音高亢,她的演唱神完气足,高音时上下通透,气贯长虹,充分体现了上党梆子这一剧种的刚烈、火暴的特性。但在《申纪兰》的演唱中,她在充分体验人物的基础上,注意用声音传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这一点在全剧的关键唱段“押山林争议大”中有充分的展示。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西沟村的领头人,能不能带领村民致富,成了她的心头大事。然而,以他们村的情况办铁厂最有条件,但办铁厂没有资金只能贷款,全村能够抵押的只有几十年来苦心 经营建成的一片山林。要不要押上山林办铁厂?一时间在全村引起了很大争议。此段唱腔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唱出的。头两句“押山林争议大,无奈休会上山来”,第一句用轻声,表现了她在思考,后一句上高腔,欲扬又抑,一个拖腔几番回转,欲放还收,声音始终不曾完全地放开,表现了她内心的纠结。后面四句“几十年岭上种树沟里挑水,几十年山顶垫土全靠人背,西沟村几代人吃苦受罪,才有这两万亩山林映春晖”,这几句,陈素琴以情带声,唱得十分投入,似是对过去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怀念,也很欣慰。这一段唱得有十分的暖意,让观众的心里也明朗起来,为她过去几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而高兴。接下来的几句大意是如果办了抵押万一失败了怎么对得起这么多年一起奋斗的乡亲,如果不办抵押就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表面上,这是她在选择,在干或不干之间犹豫,其实是她对自己人生的审视。过去的历史她有许多辉煌和骄傲,但那时跟着党干就是了,而现在的情况是要自己选择致富方向,并且要承担责任。这与她过去的经历完全不同,带领全村人办企业致富,这样的路线到底对不对呢?她的演唱低沉婉转,凝重迟滞,心理活动十分丰富,让人感受到了她这样一个身份的人,要在这件事上做出决定会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压力。话锋一转,申纪兰想起了老劳模李顺达的话“实干才能有作为”,回到初始的地方,回归了初心,她找到了力量的源泉,她的信心倍增,她的演唱开始变得坚定有力,力量一点点增加,声音一点点刚硬,最后一句“拼上性命搏一回”,声震八方,气冲云霄,将整段唱腔推上了高潮,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可以说,陈素琴在《申纪兰》中的表演拓宽了上党梆子的表现力,将上党梆子的唱腔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了体现戏曲表演“一棵菜”的精神,全剧还特地设计了申纪兰丈夫和婆婆的大段唱腔。申纪兰早想给婆婆买一台电视,但一天到晚实在忙,等她终于想起给婆婆买回电视,却发现婆婆的眼已经瞎了。面对丈夫的埋怨,婆婆为儿媳说了话,一段唱腔历数了儿媳的艰辛与不易,十分感人。在得知丈夫癌症已经到了晚期时,申纪兰满腔的歉疚,丈夫将母亲托付给她,两个人反复对唱,将观众的情绪推上高潮。这两段戏的设置,让全剧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观赏性。

(作者张晟系山西省晋中学院音乐系讲师;解玲玲系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艺术学部讲师)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