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与程玉英老师的二三事
 追忆与程玉英老师的二三事
2020-09-24  来源:山西戏剧网  作者:栗桂莲/述 王嘉/整

今年是程玉英老师诞辰100周年。回忆与程玉英老师的二三事,她就像我为人从艺的一面镜子,是我毕生学习和借鉴的楷模。2015年5月19日,我敬爱的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玉英老师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当时收到这个消息时,我悲痛交加,她的音容笑貌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程老师对我以往的教导再铭于心,程老师的艺术精神与人格魅力使我备受感动与鼓舞,程玉英老师对我的指导始终影响着我的艺术发展

在我12岁学艺之时,鼎鼎大名程玉英老师是我崇拜和仰慕的偶像。程老师对人物细腻的刻画表演,和慷慨激昂的“嗨嗨腔”都使我深受影响。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1985年,省晋剧院青训班将我主演的《三娘教子》作为重点剧目加工排练,由张万根、李桂香老师导演,刘和仁老师作曲,为了能够有更好的艺术呈现,特意请程玉英老师来太原为我指导,为期三天,使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她作为晋剧艺术大家的风范。

首天的排练约定八点开始,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程玉英老师七点就已经从榆次到了剧院的排练厅等候了,当时排练厅还空无一人。在程老师为我示范《三娘教子》剧中王春娥坐在椅子上,用脚拉椅子教打跪步移动的薛英哥时,不断地示范,每一个脚步的节奏变化、情绪变化都细致地为我讲解,最终老太太的袜子都磨破了,磨得脚上红红的一道椅子印。我说程老师休息一会儿吧,程老师丝毫没受影响,直到我把这个动作做得她满意为止。后来我给程老师买了袜子和药膏,程老师还一丝不苟、十分认真地必须要给我袜子和药膏钱,尽管我再三推辞都没能拒绝。

程玉英老师教导我,演绎王春娥这个角色,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情”字,把王春娥的慈母形象演出来,王春娥虽然多次举起家法想责打逃学的英哥,但没有一次真正地打下去,只有把她“恨铁不成钢”的慈母心肠,把她又悲又怨、又爱又疼的心理表演得细致入微,这个人物才能成功,才能把王春娥演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这三天程老师非常辛苦地给我示范演唱,表演一大个白天,晚上还要张罗我们排练到十一二点,第二天继续排,抓住吃饭的机会也要给我说戏,生怕丢掉一半点光阴。

短短三天的排练,我的《三娘教子》在艺术上发生了质的飞跃。1986年在首都北京吉祥剧院演出时,受到了专家与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随后《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誉我为“山西小三娘”,同年赴香港参加首届中国戏曲展也以这出剧目的演出获得了轰动,这些成绩与程老师和各位老师们对我的精心指导分不开。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带领我们戏曲演员深入引黄工程、太旧高速工地的施工现场,送去文艺节目。当慰问演出行至晋中榆次地区时,邀请到了近80岁高龄的程玉英老师。听说又能够见到程老师了,我无比的兴奋,程玉英老师为工人们演唱的《蝴蝶杯·投县》等精彩唱段,张口就受到满堂喝彩,同时程老师一大段讲话,表达了对工人们的感激慰问,一看就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后一首精彩的押韵小诗,并奉上了她练习的书法作品,也赢得了全场的一片叫好。程玉英老师在台下认真询问我的艺术发展,并给我说戏,谈演员的修为,教导我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2009年的一个清早,家中敲门声响了,打开门一看竟是程玉英老师和一些搞摄影的同志们。我还未来得及说话,程玉英老师就先说了一句,“桂莲,可长时间没见了”。程玉英老师说,自己要拍摄一个专题片,希望我在短片里说几句话,特来找我录制。我说,程老师,这么个小事您打个电话吩咐就行了,还劳您跑一趟。程玉英老师连忙摇头,老人家丝毫没有一点艺术大家的架子,十分自谦。录制完短片后,程老师还抓紧时间问我艺术上有没有需要她帮忙的,我随即就向她请教了一些问题。程老师90岁高龄仍然身体硬朗,爬上楼梯,腿脚灵活,言谈伶俐,谈起戏来仍然神采奕奕、不减当年,让我看着十分高兴,能有这么德高望重、艺诣高超、宝刀不老的老艺术家仍然为晋剧事业奔走、传授、呼吁,真是我们晋剧界之福啊。

2011年7月25日,由晋中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人民艺术家”程玉英从艺八十周年名家演唱会在榆次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演出。在休息室,程玉英老师抓紧时间对弟子们悉心教导,所见情境,她为人师表的艺术家风范是我带徒传艺学习的榜样。

演唱会伊始,程玉英老师上台发言说,她始终感谢党的培养、感谢人民、感谢艺术界的同仁们……程玉英老师从革命战火中走来,她一生把一位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风范展现地淋漓尽致,始终拥护党的领导,为人民大众服务,看她的一生,程玉英老师真正地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演唱会时,我演唱了《富贵图》中“三月里”的一段唱,这一段唱腔中就借鉴了程玉英老师的嗨嗨腔艺术,虽不适慷慨激昂,但程老师那“嗨嗨嗨”的精美声腔已是足以把红日枝头照、喳喳喜鹊声的景象,万物欣荣的春天到来的喜悦、欢快的气氛演唱得惟妙惟肖了。

程玉英老师的“程派”艺术,无论对我的演唱还是表演都是影响深刻的,程玉英老师演唱时精确的节奏感,饱满的情感,悦耳动听、极具张力的听觉呈现,细腻深情的人物刻画,都是我在艺术道路上始终的向往和一直的追求。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程玉英老师对晋剧艺术的创造和贡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也应该倍加努力,把“程派”的艺术魅力合理运用到晋剧今后的艺术创造中,不断实践。发扬“程派”艺术精华,转化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晋剧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同时,在我今后带徒传艺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们多多借鉴学习其他前辈艺术家的艺术精华,融汇于身。总之,把晋剧艺术传承好、发扬好,方是对程玉英老师最具意义的缅怀,方是对程玉英老师这样的艺术先辈最大的礼敬。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